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在维护领土完整上有哪些可圈可点的贡献?

第二层皮


北洋时期是指从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城为止这段历史时期。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北洋时期和北洋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一位伟人的话说”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事实上在北洋时期于政府层面之外还有着更为波澜壮阔的社会环境演变:这一时期颁布实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至少在形式上第一次在亚洲缔造了一个民主共和国并使民主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一时期诞生了第一架中国制造的飞机,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轮船;这一时期日后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志士们正处于成长时期......包括晚清时期、北洋时期、国民党时期的中国近代史屈不屈辱?当然屈辱。混不混乱?当然混乱。毫无疑问那是一段积贫积弱的屈辱史,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另一点——那个时代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命运而奋斗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近代史绝不仅仅只是一段屈辱史,同样也是一部奋斗史,正是在中国人民的奋斗之下才使这个民族在1949年迎来了凤凰涅槃一般的新生。那么具体到北洋时期中国人有没有为捍卫领土完整奋斗过抗争过呢?答案是有的。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之后中国并没迈向富强,反而陷入到外有列强窥视、内有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这一时期中国的边疆领土危机并不比晚清时代有多少缓和,可能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更为严峻的现象:沙俄势力就趁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之机进入外蒙扶植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外蒙甚至在沙俄的策动鼓励之下一度出兵入侵内蒙古,但被北洋政府击退。面积狭长地域辽阔的内蒙古由于还处于相对比较原始的盟旗制度治理下,对反击沙俄和外蒙的入侵十分不利。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将清政府时期处于盟旗制度治理下的内蒙古地区拆分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并设置都统管辖,与此同时袁世凯也没停止清末移民实边、开垦蒙地的政策。在沙俄策动外蒙独立的同时英国也加紧侵略我国领土西藏:1912年英国及其煽动的西藏地方分裂势力发动叛乱并侵入川西藏区,1913年6月袁世凯政府在出兵进剿后将位于如今四川省西部的甘孜、雅安、阿坝及西藏东部的昌都等藏民聚居区整合为川边特别区以强化对当地的控制力度。1913年10月北洋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会议”(又称西姆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了中国政府不得驻兵西藏、西藏内政暂由英属印度政府监督等诸多无理要求,然而均被北洋政府严词拒绝。1914年7月2日英方对北洋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碟,但北洋政府仍始终拒绝签约,于是英国方面在第二天私下和西藏噶厦政府的代表伦兴夏托拉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并炮制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从而将我国西藏地区9万平方公里领土非法划入英属印度。这份条约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北洋政府的抵制“凡英藏本日或他日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三天后北洋政府又向英国政府声明:“中国政府不能擅让领土,致不能同意签押,并不能承认中国未经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牍。”

