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转体,从这一个动作解读人体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很多人在久坐、长时间驾车、或是保持一个姿势时间长了会感觉身体僵硬,一般喜欢做几次转体运动,说是活动一下腰,觉得浑身舒爽,其实,转体运动不单单是转腰那么简单,在这里就把站立转体这个动作分析一下,会给你带来很多启示,因为这个动作在康复领域不仅仅是训练动作,也是一个测试评估动作,用它来评估身体多关节的旋转度和灵活性。

站立转体,从这一个动作解读人体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站立转体动作是多关节参与动作,主要是下肢的髋关节,躯干的腰椎和胸椎,这里面转体时腰部贡献的角度最小,在相邻关节理论中,髋关节是灵活的,骨盆腰椎是稳定的,胸椎是灵活的,所以在转体时贡献角度最大的是髋关节和胸椎而不是腰椎。

站立转体,从这一个动作解读人体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相邻关节理论说的意思是相邻的两个关节一个是相对灵活的,一个是相对稳定的,假如都灵活那么人可能就是软体动物了,假如都稳定,人就是机械人了,为了保证人体的稳定与灵活,相邻的两个关节这种组合是最佳的,所以就形成了踝关节、髋关节、胸椎、上颈段、肩关节、腕关节是灵活的,而膝关节、骨盆腰椎、下颈段、肘关节是相对稳定的,稳定是相对的,这里要明白。

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灵活的关节不灵活了会怎样?人体还要达到要求的活动度,势必会产生代偿 ,是以牺牲稳定关节的稳定性来弥补的;而稳定的关节不稳定了,相邻的的关节就要牺牲自己的灵活性来稳定。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慢慢琢磨会明白很多问题。

再回到站立转体动作上,在评估的时候要求是双脚并拢,身体向后转,正常能转多大呢?在脚不动,踩实地面,向后转能达到110度。

站立转体,从这一个动作解读人体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怎么个意思呢?就是脚踩紧地面,向后转体,假如右侧肩往后左侧肩往前,在你正身后的人至少能看到你左侧的肩的前面,很好理解,正好看不到说明转了90度,能从后背这边看到肩的后面说明转的角度小于90度,能从前面看到肩的前部,说明超过了90度。

动作分析:之前提到的相邻关节理论,应该知道这转体的110度,腰椎贡献的角度很小,因为它是相对稳定的,它实际旋转的角度比你想象的要小很多,只有10度。

站立转体,从这一个动作解读人体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那么剩下的100度就应该是来自髋关节和胸椎了,它俩平分天下,各有50度。

很多人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是姿势不良,胸椎的灵活性是很差的,当胸椎灵活性变差,它相邻的两个关节下颈段和腰椎就会代偿,时间久了就引起颈椎和腰椎问题,本来胸椎不灵活就会引起相关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又连累了上下两个部分。同样,髋关节的不灵活又会影响到腰椎和骶髂关节和膝关节,想像一下,假如时间再长点,膝关节相邻的踝关节是不是又受到影响了啊。

所以我们在做功能训练前是要进行详细评估的,分析问题的根源,如果是前期还好办,当全身骨关节病痛时也很难分清鸡和蛋了。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够清楚,人体的腰椎旋转的灵活性不大,转体的角度主要来自胸椎和髋关节,在训练的时候加强髋关节和胸椎灵活性练习,减少腰椎的旋转代偿,加强腰椎的稳定性练习,可以减少或避免腰部相关疾病的发生。


喜欢我,关注我,陆续更新运动康复小知识,为你的健康提供帮助,也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