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 历史功臣——鲁南农民领袖宋宜安(张立法 王兴荣)

1942年春,刘少奇同志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时,亲切地接见了山东省农救总会常委宋宜安。少奇同志听取了宋宜安工作汇报后,对在坐的山东分局领导说:“象宋宜安这样的农民领袖,在群众中有威望,到基层去作用会更大。”

生活逼迫 蓄发为道

宋宜安,原名宋庆玉,号逸庵,后改名为宜安。祖籍江苏省苏州市。曾祖父宋文逃荒来到鲁南山区唐林村,在一家药铺当佣工。祖父宋作舟时,迁至大仲村,以祖种地主土地为生。父亲宋运迁至东白山村(原临沂县,现属苍山),因没有房子,只好到村头破庙里居住。从此,在东白山村安了家。1887年4宋宜安就生于这村。

东白山村,座落在抱犊固东麓,有几十户人家,全部租种长新桥大地主的土地,是有名的“佃户村”。这里土地瘠薄,风调雨顺时,勉强可以度日,碰上旱涝年景,颗粒不收,还得照常交租。宋宜安家租种了地主4亩地,实难维持生计,父亲只好在庙内当了“俗家道士”。宋宜安成年后,也被迫随父蓄发当了“道士”。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宋老道”。

宋宜安自幼务农。12岁时,长新桥大地主宋云石开办了一所私塾。地主的孩子上学,需要陪读的。宋宜安聪明好学,被他们选中。由于父亲地位低贱,宋宜安在学校里被人瞧不起,常受一班纨绔子弟的欺侮。学校里许多活儿,如打水、扫地、砸炭泥等,全由他承担。为了求学,他忍受屈辱,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不久,宋云石的妹妹也来上学,同时带来了一名伴读的丫环王可亭。王可亭系佃户的女儿,比宋宜安大两岁,看到有人欺负宋宜安,愤愤不平。共同的出身和命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两人心心相印,渐渐地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宋云石的妹妹远嫁他乡,宋宜安也因生活所迫辍学回家。1904年,宋宜安和王可亭在破庙里结为夫妻。

为民请命 不屈不挠

婚后,宋宜安到处谋生,后来到费县故城,在妹丈卜现仪的接济下,重新得到上学机会。三年后,留费县郭村教书,后因匪乱回家。1915年,考入临沂师范讲习所。在校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立志献身教育事业。

1917年,宋宜安毕业后,先到西柞村盛魁修家教书,三个月后,被辞退。回家后,他一面为地主种地,一面筹划办学。

长新桥大地主宋卓云,系明清两代官宦世家,依仗权势霸占着白云山上的树木和庙产,不准农民上山打柴、放牲口,激起了周围村庄民众的反对。1918年,宋宜安和南码头的井贵、宋道远,陈家林的葛义,宝山窝的王胜望,小马头的姜二,白山的齐福堂等七个村的农民代表共同议定,将白云山上的树木和庙产争回来作为经费,为贫苦农民的孩子办学,并一致推举宋宜安为代表,到临沂县政府申请。办学的申请被批准后,宋宜安组织七个村的农民到白云山上砍伐树木。宋卓云企图阻挠,但见人多势众,未敢动手。

斗争取得了胜利,东白山村办起了小学,周围七个村庄70多名贫苦农民的孩子从此得到了上学的机会。宋宜安亲自担任校长。白天,他为孩子们上课,晚上,为夜校农民上课,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爱戴。

宋卓云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一面到省里告状,一面暗地里用三千块大洋收买了地痞流氓,企图杀害宋宜安,但东白山一带农民义重心齐,宋卓云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1920年,车庄大地主宋保钧当上了车网东牌保长。他依靠权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曾以违抗公务为名,打死农民闻风展,也曾强奸郎公寺尼姑未遂,将其杀死。四乡农民恨之切骨。宋宜安联合各村农民代表,上告恶霸地主宋保钧。当地政府迫于群众的压力,不得不将其撤职。为此,宋保钧对宋宜安怀恨在心,暗使刺客宋霞林、卓方钢行刺。宋、卓二人慑于宋宜安在当地的威望,未敢下手。宋保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用重金买通匪首段德胜,到宋宜安家中打、砸、抢,将其三子活活打死,四子也被吓死。宋宜安为免遭地主暗算,背井离乡,先后到费县、临沂等地教学。