1911年的辛亥革命很快波及到位于祖国西陲的新疆:革命党湖南人刘先俊等在伊犁策动起义,杀死伊犁将军志锐,起义后满清治下的新疆省灭亡,随后新疆伊犁临时军政府成立。新疆巡抚袁大化见军政府势大,于是推荐杨增新为新疆都督,自己则转而出逃。1912年杨增新和军政府议和,新疆都督府与新疆伊犁临时军政府合并。然而新疆的局势并未就此稳定下来:民间秘密结社的帮会组织哥老会以及当地的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利用清朝灭亡、民国初建的混乱局面起事;与此同时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公然宣布独立并武装入侵新疆,一度侵占科布多。杨增新面对内忧外患的乱局集中全力先攘外而后治内:他首先倾竭省库经费出兵支援与科布多相毗连的阿尔泰,外蒙当局的幕后支持者沙俄见状发出话声称要出兵干涉,杨增新遣军驻防托察汗通古同沙俄针锋相对。沙俄见讹诈不成,又出兵伊犁、阿尔泰,试图以此迫使杨增新屈服。民国二年(1913年)11月袁世凯政府同沙俄驻华使馆签订《中俄声明文件》和《中俄声明另件》,将科布多割让“独立”的外蒙古,杨增新对此断然予以拒绝。对内部的各类起义杨增新则一面进行收抚,一面又重兵镇压并在各路起义势力之间离间分化。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疆的局势更加动荡:苏俄红军和白军的交战导致众多哈萨克族难民涌入新疆,部分战败的白军也携带武器进入新疆。杨增新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将这些难民安置,但要求他们在踏上中国土地后必须解除武装——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是担心他们携带武器在中国土地上生事;其二是为了避免介入红军和白军之间的争端。1920年沙俄白卫军在被红军击败后携带大量武器装备逃入新疆。并向杨增新提出假道新疆进攻苏联的请求。对此杨增新断然予以拒绝并大力围剿已进入新疆的沙俄白军。杨增新治理新疆一直巧妙地使用纵横术:对内他在各民族各派系之间尽力维持平衡;对外则周游于英、俄等国之间。1928年6月20日杨新增通电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旗易帜。新疆的改旗易帜和东北的改旗易帜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名义上统一中国的两大基本标志性事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极力主张参战,以便在战后以战胜国身份修改之前与列强签订的不利于中国的条约。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自即日起与德、奥两国进入战争状态“,同时宣布以前与德、奥签订的一切条约一律废止。对中国的参战协约国方面进行了一定回应:同意中国暂缓五年偿还庚子赔款,德、奥的赔款则永远废除;同意中国增加5%的关税;天津租界区周围20里内允许中国军队暂时驻扎。段祺瑞还专门成立了一支部队打算用于参加一战,然而还没等这支军队赴欧参战段祺瑞就在北洋军阀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失势。1918年6月底段祺瑞的心腹爱将徐树铮段祺瑞一手创建的准备参加一战欧洲战争的参战军出兵外蒙。事实上此时正是中国收复外蒙的最佳时机——外蒙独立是由沙俄一手扶植的,但沙俄在一战中遭受重创并由此相继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此时俄国国内沙皇政权的残部、效忠临时政府的势力以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三方混战,协约国集团也成立了干涉苏俄革命的干涉军。很显然在如此形势下俄国根本无力干预外蒙事务,不过沙俄留在外蒙的残部依然存在,徐树铮收复外蒙所面对的并不是来自俄国政府的干预,而是留在外蒙的沙俄白军残部以及外蒙的独立势力。另外日本此时想趁机填补沙俄留下的权力真空,于是在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设立办事处并暗中给沙俄白军残部和外蒙的独立势力提供支持。徐树铮进入外蒙后最先遭遇的不是外蒙正规军,而是由日本扶植的两股土匪武装——外蒙本地的富升阿和出身布里亚特人的白俄军官谢苗诺夫。徐树铮利用两股势力之间的矛盾分别用蒙语和俄语给双方各写了一封信——内容均是声称愿协助其消灭另一股势力。结果富升阿和谢苗诺夫被徐树铮的反间计成功煽动,以致于徐树铮不废一枪一弹就得以坐收渔利。于是徐树铮趁势进入外蒙收复库伦。外蒙活佛自知不敌,而支持其独立的俄国目前又指望不上,于是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前往日本驻库伦办事处寻求支援。不过徐树铮早已料到这点,于是事先给日本驻库伦的代表松井打好招呼:“限驻库伦的日军3小时之内将武器移交于我方并撤出库伦,否则后果自负”。在徐树铮的压力下松井交出了武器并率部撤离库伦,于是外蒙方面希望从日本获得支援的打算落空。外蒙方面见俄国、日本皆指望不上,只好向仍驻留在外面的沙俄白军残部求援。徐树铮认为:白俄骑兵机动性强,战斗力也强于北洋军,但由于俄国的内部问题已使其无路可退,因此导致军心不稳,极易分崩离析。于是徐树铮在白俄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三处伏兵并告诫士兵不必过多纠缠,只需击毙一些俄军即行撤退。白俄军在接连遭遇三处伏击后徐树铮又亲率一支骑兵从其背后杀来,一时间白俄军阵脚大乱,四散逃去。在这样的局面下活佛赶紧召集所有外蒙王公贵族商讨出一个秘密对策:外蒙军队暂且按兵不动,待北洋军松懈后即刻发兵叛乱。尽管徐树铮并不知晓外蒙活佛和王公会面的具体情况,但他对可能出现的变故是有所提防的,于是他当即在库轮城外安营扎寨,而不急于入城。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徐树铮派出一支由80辆大型卡车组成的车队载着士兵们入城,所有卡车均用黑布覆盖,库伦人只听到里面士兵的说话声,却看不见士兵的面貌。士兵们将武器显露在外——全是德式枪炮。车队驶入袁世凯当年在西郊修建的军营“红城”,此地有北洋军把守,无人敢近。士兵们跳下车来,随即又换乘车辆再上演一次入城仪式——如此不断循环往复的入城式令库伦人傻了眼,一时不知北洋军究竟来了多少人,装备有多少先进武器。被入城仪式震惊的不只是普通库伦人,还有外蒙高层。然而还没等他们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徐树铮就邀请他们前去赴宴,此时早已被吓破胆的外蒙官员们哪还敢推托?当他们走进徐树铮的军营后徐树铮当机立断扣押了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在徐树铮的压力下外蒙王公们不得不表示废除之前中俄蒙之间一切条约,外蒙全境回归中国。

