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祕的村莊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高坪村西鄰漆水,南依爐山,坐落於巍峨的軍臺嶺山麓之下。這裡是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大古堡遺址記載著山城歲月的變遷;這裡蘊藏著仰韶文化的遺存,紅瓦褐片記錄著先祖創造的赫赫文明;這裡矗立著興元寺石塔,塔身斑駁佛經,記載著千年而下的歷史輝煌。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斗轉星移,白馬過隙,漫長時光沒有湮滅高坪村曾有的輝煌,而是展現出多彩獨特的地域文脈。它承載了渭北高原一段重要的歷史脈絡,保留了銅川地域一份特殊的文化遺產,等待著人們去挖掘和研究,揭開它古老而神秘的面紗,去認識其文化魅力。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一、高坪村地貌

高坪村是北魏銅官縣衙的駐地,也是連接南北銅官驛道的重要軍事據點和商業中心。它位於王益區東部,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充沛,三面臨沖溝,只有西北角有一條窄長的山路與外界相通,遠觀形如彎曲大瓶頸。此道路與外部交匯點,凸兀一座小山丘,山勢陡峭,丘頂可屯兵百餘人。這道天然而成的關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其險可居!是出入銅官縣的首個關卡。

站在軍臺嶺山頂上眺望高坪村地形,猶如一隻巨大展翅的“金鳳凰”飛翔在平塬之上。她伸出長頸,仰飲“狗刨泉”清水,面向陽光,汲取山川所蘊藏的能量。她舒展雙翅保護著大地辛勤勞作,生生不息的村民,守護著遠古先民開闢的田園沃土。


高坪村是渭北莽莽群山中一方難得的“丹鳳朝陽穴”之地,此處易守難攻、軍事要地,交通便利、商賈眾多,良田千畝、盛產谷粟,可見當時古人在建城修衙選址上,眼光之獨到、用心之巧妙。


二、追溯高坪村歷史

歷史對於一個民族十分重要。如果一個民族沒有歷史就像一個人沒有了記憶,那我們的歸屬感從何而來,又如何去總結過去的經驗呢?同樣,一座村莊失去了歷史文化的依託,那麼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所以我們需要總結高坪村以往歷史,傳承優秀文化,將它的文脈展示於世人並代代相傳。


1. 高坪原始人類村落遺址:有關文史資料記載,早在六七千年前銅川地區已經有了古人類活動。原始社會晚期人類聚居的村落遺址有,今天的高坪村、城關村、東坡、王益村、川口,王家河、李家溝、河東溝、呂家崖、孫家砭、五泥川10餘個村落,人口總數大約有1800至2000人左右。由此可見,高坪村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2. 高坪仰韶文化遺址:1987年發現了高坪村仰韶文化遺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複查核定,陝西省人民政府於2014年6月9日公佈為第六批文化保護單位,並劃出了保護範圍立碑予以法律保護。


高坪村仰韶文化遺址東西長約1160米,南北寬約900米,遺址內暴露灰坑多個,保存完好,距現地面約3米,文化層80釐米。灰坑內及地面可見大量遺物和標本,採集有泥質和夾砂紅,灰陶片,磨光石斧,石碟,紋飾有細線紋,粗繩紋,附加堆紋,繪黑彩色面磨光等,可辮器有缽,罐,盆,釜,尖底瓶等,屬於典型的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遺址。


3.銅川縣政起源地:據明、清、民國3個版本《同官縣誌》記載,公元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為了鎮壓起義軍,打壓部落,鞏固政權,廢去銅官護軍,設立銅官縣,縣址設在今王益區高坪村。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銅官縣設“縣令三人,相一人”。這一奇特的官職設置,歷史原因頗有趣味,北魏建立初期,鮮卑統治階層在啟用漢族官員當縣令時,要派一個鮮卑族縣令來監視。目的是使兩者相互牽制,便於鮮卑族官員從中協調和控制,提升北魏對地方的控制權。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建德四年,又將銅官縣由高坪村遷徒至今印臺區城關濟陽山下,將“銅”字的金字旁去掉,更名為同官縣,屬宜州管轄。由此看來,銅官縣在高坪村設衙施政129年,這裡承載了“銅官古縣城”的百年曆史,是現代銅川縣、今朝銅川市的前身,更是銅川千年建政史的開端。


