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每日新增数量已经逐渐下降,但北京却加强了防控力度呢?

郭罗杂谈


防控啥啊,刚才去买菜,又是遛娃又是遛狗的,老头老太太都不带口罩,一大爷又抽烟又咳嗽的,吓得我赶紧躲开,小区里现在回来好多外地租户,谁都不在意……还碰到两个带娃的妈妈站一起聊天,还说呢,前天刚回来,这不要隔离14天嘛,就在小区里溜达溜达得了,也不知道这种隔离有何意义


莫北音


为什么疫情每日新增数量已经逐渐下降,但北京却加强了防控力度呢?

全国疫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逐步下降,已经连续两天都是三位数,说明疫情逐步在控制之下,但是北京却加强了防控的力度。

1.复工企业发现确诊病例

北京一位市民回老家过年,聚餐也没有戴口罩,年后返回北京,也没有居家隔离14天,而是开工后直接上班。

后来,参加宴会的亲戚被确诊,他也未能幸免,最惨的是跟他一起处理餐盘的同事也被感染了,因为同事们都没有做好隔离措施,他的确诊,也导致了几十个密切接触者被隔离。

正是因为复工后,如果员工没有按照要求隔离,可能会把BD传染给同事,所以北京发布通告,所有返京的人,到达北京后,都需要自觉居家或者是集中观察,14天后,没有出现症状才可以回公司上班。

有一名老人在医院住院,因为女儿和女婿被确诊,第二天该名老人也被确诊,该楼层的其他跟这名老人密切接触的医生,患者和家属都需要被隔离。

在疫情面前,我们不能放松一丝警惕,医院的病人抵抗力差,容易受到BD的感染,我们更要做好筛查和隔离的工作。

3.北京加大防控力度

对于进出北京的人员,根据职业的不同,来往地的不同,实行体温检测,或者是集中居住,或者是酒店隔离14天。

婚姻登记要预约,实行分批,分时段给新婚夫妻办理婚姻的登记。北京增加口罩的生产量,缓解口罩的紧缺问题。

北京是国际大都市,如今各省各区纷纷解除交通和社区出入的限制,更多的劳工和企业的员工会大量涌入北京,所以北京需要加大防控力度,控制好疫情不让它蔓延。

潜伏期是14天,只有少部份人的潜伏期是14天后,所以14天的隔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14天内没有发病,那么14天后再发病的几率是很少的。疫情还在不断变化,所以所以北京注重防控的办法,是可行的最有效的办法。


星星妈育儿说


北京目前一些公共场所像超市、健身房、餐厅等均已经开放。企业也在有序复工中,确定身体健康的部分人已经返回工作岗位。所以说,根据目前疫情的实际情况,为了兼顾经济效益和疫情防控,疫情防控的措施也是有所放缓。

目前北京疫情防控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进京人员

对进京人员严格登记行程、身体状况、居住地址等,进京先居家隔离14天确认身体状况。

2、加强公共场所管理

对餐厅、咖啡厅、超市、健身房等公共场所,严格控制客流量,按照人均占有2平米的容量计算最高顾客流量,避免人群过度拥挤。

营业场所应该加强通风并加强消毒,扫码或测体温进以确定是否准入,进入公共场所需佩戴口罩。

3、注重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对商超等公共场所或复工企业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是否有干咳、咳痰、乏力等症状。工作时应注意卫生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如果有发热、干咳等身体异常症状不得上班。

以上仅仅列举了部分公共场所的基本预防措施,各小区、企业、门店等公共场所可能会制定更为细致、严格的防控措施。

北京对人员健康状况以及公共场所消毒等的管理较为严格,主要是因为复工、复学之后,北京的人流量会变大,在防控措施放缓后,人们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这时候因为准入及监管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导致有“漏网之鱼”形成大范围传播。所以,不到完全控制,防控措施不敢松懈。



鲁南制药健康公告


现有疫情严重程度的报道,都是基于确诊人数,如果基于城市人口占比来衡量,北京市是仅次于湖北的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我根据各地人口占比进行了相关统计,包括全国十大疫情最严重城市,关注我就能看到。