俄国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出现了沙皇政权的残部、效忠临时政府的势力以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三方混战。这时正忙于同德、奥作战的英、法两国为遏制俄国革命的蔓延决定干涉苏俄革命,但由于分身乏力而不得不寻求帮助,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英、法两国开始策动美、日等国加入到干涉苏俄革命的行列,中国北洋政府也在这一时期收到了英、法的邀约。和英、法、美、日等国所不同的是:中国无意对苏俄革命进行干涉,但北洋政府最终还是选择出兵,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大目的:在1858年之前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皆为中国内河,然而随着《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已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成为中俄界河,本来即使是根据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而言:作为界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中、俄两国船只都可以通航的,但实际上沙俄却垄断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通航权,甚至连属于中国内河的松花江也只能通行俄国船只。与此同时滞留在俄国远东地区的100多万华侨也面临着俄国内战的威胁,一时间大量告急求援的电报被传递回国内。北洋政府深知此时出兵正是解决外蒙问题和三江航行权问题的最佳时机,同时武装护侨的任务也刻不容缓,然而这时日本跳出来极力阻扰中国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亚——这是因为日本也想趁俄国内乱之机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北洋政府顶住日本的压力决定出兵西伯利亚武装护侨并借机解决三江航行权问题:1918年7月18日陆军第九师先遣部队官兵661人在团长宋焕章带领下从北京出发启程奔赴海参崴,至10月26日已先后共有6批2000多名陆军官兵乘火车经哈尔滨赴海参崴。与此同时海军将领林建章率领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海容”号奔赴海参崴,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在同一时间抽调兵力进驻图们江。进驻海参崴的中国军队牢牢把守着海参崴到东北的撤侨通道,在当时俄国内战最激烈的伊尔库茨克一线有3万多名被困华侨通过这条通道顺利回国。中国军队在当时的各国干涉军中被公认为军纪最佳——中国军队从不像其他干涉军那样骚扰当地人民,一心只为保护侨民和维护航运权。由于日俄战争的缘故俄国人对日本人怀有敌视心态,以致于常有零散日军小分队遭红军游击队消灭,相比之下中国军队几乎与苏俄红军没爆发过冲突,所以也没什么战斗损失。在1920年协约国从俄国远东撤军的过程中北洋政府也撤回了驻扎在海参崴的部队,不过在此之后中国船只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的自由通航已成为常态。

1919年1月18日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方的协约国代表们齐聚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然而这次会议却无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的诉求而执意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包括作为租借地的青岛及胶州湾地区)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因此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在随后于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得以利用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实现了收回青岛和胶州湾主权的目的,但日本仍得以在山东保留一定特权。1924年北洋政府与德国签订《中德协约》,两年后又与奥地利签署《中奥通商条约》。中国通过这两个条约从德、奥两国得到8400万元的战争赔款,确认了中国在战争中所获德国船只的产权。自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以来中国政府就宣布收回德、奥租界,废除对德、奥的庚子赔款。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又电令各地方政府“对于所驻俄领均应停止待遇”,1924年北洋政府宣布废除清朝时期沙俄在中国取得的一切特权并于1925年3月收回汉口、天津的俄租界。同年北洋政府趁英国巡捕开枪打死示威学生酿成“五卅惨案”的时机收回了厦门英租界。1927年北洋政府又与比利时就收回天津的比利时租界问题展开谈判,然而还没等谈判结束北洋政府就被南京国民政府所取代。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尴尬。

因为军阀本身就是分裂国家的产物和表现,北洋军阀时期虽然名义上维持了国家统一,实际上仍是四分五裂的状态,而且因各路军阀的纵横捭阖,国家陷入永无止境的倾轧和纷争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北洋军阀的爱国带节奏,就好比是问秦桧为何如此精忠报国?这不止让秦桧本人尴尬,更是在打全国人民的脸。

从1912年3月国父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并将首都迁往北京,北洋政府确立统治开始,各北洋军阀实际上是列强的在华代理人。为了自身靠山的利益,或者自己的小算盘,各军阀除针对其他军阀,还直接针对其他列强,这在客观上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应该说,虽然是借力打力,但在积贫积弱的北洋军阀时期,各军阀能有如此努力,已实属不易。而在1912年3月到1928年12月前后共16年的时间,北洋军阀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贡献:

1、参加一战,收回德国租界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三个年头,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终于参战,加入协约国阵营。美国的参战使战争的天平迅速向协约国倾斜,在胜负已判的情况下,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力主参战。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奥宣战,并利用有利的外交形势收回了天津和汉口的德租界,这是我国第一次主动收回外国租界,增强了民族自信心。随后的1922年,北洋政府正式收回青岛和胶州湾。

不仅如此,北洋政府还收回邮权,这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步骤。

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还以战胜国的名义参加了巴黎和会,虽未取得理想成果,但作为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的第一次高调亮相,北洋政府此举意义重大。