鲜血擦亮了宋宜安的眼睛,也使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广大农民群众只有组织起来,团结一致,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927年初,宋宜安回到家乡。适逢国共合作,农村兴办农民协会。于是,他以东白山村为中心,办起了农民协会。先是几个村,以后发展到9个乡,大家推选他为会长。农民协会成立后,同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长新桥一带大刀会头子沙清义到处抢劫、奸淫妇女,闹得周围农民不得安生。宋宜安组织各村农会,一面揭露他的罪行,一面组织农民武装与他斗争。沙清义一气之下,命归黄泉。宋宜安为民除了一大祸害,四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不惑之年 立志革命

宋宜安兴办农会,为贫苦农民办事,影响愈来愈大。以教书为掩护的中共地下党员刘之言、郭云舫、赵叙五先后来到东白山小学,宋宜安和他们一见如故。在刘之言、郭云等启发教育下,他的眼界大开,树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1932年3月,也就在他45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宋宜安参加革命后,以卖窑货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他推着小车,走村串乡,广交农民朋友,从中发展党员。不久,建立了白山党支部,宋宜安任书记。在他的影响下,长子宋荣昌、次子宋荣文也于1933年春,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宋宜安在原有农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会组织,到1933年7月,抱续固山区25个乡,村村建立了农会组织,会员达万余名。

1933年6月,中共临县委在尚岩小学召开临郯邳三县代表会议。宋宜安出席了会议。会上决定,7月10日在苍山举行暴动,宋宜安被任命为西路暴动指挥。会后,县委书记刘之言来到东白山村部署工作,要求宋宜安在暴动发起后,迅速组织农会会员,狙击从枣庄方面前来镇压暴动的国民党军队。随后,宋宜安召开由漫溪、宝山前、宝山窝、银厂、南马头、黎丘等村党支部负责人会议,传达了县委的指示,研究了狙击敌人的具体方案。

正当暴动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由于路南提前行动,苍山暴动遂于7月6日举行。虽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在国民党唐邦植旅和地主武装的镇压下,很快遭到失败。刘之言、郭云舫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先后惨遭杀害,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白色恐怖笼罩了苍山一带。由于暴动提前,宋宜安未接到通知,便派长子宋荣昌去卞庄探听消息。不料,途中被国民党抓住,押到临沂,敌人放出风来:只要宋宜安去保,即可释放。宋宜安识破了敌人的阴谋,遂带着次子宋荣文连夜离家出走,敌“捕共队”到白山村扑了个空。宋荣昌在狱中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吐露党的机密。后经母亲王可亭四处托人,历尽周折才把儿子保释出狱

宋宜安离家后,成了光头,偕同宋荣文逃到邳县宋庄二闺女家躲避。这里风声也很紧。不久,又通过关系来到赵家坊前赵子久家中隐蔽。因赵子久是兰陵一带有名望的地主,宋宜安父子在这里未引起敌人的怀疑。1934年,宋宜安转移到费县教书,宋荣文先后去淄博、济宁当学徒工。1935年,宋宜安父子先后返回家乡。宋宜安继续教书,宋荣文办起了染坊,兼作蜡烛、雪花膏,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他们与地下党员杨清法等秘密串连,恢复了白山党支部,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继续开展活动。1938年,宋宜安爱人王可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前赴后继 忠烈满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北哨小学校长沈林甫、教师朱次彭等邀请当地名流到北哨开会,共商抗日救亡大计。宋宜安等2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会上宣布成立“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宋宜安被推选为委员。会后,宋宜安回到东白山召集知名人士开会,成立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分会,宋宜安任分会长。11月,丁梦孙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派遣,来临郯地区开展工作。翌年春,成立了第五战区“临郯青年救国团”,并将各地“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改称临郯青年救国团分团。不久,宋宜安通过丁梦孙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同年5月,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委员宋子成通知临县委书记韩去非:宋宜安、宋荣文、宋荣昌都是苍山暴动时的党员,他们领导的党支部归临县委领导。然后,传达了中心县委关于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

