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悉尼 | Colombia Organik


澳洲除了物種多樣也是人種多樣,能找到許多比較“小眾”的菜系。此次旅途種草了若干相對異國情調盎然的美食如埃塞俄比亞菜和克羅地亞菜(雖然均無緣),還有C.O.的哥倫比亞菜。

Colombia Organik幾乎就是路邊攤,門前簡單地擺了幾套桌椅,小小店鋪看似只能供應咖啡、果汁和諸如三文治等即食食物。

不過門邊牆上貼著“Try Our Colombian Food”海報,這是我倆特意來這兒的目的。海報上大部分食物都是老闆娘在附近屋子廚房做好再拿過來的。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此前對哥倫比亞飲食可以說毫不瞭解,所以刻意提前做好功課。翻開Evernote,啟動諮詢模式。

猶如南美人民普遍留下的印象,老闆奔放熱情,像跟朋友聊天一樣耐心回答,貌似還挺認可我們有備而來的態度。是滴,我們嘗試尊重旅途上的每頓飯。

他說:You guys did a lot of homework(你們做了好多研究)

我們:Yeah, we are "A" students(對啊,我們可是優良學生)

也是食指已經開始大動的學生。

重點是arepa。這是源於前哥倫布時期南美北部的一種玉米餅,多見於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與薩爾瓦多的pupusa也近似,比起墨西哥等菜系常見的類似“飛餅”的tortilla要更小更厚。似饃。

因為原料所用玉米粉並未經過nixtamalization鹼化溼磨,麵糰亦不發酵,故而苞谷芳香濃郁,但質地超級堅韌,餐具基本無用,像塑料刀切硬紙板,以卵擊石,得直接拿起啃。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餅子結實的好處是不會塌在手中,例如這超載的混合澆頭玉米餅mixed arepa。澆頭有雞牛肉絲、融化芝士和牛油果蓉。對於早午飯是略厚重,不過真有滿足感。

難怪哥倫比亞有諺語云“Desayuna como un Rey, almuerza como un Príncipe y cena como un Mendigo”,即“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王子,晚餐吃得像乞丐”。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Arepa被哥倫比亞群眾評選為國民美食象徵,各地有各自的做法與取材,形成多彩多姿的餅子文化。我倆還試了老闆推薦這“早餐吃法”breakfast style,是餅上抹黃油再加幾片淡淡的白奶酪。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不過那只是“早餐吃法”的一半,還要伴隨這杯“哥倫比亞熱可可”,裡面添加了丁香和肉桂等香料,馥郁交融。我們快樂地咬一口大餅,喝一口可可。

此時老闆路過,用委婉的語氣給我倆說:You can try it like this if you like(你願意的話可以這樣試試)。必須嚐嚐!

他解釋了小時候的吃法:把arepa折起,然後蘸熱巧克力吃。

多泡一會兒,餅子軟化但不坍弛,芝士融化至可拉絲,每口變得更甘甜柔腴,一加一大於二的倍添魅力。美好的哥式豆漿油條(或者燒餅吧),承載著老闆對於家鄉麥德林的記憶。

除了可可豆,哥倫比亞更著名的是咖啡豆,觀察到不少顧客都是為了咖啡因而來。

雖是遠近馳名的咖啡產地,其實哥國也是除巴西以外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小小哥倫比亞坐擁全球10%的物種,在鳥類和蘭花排第一,而植物、蝴蝶、淡水魚和兩棲動物排第二。

可想而知水果品種是何等林林總總。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C.O.有幾款沒見過的果汁,部分中文名不詳或有爭議,反正其一是被介紹為偏酸的lulo,另外是這杯feijoa

從吸管啜一口,似透熟楊桃配生獼猴桃,蘊藉些許薄荷的清涼。如果不是親眼目睹製作,真會誤以為是混合果汁。有趣。

沒想到居然是在地球另一端的街邊小店開洋葷。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一人一餅一飲通常已綽綽有餘,但我們怎會如此輕易放過這罕見菜系?

下單時被老闆提醒食物點了太多,卻未撲滅我們探索的熱誠。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其他佳餚包括papa rellena,英語直譯意思即“釀土豆”。其實這是法國菜croquette炸丸子經西班牙航海家傳入後的變種,拉美諸國的版本和叫法不盡相同。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在C.O.,酥鬆可口的外殼除了攪入雞蛋的土豆泥,還運用了土豆皮,故而薯味特濃。餡兒包括牛肉末、洋蔥碎、番茄粒等等。

拳頭那麼大一件,在胃裡相當有存在感。

悉尼:Haymarket哥倫比亞路邊攤,熱情老闆教吃“哥式豆漿油條”

▲裝在傳統陶碗裡的ajiaco雞肉土豆湯,波哥大名產。除了講究使用三種馬鈴薯賦予多重土豆味感,老闆說調味主要來自guasca。

查了查中文,應該是叫牛膝菊,一種源於安第斯山脈但現在全球包括國內都有生長的植物,在英美等地被認為是雜草。又一個“某人的垃圾是別人的寶貝”之生動例子。

這香草/雜草能聯想到最接近的味道是牛至,卻也另有妙趣,一試欲停不得。

而這碗湯,實際更似羹,還配有酸奶油、白米飯和牛油果,均可單獨食用,或拌於缽中連湯同吃。任君組合,一口一個樣,幾口不重複。

最終除了湯裡的玉米棒未刨完和剩餘幾啖米飯,其他全線消滅。

老闆揮了揮手:“Adios,悉尼玩開心點兒”,說罷收起報紙,準備收拾桌子,看著我們扶牆離開,心裡或許在笑想“不聽老人言,撐死在眼前”。


地址:810 George St, Haymarket NSW 2000

電話:+61 433 500 502

人均:AUD 26


PS: 在我主頁搜搜你感興趣的城市,興許我去過吃過寫過的,也會合你胃口。Ludia小姐持續更新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