除了一系列宏观的成就,北洋政府作为战胜国,还拆除了德国侮辱我国的克林德碑,改为公理战胜碑。

2、出兵苏俄,提升国际影响

1917年的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的诞生,也让所有的帝国主义极度恐慌。为扑灭无产主义革命的熊熊烈火,刚刚打完一战的各帝国主义再次迅速武装起来,同仇敌忾地出兵干涉苏俄革命,支持白俄军队。

此时的干涉军西线以英法为主,东线以美日为主,而日本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东线的主角,出兵最多。

因为日本正好是此时执政的皖系军阀的靠山,所以北洋政府必然要唯日本马首是瞻,日本的算盘是将北洋政府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为日本在东北的利益铺路。

但此时的俄国天下大乱,滞留的百万华侨成为红白两方的鱼肉,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参崴中华总商会、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伯力中华总商会、阿穆尔省华侨总会等华侨商会,紧急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北京方面和张作霖都收到雪片般的求援电报。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军阀顶住国内的南方革命政府和日本的压力,于1918年3月20日由海军部派出“海容”号巡洋舰起锚前往海参崴,并于4月16日到达海参崴,这是我国政府史上第一次护侨撤侨行动。

虽然是以支持白军捷克军团的名义,但北洋政府派出的4000多人和“海容”号巡洋舰在海参崴为保护侨民,不惜和白军以及支持白军的日本军队开火,极大震慑了当地迫害华侨的行为。随后“海容”号巡洋舰和“飞鲸”号商船护送1165名华侨起锚返航烟台港。

因北洋政府不失时机地出手,打乱了日本侵略东北的企图,同时在事实上收回了中东铁路,极大维护了我国在东北等地的主权。随后列宁宣布废除1896年之后的对华一切不平等条约,但事实上这些权益早已基本被北洋政府收回,列宁不过是顺水人情罢了,而这顺水人情也还是他们的缓兵之计。

3、夺回蒙古,维持版图完整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夺走我国外东北和外西北等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而噬土成性的沙俄又将目光瞄准了蒙古。

19世纪末,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俄煽动蒙古高层分立,从此我国再度失去蒙古157万平方公里,连带19万的唐努乌梁海。

北洋政府建立后,袁世凯积极争取保住蒙古,除击退蒙古对内蒙和新疆的侵略外,还不断和沙俄谈判,使蒙古保持了高度自治的地位。

一战后,沙俄崩溃,苏俄在激烈的内战中自顾不暇。在这样的情况下,皖系军阀徐树铮于1919年2月积极备战,准备武力收复蒙古。1919年10月,徐树铮率领东北边防军第一师,计步兵二旅、骑兵一团共4000余人,乘80多辆大卡车从多伦诺尔向库伦进军,拉开了北洋政府收复蒙古的战幕。

因为失去了靠山,在徐树铮的武力威慑下,蒙古军队望风投降,1919年11月,徐树铮进入乌兰巴托。 随即徐树铮否定陈毅苦苦谈判的《六十三条》软禁哲布尊丹巴,迫使其臣服。

1919年11月17日,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蒙古全境和唐努乌梁海再度回到我国版图。

可惜,由于直奉战争爆发,皖系下台,徐树铮被通缉,仅仅两年时间,苏俄卷土重来,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得而复失。

4、改旗易帜,挫败日帝阴谋

自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就逐渐在东北占据主动,并扶持张作霖雄踞东北,但张作霖并不是一个听话的人,不愿意完全受其摆布,恼羞成怒的日本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火车站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

张作霖的死使奉系军阀走到了历史关口。因为此时的日本正密谋入侵我国东北,而同时南方的国民革命政府已经于1926年7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先后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而在蒋介石进行了反共政变以及和汪精卫政府进行了“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再度北伐,目标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就是在从北京撤回东北的路上被日本人炸死的。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过了奉系军政大权,复杂的局势让这个年轻人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张学良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意味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对维护我国领土完整有巨大意义,也意味着北洋军阀时代的正式结束,从此我国进入新军阀时代。

而在短短16年时间里,除了北洋政府在收回租界,结束“国中国”的状态进行了巨大努力,除利用十月革命收回俄国的天津、汉口租界,还在1925年五卅惨案后收回厦门英租界,并从1927年开始与比利时开始收回租界谈判,至1931年3月正式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

另外,针对1914年英国单方面炮制的“麦克马洪线”,粉碎了日本企图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指的是从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城止!

