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背过汉奸骂名的铁血爱国将军


“七七”事变前,平津、河北一带的领导机构是冀察政务委员会。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来历。日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断南下蚕食中国领土,此后几年内,中国军队和在热河、绥远、察哈尔等省和日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结果不断被向南压缩。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围剿”红军,对日军不敢全面开战,先后和日军签订了妥协退让、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

日本人通过上述3个协定将国民党中央军和中央势力赶出了河北一带,达到在华北建立缓冲地带的设想。1935年,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要求,设立了特殊的行政机关,即冀察政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行政院,负责处理平津、河北省、察哈尔省的一切政务,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在人事、财政、税务等诸方面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国民政府还任命了非中央系的宋哲元为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以便和日本人在一线明争暗斗。但无论什么委员会,最终都挡不住日本人的野心,他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最终,日军在卢沟桥发难,20多天就基本占领平津一线。

1937年7月28日,在平津即将失陷的时候,宋哲元准备率残部南撤,留下手下最得力的张自忠将军(时任29军38师师长)继续和日本人“交涉”。宋哲元让张自忠延缓一个星期,并做一些撤退后的工作。张自忠将军就这样当上了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代理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

经过大战后,29军残部撤出平津后,日军开始开进被北平城,张自忠将军立刻贴出了安民告示。但没过一会,日本将自己的安民告示覆盖在将军的安民告示上。日本人还没有张自忠参与的情况下,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们(大部分随部队撤走了)统统免职,换上了一批汉奸委员们,好让张自忠代理委员长成为傀儡。日军对张自忠软硬兼施,让他通电反蒋反共,他都予以拒绝。

就这样留在北平的张自忠成为国人心中的“华北特号大汉奸”。甚至有了很多谣言,有人说是张自忠“逼宫”赶走了宋哲元,在沦陷区和日本人合作;也有人说张自忠早就和日本人私下来往并订立“密约”,得了日本人的钱财,收了日军赠给了他一个日本美女。首都南京的街头出现了谩骂张自忠的标语,某家报纸甚至讥讽他“自以为忠”……。

对于一个正直血性的中国将军来说,国人的误解和指责,那是多么的难于忍受。但是,军人以服从命名为天职,必须完成宋哲元交给的使命,将来在战场上和日军血战,用实际行动逐步洗脱“汉奸”的骂名。

在张自忠冀察政务委员会任职的短暂时间内,日军派出不少汉奸和特务对他监视、跟踪和盯梢。张自忠趁日军还没有来得及消化胜利果实的几天,冒着危险秘密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密令各地政府官员开仓放粮,让战乱中的百姓度过饥荒;通过关系和红十字会,秘密转移未撤走的官兵,救治并隐蔽伤兵,派人接济29军留在北平的家眷等。

张自忠延缓日军一周的期限到了,工作也完成了,其实他的心早就飞到了带兵抗击日寇的前线。“慷慨赴死易,从容负重难”,宋哲元临走时给张将军留下的一句话。在这一周内,张自忠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味,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937年8月7日,张自忠宣布辞去了一切代理职务,躲进了一家德国医院。一个月后,有辗转多地,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首都南京。在南京,诋毁共计他的标语随处可见,一些报纸也没有停息对他作为“汉奸”的鞑伐。因为离开部队一个多月,而且之前还去过日本,又在日本人铁蹄下任职,国人不产生怀疑是不可能的。

好在老长官冯玉祥、宋哲元等人的四处游说,加上长城抗战时的战功。蒋介石让张将军重获军职,并带领自己的部队。

后来,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台儿庄战役、随枣会战、冬季攻势等一系列战役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积战功胜任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上将司令。

可惜,天妒英才,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战场殉国,成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职务最高的中国军人。用战功和鲜血,滋养了祖国的大地。

张自忠:背过汉奸骂名的铁血爱国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