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寫作的三個“制高點”


記敘文寫作的三個“制高點”

四川 蘇靜添

作文的考查目標主要有兩點:其一,學會將單純的感受昇華為感想;其二,擁有對語言推敲的敏銳度。而這兩點分別指向文章立意的“深刻性”和表達的“感染力”。

就記敘文來說,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精度呢?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

1.用身邊的小事感動人

“身邊的小事”強調的是選材的質量。史鐵生曾經說過:“那歌詞絕不能是‘朋友們,讓我們熱愛生活吧’一類,得是‘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難留,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門口’一類。前一種歌,我們聽了反而常常沮喪……而聽後一種歌,我們總是來不及做什麼邏輯推理,就立刻被那深厚的感情所打動,覺得人間真美好,苦難歸苦難,深情既在,人類就有力量在這個星球上耕耘。”史鐵生的意思就是:最感人、最真誠的文章中,永遠都記錄著老百姓身邊真實發生的點點滴滴,而不是響亮的口號。

現在有些學生喜歡拿歷史說事——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等等,不論寫什麼,他們都是主角。這不是不行,但生活是不斷前行的,作為有著十幾年人生經歷的中學生,難道在生活中就沒有讓你感動的事情?難道就沒有遇見過讓你或喜或怒或哀或樂的事情嗎?難道你就沒有流下過傷心、感動的淚水嗎?其實,真正的好文章都是從生活中誕生的。真摯的情感永遠來自發現的慧眼,以及心底深處的愛。

粥容百味

江蘇一考生

去日本旅遊時,所住的旅店對面有一家粥鋪,名曰“百味粥鋪”。並不起眼的小店總是顧客盈門,遠觀它許久,終於在一天晚上耐不住好奇,前去一探究竟。

……

我好奇地問店主為何要開這樣一家店。她簡單地說,就是想提供一份大多數人都適宜的食物,又不想給大家太多限制。我點了點頭,瞥了一眼旁邊一個往粥里加抹茶的人,對這句話似乎有了一些領悟。隔板看起來阻隔了食客,但恰恰給了他們獨立的空間,有了空間,大家才能更自然地放鬆地共處一室。看似阻隔,卻成為共存與調和的手段。我細細思索著,突然很想嘗一嘗抹茶粥。

等粥的時間裡,我環顧四周,人們衣著不同,面色也有好有壞。想起這幾日的觀察,進出小店的,有勤工儉學手不釋卷的留學生,有伏案一天終於鬆開領帶的上班族,甚至有浪跡街頭的拾荒者……我的心突然變得柔軟起來:白粥,味至淡、色至清,無論加什麼配料,都能使它們相得益彰。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白粥將這份包容演繹到了極致。而每天踏足粥店的普通人,無論白天的生活是否如意,每到傍晚,他們都會來到這家店,點一碗米水相融的白粥,再配上自己喜歡的調料與菜品,將生活的酸甜苦辣伴著這一碗溫熱送入腹中。小小的粥鋪,用隔板給了彼此足夠的空間,倒也極為和諧。

粥端上來了,我加了點抹茶,輕嘗一口,舌尖有微微的苦,是從前沒有嘗過的味道,卻也別有一種滋味。我對店主說:“謝謝您,很好喝。”老太太正等著我的反應,此刻綻放了笑臉,溫和地回應:“不客氣。”

……

離開粥鋪時,我懷著敬意與老太太告別。百味粥鋪是這個社會的縮影,它清淡質樸,融合並呈現百味。物如此,人猶是,國亦然。願你我都能融合於這紛繁世界,與萬物共存而相生。

品 讀

文章從生活小事出發,沒有過多地展開情節,卻在敏銳的發現中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洞察,以此來凸顯“融合於這紛繁世界,與萬物共存而相生”的主題,可謂以小見大——這正是記敘文的寫作智慧所在。作者對粥的敘寫、對小店環境的描寫、對店主老太太特質的設定,都圍繞主題而來,可謂含蓄蘊藉。

文中“每到傍晚,他們都會來到這家店,點一碗米水相融的白粥,再配上自己喜歡的調料與菜品,將生活的酸甜苦辣伴著這一碗溫熱送入腹中”等描述,親切自然,容易引發讀者共鳴。

2.用生動的細節打動人

要有“生動的細節描寫”,就要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就像記住一個人,往往是從他的一舉一動或一言一行開始的,記住一篇好文章也在於它的細節描寫。例如我們都熟悉魯迅先生的散文,其細節描寫就稱得上考究。在《吶喊·自序》中,魯迅開篇便寫了自己為父親買藥的情節,有一段是這樣的:“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檯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檯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檯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在這段話中,魯迅重複強調“一樣高”“高一倍”,這樣的細節是不是囉嗦呢?實際上這正是魯迅的“別有用心”,通過反覆強調,強化了作者當時年紀很小(雖然作者說“忘記了”),強化了作者當年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扛起家庭重擔所遭受的精神打擊,這在讀者心裡會留下很深的印象。這樣寫耐人反覆咀嚼。

細節描寫的關鍵是對情境細緻地分析和想象,相關訓練可以通過多讀古詩來完成。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獨”字和“盡”字都是一種情緒的體現。又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細節就是“驀然回首”,此時我們可以問問:為什麼不向前看?為什麼一定要“回首”?仔細想想,這中間的意味是很不一樣的,“回首”會讓人有一種驚喜與感動。所以寫作時,可以多設身處地地想想當時的情景,把自己放到那個環境中,細節自然就會生成。

