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茶叶安全一直是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3.15期间澎湃新闻社关于云南普洱茶区滥用农药和生长剂的报道曝光后,更引起大家的不安。


一直以来,人们谈农药色变,谁都知道农药有很多危害,可为什么我们还要用它呢?我们不妨先来普及一个常识,人会生病,植物也会生病;人生病要用药物来治,植物生病也需要药物来治,茶叶也是如此。


茶叶会得哪些病?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芽枯病等。茶树的虫害就更多了,小绿叶蝉,绿盲蝽,茶蚜,黑刺粉虱,日本龟蜡蚧,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尺蠖,茶尺蠖,大造桥虫,扁刺蛾,红点龟形小刺蛾,茶褐蓑蛾,螺纹蓑蛾,白囊蓑蛾,茶黄蓟马,黑绒金龟甲等。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这就是令人恶心的茶毛虫,不防治会让你的茶园片叶不剩,如火烧一般


不论何种病和虫害都会影响茶园正常生长、茶芽叶残缺导致品质下降、减产减收、甚至颗粒无收。


茶叶就是种植户们的生活来源或致富门道,所以,茶园有了病虫害不能放任不管,必须得治。


茶叶种植户们为什么要用农药,因为见效快、人工成本低。


农民必须要用,消费者又非常抵制,这让农药成了农业生产领域的矛和盾。


自从农业诞生以来,世界各国的农业领域没有一个国家不在使用农药,通过喷施农药,人类大幅降低了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使得农业有了稳产的可能性,农产品产量提高10%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全球每年仍有35%的作物因各种原因损失,经济损失达1200亿美元,若离开农药,损失将高达70%,甚至可以推断世界人口(2012年达到70亿)将减少一半以上。


20世纪上半叶化学肥料的发明与应用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是,在20世纪之前,农作物所需要的氮肥,来源却是十分有限的。正如人类生长需要营养一样,肥料就是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肥料植物就难以生长,在同一地块连续耕作,若土壤失去营养农作物产量就难以提高。正是肥料品种的不断增加,施用效果越来越好,农作物的产量才有可能越来越高。就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农药和化肥之后人类才真正可以填饱肚子、粮食开始有盈余。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农药、化肥是双刃剑,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使得农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急剧扩大。农药对于动物、人类的毒害作用,以及化肥对于水体的污染,使得农业变得不再环保,成为了地球最大的面源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是现代人的觉悟,也是现代人的矛盾所在。


我国的农业领域几乎没有不用农药化肥的,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蔬菜、包括茶叶,如果不能再用农药化肥,中国的农产品将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数亿农民将回到贫困线以下。


作为农产品消费最有文化的一个群体,茶叶消费者自然会对茶园用药、施肥产生强大的抵触心理,如果真正要较真,那他们吃的大米、面粉、蔬菜中的施肥量、农残含量要远高于茶叶中的农残含量。只是大米、面粉、蔬菜是生存的必需品没得选择,而茶只是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而已。


对于一年生的草本农作物来说,由于生长周期短、管理强度大、产收成本高等原因会用大量的农药化肥。而属于木本类的茶叶由于生长周期长、管理较粗放、采收季节性较草本类农作物长等原因,所用其实用的农药化肥会比草本类农作物少很多。


从生计角度讲,不让茶叶种植户用药施肥是不现实的,只是说要把握用药的度和量倒是真的;从道义角度或食安问题来讲让消费者为有农残的茶叶买单也是不道德的,但也不能全部用道德制高点绑架茶农群体,很多时候生存比一切都重要。


这是一柄双刃剑,关键是伤了谁都不行。所以科学利用农药化肥或用替代手段解决用滥用农药化肥问题才是我们未来该做的事。


就茶园除草来说,新种茶园头三年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除草。因为茶苗根系短,与草根差不多,势必会造成杂草抢茶苗的营养,加上草本植物生长快,就造成了草盖过茶苗的现象,如果不除草,茶苗会又缺营养又缺光合作用,非常不利其生长。当下的许多茶叶从业者觉悟也并非消费者想的那么低,很多人都在老老实实的雇人拔草,拔了又长、长了又拔,头三年亏的一塌糊涂的很多,后面茶园慢慢开采了又要补前面的财务窟窿,让他们感觉经验茶园很累人。


