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获全胜不收兵——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纪实


不获全胜不收兵——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纪实


不获全胜不收兵——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纪实

不获全胜不收兵——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纪实

三月的科尔沁大地,春意盎然,翠松染青。在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的大田里,汇民盛丰合作社的收草打捆机穿过地面,杂碎秸秆瞬间被打包成捆,大田随之变得平整辽阔。这是前西艾力村春耕生产的崭新光景,也是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的美丽画卷。

多年来,科尔沁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集中精力、尽锐出战,啃下块块“硬骨头”,打破层层脱贫“壁垒”,走出了一条可持续、高质量的脱贫致富之路。2014年初,科尔沁区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04户、18826人。经过几年来的动态调整,截至目前,共实现脱贫7212户、19094人,未脱贫户仅剩13户、44人,全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9%降至0.009%。

不获全胜不收兵——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纪实

靶向发力:帮扶帮到心坎上

帮,要帮最需要的人;扶,要扶最关键的点。相对于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科尔沁区通过精准识别,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稳方向,选对路子,在靶向发力、精确“滴灌”中,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

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的李建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没有劳动能力的老母亲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家人仅靠18亩地生活,日子艰难。2019年,经过村上做工作,李建武把土地流转给汇民盛丰合作社,从此没有了春种秋收和田间管护的顾虑。“流转土地一亩地一年能给700块钱,一年能给12000多块钱,咱也省得操心了,放开手去外地打工,还能挣点外快,手里松快多了!”李建武说。

农时不等人,春耕要趁早。庆和镇火犁村欣欣农业科技公司建造的温室大棚里,首批栽植的西红柿苗将在一个多月后结出果实,预计每栋大棚可产西红柿2万多公斤,可收益5万多元。2019年,庆和镇16家村集体经济及一户农户,入股欣欣农业科技公司,将分散的力量化零为整,创新性地将“菜篮子”工程转化为壮大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在大棚内,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每天按时上下班。火梨村脱贫户邹德玉说:“我这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都能赚三四千元,生活水平一下就提高了不少!”

近年来,科尔沁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并强化科技、信息、收购、加工等服务,大力推动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从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同时,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促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新格局,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注入新动能,不仅让各地的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更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脱贫攻坚变得更有力量。

不获全胜不收兵——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纪实

产业发展:鼓起农民钱袋子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

木里图镇邹家街村是科尔沁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推进示范村,2019年,贫困户刘景森利用自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里18亩地的增收还清了饲养扶贫牛的贷款。刘景森说:“日子有希望也有奔头儿了,多亏党的政策好哇。”

刘景森是木里图镇2016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他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镇里协调三万元扶贫贷款为他购买了两头基础母牛,可刘景森的老伴患有乳腺癌,儿子得过脑出血,仅凭他一个劳动力,一边养牛,一边侍弄地里的活儿,他感到格外吃力。2018年,邹家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推进,刘景森和其他贫困户的土地全部被纳入了项目区里,从那天开始,从管线购置、播种、埋设滴灌网,再到水肥一体统一浇灌,这些大开销都是政府投入,刘景森说,头一回感觉到没怎么忙活就打了3万多斤粮。现在刘景森不仅还清了贷款,而且两头基础母牛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再加上大田产量的稳步提升,他家成功脱了贫。

2019年,木里图镇以邹家街村为样板在全镇推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0.1万亩,其中纳入370户贫困户的土地1580亩,通过降本增效,投工投劳,带动户均增收980元。2020年,木里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实现16万亩耕地全覆盖,科尔沁区计划再推进10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10万亩建设总任务将全面完成,通过产业项目承载,全区3156户8000多贫困人口搭车受益,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从2018年开始,科尔沁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253万元,科学实施“一户一策、一户多策、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宜农则找准市场按需施种,宜牧则跟进技术稳定种群,先后培育莫力庙镇庄河大骨鸡、敖力布皋东喜村养驴合作社、好老营子紫馨庄园红干椒合作社、育新镇小三合兴圆葱种植等可持续、有特色产业的发展项目。同时,科尔沁区突出抓好典型示范镇建设,在去年打造的42个典型村的基础上,今年将强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与脱贫攻坚广泛对接,形成良性带贫机制,集中打造以大林镇、庆和镇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带贫示范镇,清河镇镇街联动消费扶贫示范镇,钱家店镇、哲南农场文旅扶贫示范镇,进一步培育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为脱贫攻坚再装新“引擎”。

不获全胜不收兵——科尔沁区脱贫攻坚纪实

党建引领:志智双扶相统一

2020年,攻坚拔寨正当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脱困的手段层出不穷,脱贫攻坚工作远没有结束。从根本上摆脱等、靠、要,向深度贫困发力,更需要“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只有“精神脱贫”才是真正拔掉穷根。为此,好马好人上一线,精兵强将抓脱贫,科尔沁区调整配强了87支驻村工作队,316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严格落实五天四夜驻村时间要求,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村期间,他们深入走访入户,帮助嘎查村做好集体经济发展、扶贫政策落实、档案资料完善、群众宣传教育等工作,真正做到沉得下、待得住、干得好,全面打响了一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脱贫大会战。

科尔沁区驻村工作队将“扶智”和“扶志”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普通群众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来一场“头脑风暴”,激励帮助贫困户主动改善居住环境、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主动脱贫的精气神,谋思路、助发展,不断强化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贫困群众的思想从过去“等着政策送小康”向“自己实干奔小康”转变,有效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志气。如今,村子路好走了、房子漂亮了、贫困户有技术了、产业增多了、腰包鼓起来了……惠民政策拉一把,扶贫干部推一把,贫困户苦干实干劲再加一把,科尔沁区正在摘帽“清零”的道路上快步疾行。

“路虽远,行则必至。”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全局和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更是民生之首、发展之要、赶超之策。开弓没有回头箭,脱贫需下持久功。科尔沁区以一鼓作气、敢打必胜的决心,为全面完成好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记者:布和朝鲁 刘玉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