母親的心

葉傾城

有一年國慶節來了遠客。朋友的母親親自下廚招待客人。飯桌上外婆又有了怪異的舉動,每當一盤菜上桌,外婆都會警覺地向四周窺探,判斷沒有人注意她,就在眾目睽睽下夾上一大筷子菜,放在自己的口袋裡。賓主當然是大驚失色,卻又彼此都裝著沒看見,只有外婆露出歡暢的笑容。上完最後一個菜,朋友的母親才從廚房出來,一邊問客人“吃好了沒有”,一邊隨手從盤裡揀些剩菜吃。這時,外婆一下子起來,用力拽女兒的手,把女兒拉到門口,警惕地用身子擋住眾人的視線,然後就在口袋裡掏啊掏,笑嘻嘻地把剛才藏在裡面的菜捧了出來,往女兒的手裡塞:“毛毛,我特意給你留的,你吃呀,你吃呀。”女兒雙手捧著那一堆各種各樣混成一團,被擠壓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頭來,看見母親的笑臉,她突然哭了。

品 讀

《母親的心》塑造一個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外婆形象,其魅力主要在於精彩的細節描寫。像“警覺地向四周窺探”“笑嘻嘻地把剛才藏在裡面的菜捧了出來”等,就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使每個讀者都震撼於母愛的力量——失去記憶的老人,大腦皮層存留的唯一印象就是女兒;她的靈魂已在疾病的侵蝕下慢慢死去,然而唯一不能割斷的是,母女的血緣,永遠不肯死去的,則是那一顆母親的心!

3.用哲理的反思增強思想的魅力

最後說說“哲理的反思”,這應該是好文章的核心。好文章流傳千古不僅要有文采,還要有深度,耐得住歲月的咀嚼。很多文章只有華麗的外表,讀久了就會生厭,只有智慧是永世相傳的。如司馬遷寫《史記》,靠的不僅僅是他的史實積累和語言功力,更多的是他“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的人文思想。因此我們寫文章時,需要學會反思。

通過對砂粒含量為30%、35%、40%、45%的砂質黃土進行滲透試驗,得到滲透係數隨砂粒含量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

有一位學生寫“味道”這個話題,主要寫她在痛苦無助的失眠經歷背後,有父親對她無限的關愛,有同病相憐的同學與她分擔痛苦的幸福味道。她選擇的是最普通的親身經歷。她並沒有侷限於記錄這種感受,而是通過這種經歷聯想到:“失眠無疑是痛苦的,正如面臨其他各種困難的挑戰一樣。但是,在身邊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助我、陪伴我之後,我明白了,它也可以變成一種幸福。遇到困難,同時發現自己受到這麼多關懷,不幸福嗎?大家一起幫助你克服困難,不幸福嗎?以自己同樣的經歷去關懷、幫助別人,不幸福嗎?一眼苦泉,在眾人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終有一天會流出甘美的水來。”文章最後一句話,是作者對生活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你的和我的

丁立梅

我並不知我的拒絕,讓奶奶很受傷,她甚至為此掉了眼淚。這些,是我爸後來告訴我的。我爸說,那些糕啊粽子的,都是你奶奶親自弄的,她為你做這些,很是忙碌了一陣子的。

我爸沒有責怪我什麼。他是個開明的好爸爸,一直尊重我的個性,讓我有自己的喜好和選擇。我爸背轉過身去,一聲不經意的嘆息,卻落在我的心上,如石頭一般沉沉地壓著我。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你的和我的,到底是不是該涇渭分明?

我想起,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媽買了古箏,送我去學。我學了一些日子,實在不喜歡,卻對畫畫情有獨鍾。我媽最後尊重了我,讓價錢不菲的古箏蒙了塵。念中學時,同學間出現了出國讀書熱,我爸也想送我去國外,我不願意。我的願望不大,將來,就在國內讀個一般的大學,畢業了,自己開家小畫室,每天畫上一幅插畫,換點零錢,餘下的時間就是看看天,賞賞花草,做個自由的閒人。我爸也選擇了尊重我。在我,我的歡喜就是我的歡喜。在他們,我的歡喜,也是他們的歡喜。對我,他們從來沒有你的我的之分,他們用愛,把你的我的,完全融合到一起。

我對奶奶,突然覺得好抱歉。她對傳統風俗如此珍重,親自動手做這做那,無非是想讓我們的日子變得厚重而有意義,讓我們學會珍惜、感恩、期待和包容。

這個星期,我要回老家去,只想跟奶奶說一句:奶奶,你做的綠豆糕還有嗎?給我一塊吧。

以後每年的端午,我都會吃的。

品 讀

201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題是:

端午節,奶奶像往年一樣送來端午食品綠豆糕,你卻不領情,對奶奶說:“這是你喜歡的,不是我喜歡的。”事後,這引起了你的聯想和深思……請以“你的和我的”為題寫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上文是作家丁立梅“這麼多年來,第一次以中學生的口吻”寫下的一篇敘事文。文章就著“你的和我的”,先描寫“我”想到了“我卻有我的新天地,新喜好。我不愛吃這些甜的黏的東西,天生不愛。我也不太知道一些節氣的儀式。我要知道了做什麼呢”。可取的是,文章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在適度肯定“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喜歡的,不能代表我的;我喜歡的,不會代表你的”的基礎上,讓“我”的思緒又不斷往深處推進——在與父母如何處理“你的和我的”關係的比較中,“我”終於意識到奶奶這麼做,只是想把“愛”傳遞給晚輩,並“讓我們的日子變得厚重而有意義”;而參照父母的做法,“我”也完全可以使“奶奶的歡喜,成為我的歡喜”,只要心中有愛,“你的我的”之水乳交融並不是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