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人用除草剂除草,省成本,见效又快。站在他们自身利益角度来讲,这些人也许没错。


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现代农业技术的介入与普及。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还是以茶园除草问题为例:

1、栽种茶苗可以使用无纺布覆盖种植技术,茶苗在生长过程中既透水透气,又能保温防草,只是前期成本会大些,但折合头三年的除草成本还是划算的。


2、成龄茶园无需除草,三年后的茶园根系远长于浅根系的草本植物,杂草已经不会与茶叶抢肥,茶、草共生反而有利于茶园土壤不板结、夏季保水、冬季防冻的功效,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进行修割摊放,还可以让杂草腐烂成为茶叶的绿肥。然而至今还有大量种植户将茶园的杂草收拾的一干二净,这种传统的农耕意识形态还亟需农技部门的引导与纠正。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成龄茶树的根系)

例如茶园防虫问题:

任何虫害都会对茶园造成损失,只是或大或小的问题。如蚜虫,只要对嫩芽叶进行及时采摘或修剪就可以解决。但如茶毛虫,如果不把它控制在萌芽状态,它会像蚕宝宝一样把你的正片茶园的叶子全部吃光,大面积的爆发不得不用药,如果不打药只能深刈烧毁,工作量很大、成本很高。


小绿叶蝉在加工东方美人茶的茶园里是个宝,但在绿茶产区是个十足的害虫,被小绿叶蝉叮咬过的嫩芽叶会变形、萎缩、停止生长、老化,大面积爆发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只有打药灭除。


如蚧壳虫,叮在老叶背面或茶叶枝条上,靠茶树内物质为生,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免疫力,必需用药,除非深刈,但对于尚处于高产的茶园来说进行一次深刈实在是损失不起。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比如说炭疽病、叶枯病,发病快,传染快,老叶枯萎,造成茶树光合作用不够,影响茶嫩芽叶生长,轻则减产,大则茶树死亡,要么深修剪,还得将修剪下来的茶枝条远移或烧毁,要么用药,相比之下还是用药更方便、更省成本。


而在茶园里打催芽素这种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做法无论对食品安全、茶叶品质、茶园生长管理都是不可取的,是令人唾弃的。


由于所处的立场不同,造成了茶叶种植户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种植户认为我不用药不施肥哪里有收成!消费者认为我要买你干净安全的茶你为什么要用农药施化肥!


不得不说在我国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的茶园极少极少,三千多万亩茶园中,可能连百分之二都不会有,关键是他们在用什么样的农药、施什么样的肥。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理念在进步,当下全社会各个层面已经意识到了农药与化肥对土壤、环境、食安等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在用农药方面已经广泛使用低毒性、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并利用粘虫板、灭虫等等手段进行物理除虫,剧毒类农药几乎很少,绝大多数省份已经绝迹。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这样的施肥方式浪费极大)

相关部门也在鼓励源头种植户使用更安全的有机肥,除了一部分做高端茶提倡有机种植的茶场主外,在广大茶农散户中由于有机肥的成本高、见效慢等问题,仍是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扭转现在茶产业中用药、施肥的种种不良习惯,需要行业规范的竖立和源头种植户观念的转变,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不会因各种厉害关系而停止,无论种植户与消费者、茶叶源头与消费终端;无论利益与食安、生计与道德都不应是一种博弈关系,双方都应该换位思考、相互尊重,两者相依相存,因为这是一个产业共同体,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


但这一切仍需要时日。


最后,也请如澎湃社这样的媒体记者做报道时请严谨一些,通过3.15这次采访曝光普洱茶乱用农药事件来看,你们实在是对茶产业缺乏深入了解、过于外行。报道观点较肤浅、偏颇,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采访有失职业操守。作为你们这样有影响力的媒体,会将一个针眼大的负面现象放大到一个足球场这么大,这对整个茶产业从业人员是不公的,对整个产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遍身罗绮者,不是采茶人,请多为这个产业和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作客观的发声。

深度思考——茶园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吗?

——书卷弯刀,独立茶人,不止于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