北洋政府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央政府,而事实上该中央政府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柔弱不堪,它在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方面是作出努力和一定贡献的。


1、拒绝承认英国企图分裂中国的《西姆拉条约》,强调西藏是中国领土!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分裂西藏。

在英国要挟下,1913年10月,北洋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会议”,即臭名昭著的“西姆拉会议”。

英国殖民头子麦克马洪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解决方案,即规定中国政府不得驻兵西藏,“西藏内政暂由印度政府监督”,这一无理要求遭到北洋政府的严词拒绝。

1914年7月2日,英方对北洋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碟,但在北洋政府强硬的态度下,于3日私下里和“藏方代表”伦兴夏托拉签订了《西姆拉条约》。

但是该条约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拼击,拒不承认,“凡英藏本日或他日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

6日,北洋政府又向英国政府声明:“中国政府不能擅让领土,致不能同意签押,并不能承认中国未经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牍。”

可以说,在英国的军事威胁下,北洋政府是非常强硬的。

即使英国后来又炮制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一直都不被此后的中国政府承认!2、收复外蒙,打消了蒙古部分王公企图分裂的阴谋!

1913年,外蒙古部分王公趁着国内政局不稳的情况下,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试图独立,分裂国家。

此后北洋政府数此出兵,但因为国内纷乱,最后被迫于1915年签订了《中俄蒙协约》,同意外蒙自治,但必须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下。

一战后,鉴于蒙古再次要求独立的情况下,北洋政府于1919年11月7日又一次出兵外蒙,并攻入库伦,捉住了所谓“蒙古国”的“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全面否定了此前的《中俄声明》。

这一年的11月17日,外蒙古爱国王公上书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

11月22日北洋政府取消外蒙古自治,并在库伦设立了“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收复外蒙的将军徐树铮驻守。

为此,远在广州的孙中山先生给予了徐树铮“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的评价!

3、收回租界,开创了近代主动收回租界,加强主权的先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洋政府以战胜国的身份收回了德国在汉口、天津租界,收回了奥匈帝国在天津租界,并废除了和德奥两国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在鸦片战争以后是史上的第一次。

1919年巴黎和会的召开,西方列强出卖了中国的利益,把青岛和胶州湾转给了日本,遭到中国代表的拒绝签字;随后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北洋政府借助国内外形势迫使日本放弃了胶州湾,于12月10日正式收回了青岛和胶州湾主权。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北洋政府立即电令各地方政府“对于所驻俄领均应停止待遇”,于1924年废除了清朝时期沙俄在中国取得的一切特权,于1925年3月正式收回汉口、天津的俄租界。

1925年,北洋政府趁英国巡捕开枪打死示威学生,并酿成“五卅惨案”的时机,以保护英国侨民的名义收回了厦门英租界。

1927年,北洋政府和比利时谈判,谋划收回其在天津租借,为老蒋的国民政府在1931年3月正式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打下了基础。

历史就是如此,北洋政府没有想象中的不堪,但不代表不对它进行批判!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也是各路军阀混战时期,所以该政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百姓的苦难!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北洋政府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方面,功不可没,比如拒绝英国人剥离西藏,拒绝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多次抵挡沙俄入侵新疆;出兵外蒙古,粉碎外蒙古自立;拒绝承认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确定被英国人占领的,中缅边界片马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主权;先后收回了青岛、天津、汉口、厦门等地的租界。

图为1914年西姆拉条约签订时合影,第一排坐者左三为中方代表陈贻范,左四为麦克马洪。

清末民初时,13世达濑流亡印度,于是英国人蛊惑下策划西藏“自治”,强迫北洋政府签署《西姆拉条约》,并承认英国人炮制的麦克马洪边界划分线,当时北洋政府在威逼利诱和各方势力强压下,硬是没有承认,袁世凯直接发话:民国承受前清领土,不能改更。所以英国人干涉西藏失败。

图为杨增新治理新疆时,与中外人士在迪化合影。

自从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沙俄一直未放弃染指此地,清朝灭亡后,沙俄支持黑喇嘛侵扰新疆阿勒泰地区,袁世凯任命杨增新为新疆督军、省长,数次抵抗入侵,拒绝签订《中蒙军队停战协定》,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保卫了新疆安定团结。

图为徐树铮将军。

1913年外蒙古在沙俄支持下脱离北洋政府独立为大蒙古国,袁世凯虽数次出兵打了3年没打下来,1915年在北洋政府强硬态度下虽然签订了《中俄蒙协约》,明确了外蒙古奉中国为宗主国,但还是要实行自治,北洋政府严厉拒绝后于1919年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废除了一切俄蒙条约,外蒙古回归中央。

图为《二十一条》时期北京政府内阁成员,从左至右为,司法总长章宗祥、外交总长陆征祥、农商总长周自齐、内务总长朱启钤、交通总长曹汝霖。

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接收德国在山东一切权益,加上孙中山早年找日本人借了很多钱为借口,向袁世凯勒索《二十一条》,袁世凯誓死不当第二个高丽拒绝要挟,多方谈判后,改为签订了《民四条约》,大概内容是巩固日本目前在华的利益,接收德国在山东权益,《二十一条》计划破产。