4.高坪村的事與人:明朝《同官縣誌》卷之一,地理志P2頁:鄉里集賢裡村,尼姑、何家娃、高坪、安河、宜興、賀家樓子;卷之五,秩官志P29一30頁:典史;楊紹光,高坪人。(典史,在知縣下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訓導,高蔚,高坪人(訓導,考察夲地區秀才功課成績的教育官);卷之八,古蹟志,P52頁,高坪寺,在縣南十五里。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清朝《同官縣誌》卷之二,建置志,鄉里P23至27頁:南鄉:第三保:韓家塬,牆下村,小豆村,店子上,高坪塬;祠祀:P31至36頁:興元寺:在縣東南十五里高坪村。隋開皇十三年建。宋紹興九年,明正德二年各重修。今久廢,其遺址石碑猶存;碑坊:P42至43頁:“銅官故城碑”在縣東南十里高坪村,乾隆三十年知縣袁文觀立。


民國《同官縣誌》卷二,建置沿革志P11至2頁:四:鄉鎮區劃,1中山鎮:第六保;東王益村,高家塬,高坪塬,店子坡,小豆村,郭家咀。保長;宋承彥,高坪村人;P266頁,卷三,大當年表:時代年號,後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西元446年。夲縣大事:罷符秦時所置銅官護軍,始置銅官縣(當在今縣治東南十里高坪塬),屬北地郡。時代年號:周武帝建德四年(西元575年),夲縣大事:始改銅官為同官,徒治在今縣治北一里頻山下,屬宜州郡。卷七,水文志P82頁,1渠堰:公益渠,在東王益村,溉田八十餘畝,到高坪溝水。卷十八,自治保甲志P268頁,劃分為南鄉:第三保:韓塬,牆下村,小豆村,店子上,高坪塬。卷十九,黨團社會志:三民主義青年團陝西省支團直屬同官區隊,第二分隊長,宋鴻哲高坪村人。卷二十二,教育志:六,畢業表,P342一345頁,宋鴻哲,中山鎮高坪村人,畢業於省立三原第三職業學校十七年。經歷及現任職務:小學教員,校長事務員,現任縣中事務主任。P350頁,第四中山民校校長,宋鴻哲。卷二十三,二,釋道寺觀及雜祀:P370一377頁:“興元寺”,在縣東南十五里高坪村。……。卷二十四,古蹟古物志,4,其他,P394頁:“高坪寺塔刻經,在縣東南十五里高坪村,即銅官故城也,佛寺有塔四層,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字跡模糊,多不可辯”。“銅官故城碑在縣東南十里高坪村”。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曾如意繪畫


5.興元寺修建與興衰:興元寺位於銅川市王益區王益街道辦事處高坪村的平原中央,南北中軸線的平地中。據明、清《同官縣誌》記載,“興元寺在縣東南十五里高坪村。隋開皇十三年建,宋紹興九年,明正德二年重修”。由此可知,該寺初建到今已有1427年的歷史了。


據有關資料記載和高坪村幾輩人口口相傳,興元寺佔地約20餘畝,建有三座大殿,坐北面南,並配有附助建築群。寺院內植有百顆松柏樹,有僧人近百名,香火一直很旺盛。到了二十世紀初,因戰火、年饉和地震等災難,寺院被廢,僧眾散離,整個寺院建築一椽不存,僅存有興元寺石塔和若干石碑。


興元寺是陝西省內歷史記載最早、時間最悠久的佛寺之一,要早於省內許多知名的佛寺。例如西安大慈恩寺,因大雁塔而聞名遐邇,其創建於唐君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又如西安薦福寺,因小雁塔而成為著名的古蹟。其創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而高坪村的興元寺始建於隋開皇十三市(公元593年),要比西安大慈恩寺早建55年,比西安薦福寺早建91年的歷史。


從另外角度講,公元575年“銅官縣政府”遷出高坪村,18年後又在此地修建興元寺廟殿群,可想而知該村當時在當地的地位和知名度有多高。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6.興元寺塔:該塔是陝西省人民政府於2〇〇8年9月16日公佈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高坪村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文物之一。她坐落在高坪村原興元寺廟的東側一塊平地中,始建於元代。


興元寺塔為覆缽式,七層六面,用砂石雕刻後層疊拼接而成。現殘塔約3.5米高,底部直徑約1.16米,為六邊形須彌座,仰覆蓮出簷,每邊長O.64米,束腰部分刻有託塔力士像,栩栩如生。