宋宜安根据县委的指示,同地下党员赵剑乙、郑作秀等一起,动员各界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首先通过郑作秀将漫溪地主郑输笙的七枝枪搞到手,接着,又利用与长新桥开明地主宋云石的故旧关系,与杜季伟、王墨山等一起做宋云石的工作,于1938年6月,拉起了一支200余人的抗日队伍,称为边联二大队。同年9月,改编为国民党临沂专员公署直辖第一营,宋云石任营长,宋荣文任一连指导员。

1938年9月,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国民党张里元部在燕柱山一带伏击日军。次日中午,敌五、六百人分乘六、七辆汽车,由西向东驶来。张部卢焕彩团未放一枪,就仓惶逃脱。直辖一营一连指导员宋荣文怀着满腔怒火,下令发动攻击。经两小时激战,打死打伤敌人六七十名。战斗中,宋荣文等6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后,我军在大宅北小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广大军民愤怒声讨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宋宜安在会上说:“我的儿子荣文和60多位勇士们虽然牺牲了,他们是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牺牲的,他们虽死犹荣!大敌当前,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悲痛之中,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了早日把日寇赶出去,现在,我把最小的女孩子宋晋交给部队,为荣文报仇!”在他的带动下,宋荣文的爱人田淑贞以及6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1939年12月28日,国民党费县县长李长胜,乘费县二区农抗会和自卫团在官里庄召开会议之机,以到会讲话为名,带领保安团突然包围了会场,打死农会干部邱玉温等6人,伤20余人,制造了震惊鲁南的“官里庄惨案”。广大群众无不义愤填膺,根据115师政委罗荣桓的指示,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组织各群众团体、死难家属代表等几十人,到国民党57军112师师部请愿。宋宜安及其爱人王可亭、大女儿宋敏、二儿媳田淑贞等,昂首挺胸走在请愿队伍的最前列。在师部里,宋宜安面对狡猾的敌人,义正辞严地揭露了他们无辜杀害抗日群众的滔天罪行,要求严惩凶手,抚恤死难者家属,赔偿一切损失。顽固派迫于群众的压力,答应了部分条件,斗争取得初步胜利。1940年1月,我边联县调集21个自卫团讨伐李长胜,宋宜安任副总指挥。于25日一举捣毁李长胜的老窝——崮口,反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6年,宋宜安长子宋荣昌在滕县剿匪中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宋宜安泣不成声。但他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擦干眼泪,继续忘我地工作。

人民公仆 贯彻始终

宋宜安出身贫寒,历经坎坷,诚恳热情,斗争坚决。他接近群众,了解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自然成为鲁南地区农民的领袖。1940年初,四县边联在东庄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成立四县边联农救会,宋宜安当选为会长。在县委的领导下,他带领全县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部队作向导,送给养,站岗、放哨、锄奸……,为抱犊山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各界代表联合大会在青驼寺召开。会上,宋宜安当选为山东省农民救国联合总会副会长、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等职。在省农会期间,宋宜安努力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各级农救会组织。1943年,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宋宜安调回鲁南,任区党委委员、各救会长、武委会主任等职。他经常骑着毛驴,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反霸、减租减息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宋宜安光荣地出席了延安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宜安继续留在鲁南区党委工作。1947年,年逾花甲的宋宜安先后调青州农场、济南新华农场工作。全国解放后,历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进城后,职务变了,但他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没有变。他经常深入群众,坚持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人民敬仰他,尊称他为宋老。

1973年12月12日,宋宜安与世长辞,享年86岁。

(根据资料简单整理,错误难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