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大事年表

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

順治皇帝大事年表

崇德八年(1643年)

皇太極與盛京寢宮清寧宮駕崩。在禮親王代善首的諸王大臣擁立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為輔政大臣,明年改元順治。為皇太極太定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順治元年(1644年)

賜禮親王代善朝賀勿拜,睿親王多爾袞位次居鄭親王濟爾哈朗之上;翻譯《遼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何洛會誣陷肅親王豪格,豪格被廢為庶人。晉封阿巴泰為多羅饒餘郡王。在大學士范文程建議下,順治帝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率軍入關。李自成在北京稱帝,不久大順軍撤離北京,李自成下令焚燬前明宮殿。清軍一片石擊敗唐通,吳三桂降清,封為平西王。

多爾袞率大軍抵達燕京,以皇帝禮為崇禎帝發喪,並令明朝內閣、部院諸臣按原官同滿洲官一起辦事。按制葬明朝後妃。明朝福王朱由崧即位,改元弘光,以史可法為大學士,駐守揚州督師抗清。多爾袞遣部將迎順治帝入關,定都燕京,修建乾清宮。

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王,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復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定宗室年俸,冠服宮室制度及皇帝鹵簿儀仗。假冒故明太子案發,誅殺相關人員十餘人。清朝入關後第一次大規模圈地開始。

順治二年(1645年)

令阿巴泰征討山東、多鐸移平定江南、阿濟格征討李自成;將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明太祖於歷代帝王廟。安葬明朝太監王承恩於崇禎帝陵側。史可法拒降被殺,清兵在揚州城內持續十天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第一次舉行武鄉試。

順治皇帝大事年表

順治下旨纂修《明史》,多鐸攻陷南京,南明王鐸、錢謙益投降,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同年,乾清宮修繕完工,下旨修繕太和殿、中和殿,頒佈剃髮令、舉行江南鄉試,以籠絡漢族士子;冊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攝政王多爾袞親自謁拜孔廟。

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自縊而死。規定滿洲文武官品級,及皇室成員頂戴樣式。同年,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隆武政權,魯王朱以海在紹興建魯王監國政權。清軍攻克嘉定,進行了三次大屠殺,史稱“嘉定三屠”。英親王阿濟格因罪被降為郡王,鰲拜等也一同收到處罰,加封多鐸為和碩德豫親王。更定朝會禮儀,停止內監參與朝會。

順治三年(1646年)

令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西征四川;修訂俸祿制度,定諸王入朝禮儀及列朝坐次。翻譯完成《洪武寶訓》。重申嚴禁奴僕逃亡的“逃人法”。同年,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宮修繕完成,明唐王朱聿健在廣州建立紹興政權,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建永曆政權。 鄭成功在東南沿海起兵抗清。

順治四年(1647年)

制定親王世子制度,其爵承襲按郡王例,儀仗照親王例。令京官三品以上及督、撫、提、鎮各送一子入朝侍衛,無子者以弟及侄子代之。加封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多爾袞罷鄭親王聽政,制定新式朝服,多爾袞對皇帝停止行跪拜禮。同年《大清律》修訂完成。清廷在京畿大規模圈地。

順治五年(1648年)

鄭親王濟爾哈朗被降為多羅郡王,不久恢復。和碩肅親王豪格被幽禁致死。同年,太廟建成。 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制定宗室應用金器數目,允許滿漢官民互相嫁娶,追尊清太祖以上四世為皇帝。

順治皇帝大事年表

順治六年(1649年)

規定內三院官制。 親王多鐸去世,皇太后駕崩。阿濟格向多爾袞爭叔王銜被禁止議部事。

順治七年(1650年)

多爾袞等人納肅親王豪格遺孀為妻。 同年,攝政王多爾袞在喀喇城去世。順治尊其為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治英親王阿濟格罪,順治帝開始親政。

順治八年(1651年)

英親王阿濟格謀亂,被幽禁,籍沒全家,不久被賜死;蘇克薩哈等人揭發多爾袞謀逆,被撤太廟,餘黨盡數獲罪;令宗室成員分管六部、理藩院、都察院事;允許滿洲、蒙古、漢軍子弟科舉,並規定順天府鄉試滿洲、蒙古為一榜,漢軍、漢人為一榜,會試、殿試同是如此。戊午,冊立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同年,改承天門為天安門,在朝陽門外建造日壇於,阜成門外建月壇於阜成門外。