石塔第一層是仰蓮座,各角有浮雕金剛力士像。塔基上置仰覆蓮出簷。第二層為六邊無形塔,身邊長約0.38米,六面分別浮雕著大象、獅子、牡丹等圖案,甚為美觀,頻具觀賞性。第三層塔身為石鼓圓球形,周徑行2.82米,南面開有小龕(亦稱孔佛龕),內部中空,內坐佛一尊(置圓錐石質坐佛像,頭部殘缺)。第四層刻有佛教經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字跡風蝕嚴重。第五層浮雕各種花卉,突出濃郁的生活氣息。第六層以上雕刻成十三層相輪(仍為六角形),塔剎殘缺。整體石塔造建是逐層劃分,結構十分巧妙。第七層相輪屬塔剎部分,塔剎是全塔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塔剎原有一層六角形砂石板塊,石板上建有一尊金雞,由於千年的風吹雨蝕,金雞掉落損壞。此後,村民用紅粘土燒成一個陶製金雞,置於塔頂部約30餘年。隨著塔頂部的六角形石材損壞掉落,紅雞也墜下破損。


7.高坪寺塔刻經:據民國《同官縣誌》雲:“高坪寺塔在縣東南十五里高坪村,即同官故城也。佛經有塔四層,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字跡模糊,多不可辯”。


現高坪村年齡長的村民回憶,經上幾輩人口傳,高坪寺塔刻經佛寺塔四層原立在“興元寺廟”的西側院子裡,與東側的“興元寺塔”平對,“興元寺”報廢后倒在原地面上,因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在民國初期被損而不復存。


8.關帝廟:2016年12月中旬,高坪村出土了一塊清代光緒年間的“創建關帝廟記碑”,碑身高1.5米,寬0.54米,厚0.15米,現保存在王益區政府院內。


從閱讀碑文可知,在道光年間(公元1821至1851),高坪村民以靳世廣、宋亨、宋益等人為首事人,計劃建設關帝廟。他們在籌到小麥五斗以後,便開始放代收息。時經54年到同治末期,本金已增加至二百餘貫錢。又經後緒首事人靳寬、宋富德等人的努力推動下,到光緒元年(1889年)開始興建關帝廟。竣工後,村民邀請同官縣秀才和時雍,撰寫碑文,以永存名德。


三、軍民共戰軍臺嶺

軍臺嶺位於高坪村東南側,海拔134O米,南北約長8公里,東西約1公里,踞四周群山之頂峰,地形險峻,三面臨溝,東西懸崖絕壁,山坡陡峭,西北沿山下行有條通往老市區的公路。這裡是同官縣東南的軍事屏障。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軍臺嶺守軍為國民黨暫二旅七六二團一營、二營(少一個連)和迫擊炮排,約5O0餘人由一名副團長坐陣指揮。守軍依山勢修築了3個碉堡群(編號為1.2.3號陣地),還在各大小山頭上修築了碉堡39個,凡是接近處都挖有丈餘寬的深壕,其防禦前沿設有鐵網一道,並埋有800餘顆地雷,稱得上工事堅固,鐵壁銅牆的軍事要地。


1948年西北野戰軍右翼兵團四縱十二師和一縱獨一旅(二師)奉命攻打軍臺嶺國民黨駐軍。西北野戰軍以一縱一旅為主攻部隊,四縱十二師配合打援軍,即十二師三十團一營阻擊軍臺嶺方向援軍,三十五團在陳爐上店一帶阻擊富平、耀縣援軍,三十六團在軍臺嶺西北方向切斷敵軍退路。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從1948年11月19日起,四縱十二師圍困軍臺嶺駐軍國民黨部隊,到23日凌晨,獨一旅冒雨向軍臺嶺開進。當日17時獨一旅一團、三團在猛烈炮火掩護下,不顧敵人三面火力的嚴密封鎖(3個主碉堡群),迅速排除地雷開闢道路。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共斃敵15O餘人,俘虜敵副團長以下官兵316人,繳獲迫擊炮8門,輕重機槍3O挺,衝峰槍、步槍184支和一批軍用物資。