图为片马地区集市照片,今为云南泸水县。

清末时,英国人占领了中缅边境的片马地区,清廷无力抵抗,北洋时云南李根源将军入滇西收复片马、坎底,此地因地势险要,双方展开了长久的拉锯战,加上军民众志成城,1926年英国人被迫承认片马为中国领土。

1927年北洋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将太平街改为江汉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迅速收回了战败德国在青岛、汉口、天津租界,收回了战败奥匈帝国在天津租界,并且废除了一切和德国、奥匈两国的不平定条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收回了沙俄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并废除俄蒙条约;1925年因上海五卅惨案,收回了英国在厦门租界;1929年签订《中比通商友好条约》,第二年收回比利时在天津租界;1927年废除同西班牙的《中西条约》,收回汉口英租界。


图文绘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希望大家能记住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徐树铮!

北洋怪杰——徐树铮;

徐树铮(1880年—1925年),江苏萧县(今安徽萧县)人。他13岁考中秀才,21岁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从此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25岁前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成为段祺瑞的心腹谋士。日后段祺瑞执政时期,更是成为当时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历任北洋政府的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等要职。

其实,徐树铮可以说是一位对近代中国有杰出贡献的的北洋军阀。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活跃于民国初年的政坛之上,并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几个关键时期,极力辅佐段祺瑞拥护共和,捍卫革命成果,史称“三造共和”。而徐树铮最不可磨灭的,实际上还是在捍卫国家统一上面的巨大贡献。

八千铁骑入草原,二十二天复外蒙!

清末民初,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列强势力不但染指我们的大好河山,还一再扶持分离势力,妄图分裂我们民族,而当时的外蒙古独立势力正是获得沙俄和日本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沙俄因十月革命后国内动荡而自顾不暇;与此同时,日本也因朝鲜突然爆发31运动,而忙于调兵镇压。于是,徐树铮便抓住这一机会,以自己的超人般的智慧与勇气,发动对外蒙的收复战。

1919年4月,徐树铮主动向北洋政府请命,请求出兵收复外蒙古。同年6月,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不久又将一战的中国参战军改名为西北边防军,由徐树铮指挥,挥师出塞,外蒙收复战正式打响。

当时,深入外蒙地区的中国军队只有8000人,而外蒙地域辽阔,这点兵力显然不足。于是,徐树铮仿效诸葛亮“增灶之策”,一路上旌旗招展,大肆张扬,以循环进军营的手段,让外界误以为他手中拥有数万大军。

在交战中,徐树铮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将支持外蒙独立的势力逐一剪除。然后,他刚一进入乌兰巴托,即与日本展开交涉,依据国际法惯例,将一百余名日本士兵缴械,并礼送出境。

徐树铮进驻外蒙后,对骑墙派势力又采取强硬举措,杀一儆百,迅速控制局势。就这样,徐树铮以铁血手段,先后处决了担任叛乱政府首脑的外蒙活佛和曾经率军祸乱内蒙的达木丁苏隆,从而让脱离中国七年之久的外蒙重新归入到中国版图。而整个外蒙收复战,前后历时才短短22天。

徐树铮,在民初国家动荡,列强环伺的困境下,依靠自己超人般的智慧与勇气,成功收复了外蒙近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捍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他对近代中国领土完整所作出的贡献,不亚于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



这些历史要读


北洋政府在15年的统治时期,虽内部历经奉系直系皖系等诸多军阀战乱,但并不像很多人认为那样,北洋政府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肆意出卖国家主权和尊严。实际上,北洋政府历届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作出的努力和重大贡献,值得肯定。

徐树铮将军收复外蒙古

1913年,在沙俄怂恿和支持下,外蒙古统治阶层宣布脱离北洋政府,建立大蒙古国,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坚决反对,并虽数次出兵打了3年没打下来,最后被迫于1915年签订了《中俄蒙协约》,同意外蒙自治,但必须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下。

一战后,鉴于蒙古再次要求独立的情况下,1919年11月7日,北洋政府派徐树铮将军出兵外蒙,并攻入库伦,俘获所谓“蒙古国”的“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外蒙古爱国王公上书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北洋政府于是取消外蒙古自治,并在库伦设立了“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

徐树铮将军像

拒绝承认《西姆拉条约》,坚持西藏主权

清末,受西藏内部和英国殖民者怂恿,十三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英国政府为分裂中国,支持部分藏族叛乱分子策划西藏独立。并于1914年,私下与西藏方面签订了所谓的《西姆拉条约》。

但是该条约遭到北洋政府的坚决抵制,北洋政府向英国政府声明:“中国政府不能擅让领土,致不能同意签押,并不能承认中国未经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牍。”对于后面英国政府炮制出的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北洋政府也是坚决不予承认,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陆续收回外国租界,维护国家主权

