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隔代育儿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你赞同吗?

拆那小哥哥


赞同,隔代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

现在有些年轻人迫于生活压力,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老人能发挥余热,年轻人能减轻负担,看着两全其美,那孩子怎么办?现在的孩子教育不止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了。


老人看孙子孙女,那是越看越喜欢,谁家的也不如自己的。自己的孙子孙女要是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了矛盾,老人心里一定认为是对方的错,因为他们的孙子孙女是不会犯错的,他们可以无限地溺爱孩子。有人说我小时候父母从来都不会娇惯我,那是你,不是你的孩子。所以老人教育孩子,多数都以顺从孩子的意愿为主。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骄横的性格。


学习上就不用多说了。现在很多孩子课下都需要辅导的,很多老人没有那么强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如果有一丝可能,我建议现在的父母还是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和孩子一同成长,这样最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也要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多沟通,不要撒手不管。


一叶落尽秋


隔代教育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现实中既有隔代教育把孩子教育的非常优秀的家庭,但更多的是隔代教育结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造成这种巨大的反差的呢?

家庭教育的质量不取决于隔代教育或父母亲力亲为。

家庭教育的结果和质量,不取决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实施,还是父母自己来实施,而是取决于实施者的家庭教育水平。而中国的现实是,多数上一辈的老人文化层次和受教育水平比新一代的父母要低很多,这就导致了多数家庭隔代教育结果的不尽如人意。而那一些长辈受教育层次比较高,家庭教育知识比较丰富的,恰恰就可以培养出比父母自己亲力亲为更优秀的孩子。



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要放在提升全民的家庭教育水平上。

中国人口众多,社会比较复杂,很多的孩子没法跟在父母身边成长,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家一方面尽量解决,让孩子跟着父母就近上学,另一方面也要大力的开展全民家庭教育水平和素质的提升上,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中国的整体家庭教育水平。

所以,隔代教育并不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而家庭教育实施者家庭教育知识匮乏,才是造成中国家庭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核心因素。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太深有感触了,隔代教育真的是代沟太大了。就拿我妈来说,不让她带孙子,她生气,让她带,又带不好,搞的我孩子到现在都特别自卑,小心眼。见人都不敢说话,后悔死了,现在连婆媳关系都不好了


小呆人的农村生活


赞同!

我从了解亲密育儿法、李玫瑾教授观点、孩子智力能力养成、长辈能否教育好孩子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认识。

01 了解「亲密育儿法」

「亲密育儿法」由美国医学博士威廉·希尔斯提出,指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等方式让父母和幼儿及早建立亲密关系,以此亲密关系为基础,幼儿更容易接纳父母在知识教育、性格养成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但是在本书的全部内容里我们最为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我们把这种养育方式称为“亲密育儿法”。 养育孩子的关键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美]威廉·西尔斯等.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M]. 南海出版公司

亲密育儿法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比作建造金字塔(金字塔越稳固,亲子关系越好),金字塔底部宽大,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通过养育和陪伴培养稳固的亲子关系),金字塔越往上层,父母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

试想一个孩子,在幼年时,当他有需求而哭泣时,父母会立马解决;饿了就会在妈妈的臂弯里吮吸乳汁;需要陪伴、玩耍时,父母与他一起游戏、阅读、推他出门散步;晚上在父母的陪伴下入睡……这将是一种幸福的经历,因为这种幸福感,孩子会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有种无条件的亲密与信任,会对母亲的教育、管教无条件地服从。

来看一个高度凝练的辩证法

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他们能够知道对孩子作出什么样的期望是合适的,并且会明白如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行,并且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会尽力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 这样,父母与孩子一起共同形成了对他们来说行之有效的养育方式。—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02 李玫瑾教授的观点

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李玫瑾教授的授课视频节选很火,我摘录了其《幽微的人性》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是,与「亲密育儿法」有理论相通之处。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摘自:李玫瑾《幽微的人性》

03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科学研究的结果说明了,出生后3-5年中的经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充分满足孩子在身体、情感、智力以及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将会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植就良好的根基。 摘自:[美]威廉·西尔斯等.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研究表明,如果把成人的智商看做100%,那么4岁以前,孩子已经获得了40%的智力。通过早期教育,孩子可以迅速掌握语言表达、交流沟通、中英文词汇、运动等能力,甚至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也慢慢形成与完善。

04 知识爆炸的时代,长辈的知识能否适应教育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最快、科技进步最快的一个世纪。尤其是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2G、3G、4G、5G相继出现,人类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关于早教,我特别赞同一个观点:

早教课教的是家长——让家长学会如何高效地陪孩子玩,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不用心陪伴孩子的家长,花再多钱上早教课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

我们都知道,学校里没有育儿课、社会上也很少听说成人育儿培训,或者说考了育儿证才能要孩子。那么,很大的可能是,年轻的父母都是两眼一抹黑,无证上岗。

但好在,年轻人学习能力强!通过网络媒介,年轻的爸爸妈妈可以很快地通过公众号、知乎、育儿书籍等速成,再结合实践,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体系。

