奧斯卡遺珠:《黑水》流過的地方:普通人維權之難

前面看到大象公會公號一個文章提到這樣一件事:(案件事實概況瞭解自

大象公會

經歷過那個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這事吧?

這場造成3.99萬(概數)兒童門診治療,現有1.2萬住院治療,並3例死亡的“毒奶粉”事件,依然沒有結束。且對有些孩子的身體損害是無法消除的。

在三鹿曝光的時候,有位郭先生因為擔憂,把自己幼女吃的“施恩”也拿去檢查,結果腎臟功能受損。

最後作為翻譯的他發現,施恩竟然是個“假洋牌子”,註冊地是個廢棄的車庫。

(作為一個消費者,這種對損害知情權的維權門檻真是太高了。他正好是個翻譯。)

當時正值新產品雅士利準備上市。公司找他去協商。協商結果是,郭先生提出公司給的40萬賠償費以外+300萬元。

沒想到的是,雅士利所在地方警察以“敲詐勒索罪”將她帶走。判決五年有期徒刑。

就這樣,一項維權就生生變成了“敲詐勒索”。服完刑以後,郭先生依然在申訴索賠,這次是關於侵犯他的人身權利。


文章提的這個案件看的我唏噓不已。

不敢想象,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可以說,這場維權之路的性質已然改變。

奧斯卡遺珠:《黑水》流過的地方:普通人維權之難

今年看的電影《黑水》是奧斯卡一顆“遺珠”。

它用一個律師碰到一個老農民反饋杜邦公司的惡性毒料投水事件,解釋一個權傾朝野的大企業如何與各界勢力相互幫扶和勾結,戕害無數平民的事。

律師是良心發現嗎?也算。

但良心發現的前提是什麼?

那就是,這件事情跟自己有關!

像韓國電影《辯護人》,我們也可以看到。宋康昊演的律師,為什麼從一個打稅法的“貪財好利”的律師變成了一個正義的戰士呢?

那是因為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他的那個飯店的阿姨,他太在乎了。她的兒子有難,他感同身受。

奧斯卡遺珠:《黑水》流過的地方:普通人維權之難

當然,這是人之常情。

“遙遠的哭聲”我們即使聽到了也難以引起共鳴,而身邊的“哭聲”,尤其是“自己認”的,豈能不感同身受?

當律師發現特氟龍這種材料不僅僅造成的是農民和鄉民的生活威脅,現在他的家,他的孩子,使用的東西——雨衣、塑料杯等——都已經存在。人們幾乎已經司空見慣。

他發現這件事已經從別人的事,變成了自己的事。


這就像是一個支點,超過了平衡線。

真正從心底撬動了律師的反抗能量。

這種能量之所以讓他在所有人都不支持他,生活幾乎搞得一塌糊塗的情況下,依然屹立不倒。

因為這裡面有想要保護家人而不得的恐懼,有對強大惡勢力的憤怒,有對正義完全被顛覆沒有一絲存活下來的空氣的震怒。

歷經幾十年,影片著重強調了這期間最大的困難:來自妻子的態度。原來可能理解,慢慢的對被擾亂的生活難以接受,矛盾不斷。

他的反抗之路非常悲壯。但,也只是他一個人的悲壯。

奧斯卡遺珠:《黑水》流過的地方:普通人維權之難

這些事情很引發共鳴,主要是,這樣的事情,可能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但是,維權帶來的對生活的停滯和矛盾,以及這種對結局的不確定性,是最考驗人的。

維權的成本太高,則普通人就會選擇視而不見,忍氣吞聲。

矛盾就像是一種作用力。它從來不會消失,但有的時候會換一種形式。

所以,製造矛盾的這類企業看起來勝利了,實則給自己刨土掘墳。

期待,法制越來越完善。早日讓普通人的維權更容易……

(圖片來自電影《黑水》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