順治九年(1652年)

加封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停止宗室成員管理部務;定諸王以下官員輿服制制度;設置宗人府;定皇城北門為地安門。 順治帝在南苑召見五世達賴喇嘛;下令每旗設宗學,凡未受封宗室之子十歲以上均可入學。

順治十年(1653年)

改變僅有滿臣奏事定例,令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事;更定多羅貝勒以下歲俸;賜太常卿湯若望號通玄教師;追封舒爾哈齊為和碩親王,額爾袞、界堪、雅爾哈齊、祜塞為多羅郡王,塔察篇古、穆爾哈齊為多羅貝勒。

順治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慈寧宮建成;增設內三院漢大學士各二人;設立十三衙門,並下令宦官不得干政;將皇太極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廢除博爾濟吉特氏皇后,降為靜妃;規定諸王授爵封號制度:親王一子封世子,嗣親王;郡王一子封長子,嗣郡王;輔國公一子授輔國公;奉恩將軍子孫世襲罔替。

順治十一年(1654年)

皇三子玄燁(即康熙皇帝)生;冊立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停止宗室子弟學習漢字,制定鑾儀衛制度。同年,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去世。

順治十二年(1655年)

撰修《順治大訓》《資政要覽》《太祖聖訓》《太宗聖訓》;修建乾清宮、景仁宮、承乾宮、永壽宮,命名皇宮為紫禁城,煤山為景山,西苑南臺為瀛臺;命內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內監干政,規定纂修《玉牒》制度,封博果鐸為和碩莊親王。同年,鄭親王濟爾哈朗去逝。

順治十三年(1656年)

編修《通鑑全書》《孝經演義》,《內則衍義》成書;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及景仁宮、永壽宮、承乾宮、鍾粹宮、儲秀宮、翊坤宮修繕完成,順治帝開始移居乾清宮。 同年,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去逝,追封和碩肅親王豪格為和碩武肅親王,晉內大臣鄂碩之女賢妃董鄂妃為皇貴妃。

順治皇帝大事年表

順治十四年(1657年)

順天、江南等地發生科場舞弊案;設置盛京奉天府;順治帝第一次在南苑閱兵,第一次召見海會寺僧憨璞聰;昭事殿、奉先殿修建完成。同年,順治下旨編制《賦役全書》。

順治十五年(1658年)

停皇后箋奏,只存皇后封號,冊寶照舊;順治帝在太和門親試丁酉科順天舉人,並以滿兵監視;因皇太后病癒,下詔大赦天下。吳良輔結交大臣被議處斬;追封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裁撤詹事府,改內三院大學士為殿閣大學士,設翰林院及掌院學士,規定宮中女官數量及品級。

順治十六年(1659年)

雲貴平定,發大內三十萬兩白銀,一半賑濟雲貴貧民,一半當作兵餉;以興京祖陵為永陵,派遣官員祭祀明帝諸陵,並增加陵戶,對明陵加以修葺,禁止樵採。規定世職承襲制度,加公主封號。

順治皇帝大事年表

順治十七年(1660年)

京師文廟建成,頒《罪己詔》大赦天下。規定王、貝勒、貝子、公妻女封號,命翰林官於景運門入值。增加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於歷代帝王廟。以順治帝之兄承澤親王碩塞次女撫養宮中,封為和碩順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皇貴妃董鄂氏去世,順治輟朝五日,令多名宮女殉葬,並且喪禮逾制,追封董鄂妃氏為皇后。大覺禪師玉林琇勸阻順治帝削髮為僧。

順治十八年 (1661年)

順治帝駕崩,時年24歲,遺詔由第三子玄燁為太子,令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幾天後年僅八歲的玄燁繼位,稱康熙帝。 同年,內閣被廢除,並恢復了內三院。 年底,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被偭王遣送到吳三桂軍營。同時,清廷為了抗擊鄭成功,令東南五省遷界禁海。

順治是一位立志高遠、以明君聖王自期的有為皇帝,是滿清“漢化”的積極推動者,其“自罪”帝王觀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應理論與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勢共同作用的產物。他屢次下罪己詔,是有抱負、有作為的表現,在位後期壯志難酬和為情所困導致了他英年早逝,實為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