如果孩子主要不是由年轻的母亲带,那么两种可能,一是由自己的父母或爱人的父母带,二是由保姆带。

现在的80后、90后,父母都是60后、70后,他们出生、长大在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们的观念里可能还隐约留存着一些传统的思想,甚至是育儿方面的误区。也很少有爷爷奶奶能熟练运用手机app获得知识,更不要说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交流育儿经验。

更重要的是,如果长辈有这样的思想:带孩子还不简单,你们不都是我带大的嘛,难吗?那就糟糕了,我们的父母,把他们20世纪的观念用来养育21世纪的孩子了!他们也没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意识!

可能在20世纪,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辈带大的,甚至有大的带小的这种情况。那只是把孩子养活,而没有重视孩子成长中需要伴随进行的教育。

总结一下:

1.根据亲密育儿理论,父母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让孩子信任父母,作为后期父母进行教育引导的感情基础;

2.李玫瑾教授理论,如果父母因工作原因没办法陪伴孩子,那么可以推迟要孩子的时间,或者放弃一定的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材,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

3.我们的父母辈人,他们可能没有早教的意识、没有先进和教育理念,但如果上班族的爸爸妈妈晚上周末能陪伴孩子,也是个折中的办法。


宣妈育儿


赞同。一是爷爷辈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社会相比相对落后的。爷爷辈的人由于受时代的影响,大多比较勤俭节约,但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新思维。二是爷爷辈的人由于受自身身体心理生理的干扰,对孙子的教育往往更多的是让他们吃好穿好玩好,特别怕孙子吃苦受伤,因此也就忽视了对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爷爷辈的对孙子的教育往往更多的是深不得浅不得,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的孩子。四是受其当代自媒体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完全听爷爷辈的教导。


木南桥


谁带不是问题,重要是带的人素质,心态和精神面貌。

之前看一本书,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讨论,具体书名给忘了,但是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无论是隔代,还是自己带娃,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性格培养很重要。

诸葛越在讨论【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中也说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四件事:价值观的塑造,时间管理,阅读习惯和运动习惯。

当今社会,尤其是职场妈妈,有上辈帮忙照看孩子,真心帮了个大忙。如果想避免由隔代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父母一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与孩子有效相处,并且多主动学习,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一米阳光Sunshine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方法

1、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承担必要的责任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宝宝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本颗奋斗


此问题应该辩证看待。如今,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因素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和教育,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1、老人有较多的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祖孙的血缘关系,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

3、老人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

不利因素有:1、容易形成溺爱。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不能得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许多老人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同龄人间社交技能缺乏。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之间的交流会有隔阂,而家庭成分缺失的孩子更倾向于沉默寡言。


棋棋成长记


隔代教育确实是当今很多家庭的无奈之选,曾经网上有这样一句话,能很好的表达出这一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心声:“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活你。”我们真的需要反思,隔代教育换来的是什么呢?

首先,老人体力和精力不支, 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坏习惯。

老人带孩子,照顾孩子的吃饱穿暖、孩子生病会带去看医生,这些都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只是如果希望老人能帮助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真的很难。而一旦孩子没有养成生活上的好习惯,那他就一定会养成生活的坏习惯。比如:由于老人宠溺孩子,会在孩子想要动手帮忙做一些事的时候,老人会嫌弃孩子做不好而拒绝,甚至无微不至的包办孩子的生活起居;或者老人因为体力不支,会为了阻止孩子出门到处乱跑自己跟不上,有担心安全问题,会建议孩子去看电视或玩手机,导致孩子迷上无节制的电子产品,耽误了学习或玩耍的时间。

其次,老人因为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导致孩子的学习力、情商等等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培养。

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力都需要家长的刻意培养才能形成,而不是孩子大了就能自然形成的。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无法将自己不会的教给孩子,除非学习。”老人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学习先进的科学育儿理念,有怎么能帮我们培养好孩子的学习能力呢?孩子学习跟不上,对于贫困的家庭,想要在今后的激烈社会竞争中脱影而出,那真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再次,隔代教育,父母陪伴的缺失,亲子关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很可能会体会不到家得归属感,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也会有父母而转移到老人身上。一个缺少父母关爱和陪伴的孩子,看到其他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无形中就会感到内心里有落差,会认为自己不重要、自我价值感低,很容易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这样的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就很容易早恋,在家里得不到的关爱,他就很容易向外求。而他在小时候安全感得不到满足,他将会用一生去追求安全感,也会因此衍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

其实孩子的陪伴不是以时间为衡量的标准的,如果家长能给到孩子高品质的陪伴,每天半个小时的时间足矣。


芊悦快乐育儿学堂


我个人觉得不能一慨而论,有些老人思想很开放,很前卫,也能很好的教育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