震巽Ansen


首先,作为一线城市,都会遇到这样的大考,本来流动人口就多,再加上复工潮到来,疫情反弹的隐患就会出现。

其次,现在最闹心的不是已知的,再怎么多也不怕,怕的是未知的,隐瞒不报的最可怕,北京、广州的类似病例已经出现了,如果控制不住也是灾难性的。

第三,大家都憋坏了,都在蠢蠢欲动,比如超市什么的,有些已经人满为患了。还有人已经不戴口罩了,都是危险的苗头。

第四,还有一怕就是病毒变异,变成超级病毒,就麻烦了。


大洼学者


当前,全国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各省市新增确诊病人明显下降,特别是作为大都市的北京市来说,截止到2020年2月20日,最新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为396人,治愈169人,死亡4人。说句实在话,作为全国的大都市之一的北京市,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做的如此之好,归功于有坚强的领导,归功于老百姓的密切配合,相比于其他城市来说,疫情管控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但是,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解禁解封的开始,大量的返工潮将会有一个人流高峰,各企业,公司将陆续复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文化的中心,返工人流必不可少。所以,在目前疫情逐步减少的情况下,返工潮的人流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北京加强严控是完全有必要的。

钟南山院士早前曾说过,我国的这次疫情的峰值将出现在二月中旬,四月以前有可能结束疫情。这就说明我国的疫情还远没有结束,任重而道远,决不能因为目前疫情的逐步下降而掉以轻心。


快乐老哥


看北京市热力图就能找到答案!首先,在热力图中,人口密度越高,红色越深。

下图分别是是北京2月18日下午3点、6点和晚上10点半的热力图截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西站、南站、北京站附近人口密度很高,甚至晚上10点钟还比较“热”,说明集中返京人员数量多,带来了大规模流动性人口。

第二,对比三张热力图热力图可以看出,首先,北京复工人数和企业不少。其次,东、西二环,北三环以及东二环—四惠在工作日的晚高峰时段热度很高,上班不仅增加了北京市内人员集中性,还增强了人员流动性。

第三,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最大的敌人就是高密度集中的人口和大规模人口的流动。作为首都,北京这两条占全了。

疫情要防,经济也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么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员流动性,北京面临的防疫压力其实是空前巨大的,所以,即使病例没有显著增长的趋势,防患于未然,北京的防疫政策也必须趋严。





有光一神


西城区人民医院、区委等几起聚集性病例出现太可怕了,加上复工以后疫情会出现反弹,所以管控措施更加严格。对于普通人而言不能因为数据下来了就放松警惕,该不出门还要继续在家闷(刚才随便往楼下看了一眼,四个人有三个没戴口罩[发怒],这么严重的疫情都没有让这些人产生敬畏之心),什么时候前线的医护人员脱掉防护服什么时候疫情才真正结束!


孙震98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先看一组数据:2015-201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数值比例

再看一组数据:

北京市作为祖国的首都,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最多,每天的客流量(航空、铁路、公路等)最大,不管是常住人口里面还有很多家乡不是北京当地的,每逢春节,北京就会近1000万人口离开北京,就出现了空城的现象。

截至2020年2月22日北京市疫情状况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自从2月8日以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有所波动。

截至2月19日,北京市308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1887家企业已开复工,开复工率61.2%,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在京从业人员682852人,截至目前已开工企业到岗326343人,到岗率47.8%。意味着从2月8日,返京复工的人数持续增加,给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来自于全国各地,返京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占大比例的就是铁路运输方式,所以北京市务必要提高更高级别和更高标准的防疫要求。

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企业比较集中,所以工作环境密闭性要比其他地方高,且北京市主要的交通工具地铁、公交车等方式密闭性、积聚性要更高,所以存在很高的风险。

在此提醒返程复工的兄弟姐妹,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出门戴口罩,定时测体温,没事少出门,加强体育锻炼,勤洗手,注意办公环境通风。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有态度的文生


现在疫情在全国是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疫情并没有被完全控制住。只有加强了防控力度,我们才可以避免大规模人口的感染。才能更好的控制住这一次疫情。

要知道现在大部分城市,已经恢复了正常,员工都开始上班了,饭店也开始陆续的开业了,这种情况下,流动人口响应的就增加了。

流动人口增加了,相对来说就增大了流动人口被感染的概率。

所以,只有我们加强了防护,出门戴口罩,时刻注意消毒。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才能不让病毒趁虚而入。

现如今防控加强,是全国大部分省份和城市的做法。

若是不这样做就会被病毒趁虚而入,就像昨天山东任城监狱当中200人被感染,还有湖北监狱200多人被感染,浙江监狱几十人被感染。

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若是不加强防备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当然了现在大城市复工的人,都是在隔离十四天,没有情况发生异样的情况下,才会安排去公司上班的。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住疫情。

现在全国很多省份,都出现了连续几天新增病例0增长。所以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疫情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相信我们会在四月份前控制住疫情的,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的那样。不过在疫情被彻底之前,我们丝毫不能怠慢。只有我们加强了防控,才能更好更快的来配合国家,打赢这一场无声的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