在軍臺嶺戰鬥打響之前,西北野戰軍指揮員進行了認真研究討論,制定了一套軍民共戰的作戰方案。同官縣黨組織選派了郭恆全、張振江、王建營等當地老百姓給解放軍作戰地嚮導,保障了奪取軍臺嶺戰鬥順利進行。戰鬥過程中犧牲了多位解放軍戰士和農民嚮導,郭恆全便是其中之一。王建營是高坪村人,在戰鬥中他極其負責,敢於擔當,戰鬥結束後,他還將幾名犧牲的解放軍戰士遺體埋葬在高坪村。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四、高坪村姓氏小考及村名隨想

據《同官縣誌》卷二十五氏族表P3、97頁雲:“同官地小民稀,昔多聚族而居,故多村莊以姓名。如馮家橋、王家匾、董家河、趙家塬、李家溝等。元明兩代末,流寇亂民,十室九空。如今李家溝已無李姓,趙家塬亦無趙姓。當時新族皆多自山西遷來,在今皆稱舊族矣”。


我國50%以上的村名均是以姓氏命名的,如李家村,石家莊,王家院,穆家莊等。那麼,高坪村村名也是以高姓命名的嗎?筆者查閱了明、清、民國三個版本《同官縣誌》記錄,均沒有完正的信息。僅有:


(1)清朝《同官縣誌》卷之六,官師志P1O頁,訓導,高嶎,高坪人。


(2)2016年12月出土的“皇清大德望雲亭靳老伯大人暨德配孺人高太君合葬墓誌銘”記載:高澤,高孺人的父親。長女十七歲出嫁於本縣望族靳雲亭,生養有四子。高孺人生於乾隆十四年三月初三,卒於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日,享年87歲。


(3)清末民國初,一支高姓家族遷進高坪村居住後,不知什麼原因又南移至王益區宜古村。筆者就此事訪問了銅川市老幹局原副局長高夢虎,他回憶說,清末,其太祖爺帶4個兒子在從陳爐東河川椿樹臺村遷移到高坪村居住,祖父高靈漢曾在高坪村任教。高夢虎又說,1980年他在高坪村工作時,當地一位老者講高靈漢是他的老師,這點可證實高家在高坪村居住生活的歷史。民國初,高家又遷徒於南塬宜古村居住至今。以上3點,可以說明高坪村確實有姓高的村民居住的歷史。


現高坪村無高姓村民,有宋、王、靳、楊、孟、段6大老姓,大多祖籍來自山西,再遷徒陳爐,後移居該村。近三十餘年中,還有陝北落戶於本村的李、常姓幾戶人家。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但應該重提的是,高坪村在公元446年至575年,曾是銅官縣所在地,有129年的縣政史,建有完整的縣政執行機構和建築,居住過鮮卑、粟特少數民族,還有在公元593年修建的“興元寺廟”,居住了近百名僧人,她(他)們的姓氏均無法考證了。


(4)高坪村村名還有多種解釋,但從字面上分析可知,高:是指離地面遠,從下向上距離大,高處:古代“高”字像在城裡有一座高高的蹽望塔,塔頂是尖的,塔樓有窗門,下面是塔基。坪:是指山區和丘陵地區局部的平地。村:是指鄉下農民聚居地方,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娛樂與活動處所。


每個村莊的名字都是有溫度、有溫情的,不管我們走的多遠,不管你到那裡,只要記憶尚存,都會記得自己故鄉的村名。不論村莊的名氣大小,都是浸潤了祖祖輩輩,酸甜苦辣的血汗。


一棵村頭老槐樹,成為人們思鄉的寄託,一聲老家的呼喚,灑落了多少遊子的熱淚。高坪村村名,已經融入到我們這一代人的血脈中,在我們的骨子裡它始終是鮮活的、親近的和慈祥的,會在心中懷念一生一世。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高坪村的老莊子窯洞已經逐漸衰老、破落,老村子的老人也相繼離世,年輕人都選擇在平塬公路兩側修建窯洞、蓋房子,老村子的輪廓漸漸模糊,走入記憶,成為歷史。


隨著城市化城鎮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村莊正在消失,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逃離故土,成為沒有村基的新都市人。2017年撤村並組後,高坪村併入王益村行政管理,將原3個村民小組成立為高坪便民服務中心的體制改革。面對有著鮮明時代印記的高坪村這個名字的溫度正在下降,曾有的溫情正在分離,若干年之後,那個曾有溫度和溫情的高坪村是否還會被人們想起、記住,真的不敢想象。


回眸歷史尋蹤訪跡—— 銅官縣(銅川市)縣政的開端:高坪村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