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留守儿童问题?

用户1450961839855933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国家,不仅是政府,各种社会组织,普通老百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一般现在的情况是被曝光的能得到暂时或长期的帮助,而很多儿童没那么幸运,没有被曝光,依然过着缺爱的童年。所以对待留守儿童这种长期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不是一味推给政府或者社会。

  一、多和他们交流沟通,要有耐心

  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刀切,要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细致的调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之爱,性格孤僻,不合群,比较自卑。作为教师应该多关心爱护他们,多和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交流时,教师要耐心,千万不能着急,因为留守儿童开始很可能不愿意交流,甚至一言不发,越是如此,教师越要有耐心,不能着急,要引导他们,还可以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他们的心扉。但交流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要触到其痛处,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达不到目的。行之有效的交流沟通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爱护,这样会让他们敞开心扉,更容易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也能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家访。通过家访可以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情况,还可以让其爷爷奶奶知道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且告诉老人不要溺爱放纵孩子,要配合学校对其严格要求。

  二、多和其父母沟通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偶尔通一次电话也是匆匆结束,这样就导致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有的父母为了弥补,在金钱上满足孩子,认为只要孩子有钱花就可以了,在学校有老师管着,不用担心,这样就容易养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孩子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父母的爱。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教师到边远地区支教,在她的班级里有个瘦小的男孩。这个男孩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还经常和别人打架。有时候他被别人打了也不哭,把眼泪忍住。于是这位教师开始注意男孩,经常和他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到男孩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很少和他联系。于是这位教师联系男孩的父母,告诉他们多和男孩通电话。后来,男孩变得开朗了,也不再和别人打架了。有一天,男孩没有来上课,这位教师就到男孩的家里看看什么情况,原来男孩的父母回来了,她看到男孩呆呆的望着自己的父母,泪水慢慢的流了下来。她知道那是喜悦的泪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滴泪流下来要多久》。可见,留守儿童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父母的关心。

  三、多开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性格孤僻、自卑,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参加。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留守儿童的言行,多关心他们,并让他们发言,给其表现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也能让其他学生认可接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还可以把组织活动的任务交给班里的一个留守儿童,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其他留守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重视他们的,老师并不歧视他们。这样他们可以积极地参加活动,尽快地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

  四、积极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他们平时要干农活和家务,没有太多的精力教育监管孩子,并且对孩子溺爱放纵,约束不够,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逃课、深夜不归、上网成瘾、早恋等现象,甚至有的和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干些不好的事。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告诉他们上网成瘾的危害,并告诫他们远离社会闲散人员,放学后早早回家,晚上不出去,在家复习功课。对于一些出现早恋的孩子,教师不要避讳,不要当成洪水猛兽,要告诉他们不要错把对异性的好感当成所谓的“爱”,过早地涉及感情只能耽误学习,耽误自己和他人,最后结出的不是甘甜地果实,而是苦涩的果实。

  五、让留守儿童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农村的有些人认为孩子上学没有用,即使考上大学,国家又不分配工作,大学毕业就是失业,还不如早早不上学,出去打工,早早赚钱,因此一些孩子认为上学确实没有用。教师对此应该告诉孩子知识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钥匙,只有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改变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不上学,早早赚钱只是眼前得到利益,将来是没有好出路的,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心智。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案例,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一场有关知识是否重要的辩论,让孩子参与,从而达到让孩子喜欢学习的目的。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一些通过知识获得成功的人士举行讲座。

  六、呼吁社会重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只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帮助。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的生活、学习。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留守儿童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生活、学习。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留守儿童也是少年的一部分,他们同样是中国未来的主人。作为教育者,把他们教育好,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最美的初见y


在中国,留守儿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要出去打工赚钱,孩子一般都留给爷爷奶奶带,现在每个家庭还在都不多,也就一到两个,爷爷奶奶都宠得不行。

往往就导致孩子脾气大、娇惯、任性、自私、自律性差、动手能力差!

我同学的小孩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同学夫妻俩每年正月初八前后就出门了,腊月二十五左右才到家,每年在家也就十几天的时间。由于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心怀愧疚,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平常在家爷爷奶奶也是宠得不行。为了方便平常联系,孩子上小学后就给小孩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自从我同学小孩有了手机之后就迷上了玩游戏,发展到最后学也不去上了,他爷爷奶奶气得没收了他的手机,小朋友在家是又哭又闹还绝食,老人最后没有办法就又把手机还给了他。现在老师建议小孩再留级一年,说如果继续上,怕小孩学习跟不上。

所以小孩尽量自己带,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习惯,性格,动手能力都会好很多



米粒妈的Vlog


无奈之举。

我家里现在还有两个留守的侄子侄女,原来大哥家两个也留守,现在大哥回家发展了。二哥二嫂还在外地工作。家里的工资太低,一个人挣的钱可能刚够两个孩子上私立学校的花销,生活费,学费。这才是初中,以后高中,大学花的更多。二个他们肯定要多挣钱为以后准备。

所以,留守,就是无奈之举。


年轻妈妈爱上课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不在身边,长期因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家而极少能够享受父母亲情关爱的儿童。在不少报告和资料,都有把留守儿童与‘贫困’、‘自闭’、‘孤僻’等词语挂上关系。但是经过深入接触后我们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那样,相反他们乐观、坚强、自立,只不过他们对亲情更加渴望,也希望父母能多陪在自己身边。所以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应该多注意对家庭亲情和安全健康成长的正面引导,也不要给孩子们贴上自闭、脆弱、孤独、自卑等等的标签。

我们很希望公众能真正了解他们,而不是带着我们的想象和高高在上的同情心去看他们。我想,我们公司所组织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意义,除了为孩子带来更多欢乐,也在于让更多人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走近这些孩子的生活。


小王推剧


童年时我就是一留守儿童,6岁开始跟5岁的弟弟相依为命,被人欺负他哭我也跟着哭,家里没有电话,爸爸妈妈一周一个电话打到邻居那里。每一次分别都哭得不像人,追着爸妈出去。现在长大了,到爸妈身边了,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我想我以后肯定不会让自己跟孩子分开了,太可怜了,以前爸妈是因为生活所迫,现在自己努力点,以后孩子少受点苦,多点幸福感安全感。


董小宝呀


其实他们也是很孤独的,他们渴望


一颗卤卤蛋蛋


这是一个比较沉重而伤感的话题。

我个人而言当然认为应該子女随父母迁移,父母在哪里工作子女跟到哪里学,父母离不开子女,子女离不开父母,骨肉分离都是一个家庭的伤痛,爱,善良,怜惜,慈善,欢心,愉悦,分享喜,怒,哀,乐,成功,恐惧这些人身心内的感受。

没人分享,没人陪伴,骨肉分离,这种沒安全感的心灵感受带来一辈子的伤痛,陪随一生,时不时浮上心头搅杀你一番。

建议,改革开放40年了,政策改变势在必行。

该出产系列政策解决这个难题。

让社会,政府更好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卓玛80744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阿牛哥影视5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中小学生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就会使孩子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孩子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将会使父母与子女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因此,亲子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 其次,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为,在家中不听从爷爷奶奶、亲戚的话,在学校经常不遵守校纪班规,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员混迹在一起,不但学习成绩差,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与行为偏差。 最后,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就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学校应千方百计加强对留守儿童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对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途径,同时建立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调动父母参与对他们的教育。 总之,留守的经历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影响重大,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影响,并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上瘾的小倪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总之,留守的经历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影响重大,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影响,并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