鸦片战争之后,各国列强陆续在中国境内建立了数百个外国租界。一战结束之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对一战战败国在华的租界开始陆续收回。比如收回了德国在汉口、天津租界,收回了奥匈帝国在天津租界,并废除了和德奥两国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北洋政府积极运作,取消了沙俄在华的一切特权,并开始收回沙皇俄国在华的租界,于1925年收回沙俄在汉口和天津的租界。

此外,北洋政府时期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与其他国家斗争,陆续收回不少外国在华租界。


沧海拾遗录


导读:北洋政府指的是清朝皇帝退位以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政府。从袁世凯开始到张作霖1928年在皇姑屯被炸死结束总计16年。北洋政府承接清帝退位后第一个非帝制政府。虽然依然充斥着种种腐败、贪污、战乱,但是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上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表现。


承接大清王朝的北洋政府时期,正是列强争夺利益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为此列强根据各自的利益出发组成了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爆发了。北洋政府趁西方列强陷入欧战之机,在收回部分租界、收复外蒙、废除沙俄在东北特权收回中东铁路等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就。

在维护领土完整上北洋政府的主要贡献为:在沙俄国内政权动荡时期,北洋政府废除和沙俄签订条约。收复外蒙,废除沙俄东北特权;收回部分租界;抵制英国的《西姆拉条约》和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等等。



收复外蒙、废除沙俄东北特权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王朝风雨飘摇。沙俄趁机策动外蒙古自治、独立。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沙俄以蒙古保护者自居。沙俄因为参加一战造成国内经济危机,爆发了革命。当新生的苏俄政权和以以高尔察克为首的沙俄旧军队内战的时候无暇顾及外蒙古的时候,北洋政府迎来了收复外蒙的契机。

1919年北洋政府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授权军方出兵解决蒙古问题。本次收复过程以皖系名将徐树铮主导,率领军队武力驱逐敌对势力。在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外蒙古(包含唐努乌梁海在内)回到祖国怀抱。此时的北洋政府的总统徐世昌、总理段祺瑞,徐树铮将军的此次军事行动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无论徐树铮其他方面怎么样,仅此一项就值得世人的尊敬。北洋政府趁机收复沙俄在天津和汉口的租界并废除沙俄的领事裁判权。


积极主动收回租界

北洋政府虽然面临着外交上列强的压力,但是老祖宗的合纵连横的策略还是用的炉火纯青。所以在借助一战这个平台,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主动收回列强租界方面开启了先河。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投降、奥匈帝国崩溃。北洋政府理所应当的收回了德国在汉口、天津租界和奥匈帝国在天津租界。北洋政府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废除德国、奥匈两国的领事裁判权。1926年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在收回德国在德国和胶州湾的权益时,日本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引发了青年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最终在付出重大代价的情况下在1922年收回了青岛和胶州湾。(赔款和允许日本特权,电视剧《大染坊》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青岛这一时期)1927年收回汉口英国租界和九江英国租界。

收回战败国和沙俄租界相对容易,但是相对软弱的北洋政府无论是迫于压力还是处于国家主权的需要收回英国、芬兰、比利时等国的租界也算是维护主权的表现之一。


抵制列强强加的不合理条约

在收复外蒙的时候,废除中俄蒙之间的分裂蒙古的不平等条约就不说了。北洋政府提出修改《中俄伊犁条约》,与苏俄政府在1920年5月签署新的局部通商协定,废除了旧约中多数不平等条款。也是在同年,北洋政府废除了沙俄的领事裁判权并收回了俄租界。

英国殖民政府从清朝末年就开始沿着英属印度向北对清朝藩属国和西藏进行蚕食。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风雨飘摇暂时顾不上边疆地区。英国就抓住这个时机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搞所谓西藏“独立”。在北洋政府成立后,英国邀请北洋政府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会议”。当时英国驻印度专员麦克马洪居然提出西藏内政暂由印度政府监督这样厚颜无耻的无理要求,并且要求中国不得在西藏驻军。北洋政府断然拒绝。恼羞成怒的英国和西分裂势力私自签订《西姆拉条约》。


这种出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约,北洋政府顶住了英国的军事威胁断然拒绝此无理条约。西藏宣抚使陈贻范特此声明:“凡英藏本日或他日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北洋政府的决绝态度使英国殖民者的险恶目的彻底破产。我国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一点也不能少。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北洋,即所谓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当然,这其实是一种贬称,正式讲的话,那就是中华民国的正常时期,往后倒是非正常时期,因为非正常,所以才不得不停止选举,搞国民党的一党制嘛,也正是因为后者,才有了反对国民党一党制的共产党。

那么说起来,北洋时期有哪些维护领土完整的贡献呢?

首先便是袁世凯时期,此时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便是日本的步步紧逼,强迫其在《二十一条》上签字。而当时的袁世凯,一方面是国力不足以抵抗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列强皆忙于欧战,无暇顾及远东。

最终袁不得不采取无可奈何的几招策略,第一是故意泄露中日密谈情况,引国人之反对作为一种压力(当然实话实说,这个作用并不大),第二是在谈判过程中竭力拖延纠缠,譬如后来被打成卖国贼的陆征祥,每次开谈都要先说十几分钟客套话,客套完又慢慢喝茶,喝完茶再慢吞吞地谈内容,每讲一句话还都要讲究辞藻、出言文雅,实在拖不过就说报告大总统,如此这番,居然也能把两国的谈判从2月拖到5月,为袁世凯派人赴日摸清日本底线,发动国内报刊攻势以及联合美英俄等列强以对日本施压赢得了时间。第三则是在谈判结束之后,袁世凯还让人写了一本《中日交涉失败史》,印了5万册,密存山东模范监狱。他对左右说:“勾践不忘会稽之耻,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那些咄咄逼人的人终有肉袒牵羊之一日,到那时,此书就可以问世了。“

其次是皖系段祺瑞,段祺瑞被视为亲日分子,但实际上在二十一条谈判之际他坚决反对,甚至主张对日一战。而在自己上台之后,他虽然亲日,但实在讲,没有给日本太多真正的权益。而且他认为,中国被欺压,无非就是手里兵不行。所以打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他训练了一支嫡系部队,练成之际,恰逢俄国爆发革命,失去对外蒙古的控制力,段祺瑞立即委派徐树铮督办外蒙善后事宜,一举收复外蒙——这个在中国历史课本上不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只可惜军阀彼此内讧,最终苏联势力卷土重来,外蒙又被夺去。

第三是奉系张作霖,老张能作东北王,实在日本出力不小,但张作霖毕竟不愿做卖国贼,小处可让,大处便不让,今天说让,明天便不让,于是最终与日本关系崩裂,被炸死在皇姑屯。

所以可以这么说,北洋军阀尽力了,虽然没成功。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成为了压倒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随之而来的是长达20年度北洋时期。这段时间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首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一直到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

在北洋政府统治的中国,陷入了一片战乱,府院之争、派系之争让中华大地保守摧残,也使无数中华民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在此国乱民弱之时,部分北洋的将军还是有一些中华民族的气节,做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事情。

第一、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了战胜国。1917年北洋政府通过对德国及奥匈帝国宣战,废除了它们的治外法权,终止了向它们支付庚子赔款,还赢得了暂停向协约国支付庚子赔款的5 年期限。

第二、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给了日本,北洋政府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强硬的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在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迫使日本无条件归还山东权益并同意撤出山东。这是外交上重要的胜利,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据理力争。

第三、取消一些不平等条约。1924年与苏俄签定中苏协定迫使苏俄放弃治外法权、在天津及汉口的租界和庚子赔款。192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要求召开华盛顿会议确定的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最后西方诸国承认中国享受关税自主之权利,并允许中国国定关税率条例于1929年1月1日发生效力。

第四、收复外蒙古。1919年10月,北洋政府乘俄国十月革命之机派大将徐树峥出兵外蒙古。1919年11月17日,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总统,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

北洋政府的几个主要头目,对日本或者西方列强也是防范很深。

袁世凯去世的时候说到“此日本去一大敌”。

段祺瑞在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颇有操守。


吴佩孚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为表示抗议,他整整绝食一天,吴佩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佩。由于他坚决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拒绝落水做汉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来杀身之祸。

苏日虽将张作霖视成眼中钉,却也不得不叹服张是个“压不倒的小个子”。张作霖不肯满足日本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最后被日本炸死。


帝国烽火


所谓北洋政府时期,指的是1912年大清灭亡后,袁世凯通过手中的北洋军队成功上位大总统所开启的军阀混战的时代,这个时候中国中央政府名存实亡,对各地没有多大的控制力,大大小小的军阀各自为政相互攻伐,给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又一次巨大的伤害。虽然北洋军阀做了很多错事,但是在这个时期,政府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比如北洋军出兵收复外蒙古的行为就比后来的蒋介石要强上很多

外蒙本是中国领土,最早在元朝就直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管辖,忽必烈在此设立岭北行省,后来清朝建立,在此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与当地王公一起管理行政事务,然而大清末年,满清政府腐败堕落,无力阻止沙俄对蒙古的侵略,在英俄的怂恿下,蒙古高层部分王公1911年驱除清朝官员,决定独立。

独立后的外蒙是由北洋军收回的

1919年11月7日,由于俄国白军与赤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动军队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制巴德玛·多尔济,幽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召陈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完全回到了祖国的怀有.。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全部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