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五的俠客精神,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導讀:金庸老先生在《射鵰英雄傳》裡借郭靖之口道出了老先生心中的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成吉思汗一生戰無不勝,卻始終稱不上“大俠”二字。大俠者,不在於武功有多高,不在於殺了多少人,而在於當國家民族百姓有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郭靖是小說中的大俠,而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大刀王五是現實中的大俠。

大刀王五的俠客精神,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大刀王五劇照

燕趙義士

燕趙大地自古盛產義士,春秋晉國有誓死為主報仇的豫讓,燕國有捨身刺秦王的荊軻,西晉有聞雞起舞的祖逖和劉琨。而我們的主人公大刀王五之後還有津門大俠霍元甲。

大刀王五是正宗的燕趙漢子,名正誼字子斌,河北滄州人,三歲喪父。后王正誼拜滄州第一高手雙刀李鳳崗為師,學習刀法。因在師兄弟中排行老五又擅使一口大刀,人送外號大刀王五。 他天生一副俠義心腸,又不同於梁山泊的好漢,不劫富濟貧,也不學地痞土匪收保護費。靠著一把大刀和仗義的名聲,在朋友的幫忙下在北京城開了鏢局。

他從小沒過過舒坦日子,自從開了鏢局收入也多了起來,按通常人的想法應該是置房置地娶老婆。可王大俠可有不一樣的追求,他願意交朋友,恨不得結交全天下的義士好漢。又見不得別人受苦,一個不大的鏢局住滿了五湖四海來的食客。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投到大俠王五門下,都是好吃好喝伺候著,臨走前還不忘送上金銀。

此時的大刀王五是江湖好漢但絕稱不上是義士。他現在的思想還是傳統的俠士思想,但還稱不上是俠之大者,他還需要一個契機,引導他成為名留後世的大俠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的俠客精神,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大刀王五劇照

時代的背景,僅僅靠一個好官是無法改變世界的

大刀王五生活在清末。此時的中國正處於百年恥辱開端。鴉片戰爭、甲午海戰、義和團、八國聯軍進北京、戊戌變法,各種不平等條約。有良知國人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自強。

甲午海戰清朝戰敗,耿直的言官安維峻上了一道《請誅李鴻章疏》,把當時當權的慈禧太后、李鴻章、太監李蓮英罵了一個遍。這不是找死嗎?也辛虧清廷中有替他說話的,把安維峻發配到張家口,但發配安維峻只是掩人耳目,小人早已經安排好在路上“結果”了安維峻。 大刀王五聽到安維峻的事蹟,由心底裡佩服,當聽到安維峻可能會被小人暗害,一拍桌子大喊:

“如此忠義之士,我王五舍掉性命也要保”

王五親自負責安維峻發配路上的衣食住行以及安全,從京城一直護送到張家口。搭錢還要拼命,能做這種“賠本買賣”的恐怕只有大刀王五了。

傳統意義的俠士,總是在保護效忠於某一個重要人物,似乎只有有了他就能為民請命,就能有一個清平世界。但世界在發展,就像他手中的大刀,他出神入化的刀法還不如一把步槍

大刀王五的俠客精神,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安維峻

忘年之交,譚嗣同的變革精神

按說,譚嗣同和大刀王五許多的不同。他兩相差20多歲,而且譚嗣同父親是湖北巡撫。一個官二代、一個草莽英雄,生活在天差地別裡的兩個人卻一見如故。譚嗣同佩服大刀王五的刀法和俠義心腸,大刀王五佩服譚嗣同的學問見識和人品。

1895年,中日填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年30歲的譚嗣同義憤填膺。他對王五說: “李鴻章禍國殃民,該死該死”

大刀王五還是一樣的暴脾氣,他不懂什麼《馬關條約》只知道日本是個很小的國家。大清有這麼多英雄好漢竟然輸了,一拍桌子:

“我去殺了李鴻章”

英雄好漢殺貪官奸臣,為民請命。梁山好漢都是這麼做的。

“王大哥,殺李鴻章有什麼用,我中華不是殺幾個奸臣庸臣就能變強的”譚嗣同看了看大刀王五繼續說:“這次的甲午海戰敗在人,我們太落後了,我們需要改革,從裡到外的改革”

在這種國勢下,歷史著名的“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開始。

1898年8月,譚嗣同被光緒帝徵召入京授予軍機章京參與變法,大刀王五負責譚嗣同的安保工作。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廢黜光緒。9月24日譚嗣同被抓。

9月21日,大刀王五已經得到確切消息,清廷要抓譚嗣同,他第一時間告訴譚嗣同說:

“你快走,我保護你”

譚嗣同笑了笑,說出了名留史冊的話: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捨身取義,自古有之,但真正能做到捨生取義的又有幾人?

9月28日,譚嗣同被斬於菜市口。年僅33歲。行刑前,譚嗣同說: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被押刑場路上,大刀王五帶鏢局兄弟想半路劫囚車,卻被清廷事先得知調整了押運路線。等王五趕到刑場,譚嗣同已死,大刀王五大哭。譚嗣同被定性為反賊,沒人敢為其收屍。大刀王五在眾目睽睽之下親自為譚嗣同收屍又把屍身送回譚嗣同老家。據說,當時在場的清兵也為大刀王五的俠義所感動,默認了王五為譚嗣同收屍行為

論俠義,王五不缺,死又何懼。但要怎麼死,卻是個問題。之前的王五的俠是小俠是江湖好漢,好勇鬥狠、鋤強扶弱。從此之後的大刀王五是大俠、豪俠。譚嗣同的為國為民的大俠觀影響了大刀王五,而大刀王五又影響了另一個後世更加出名的人物——大俠霍元甲。

大刀王五的俠客精神,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被大刀王五影響的大俠霍元甲

大俠落幕,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譚嗣同被殺,讓大刀王五對清廷徹底失去了信心,他組織了幾次刺殺清廷重要官員,都以失敗告終。大刀王五逐漸明白,只靠自己和幾個兄弟根本不可能做成事情。如果說之前的大刀王五是傳統意義的俠士,而以後的大刀王五成為了現代意義的俠士,他要為國家做一點事情了。

1900年,八國聯軍一路燒殺搶掠到北京,清軍節節敗退,慈禧帶著皇帝跑的不知所蹤。八國聯軍更是把婦女趕進衚衕任意凌辱。八國聯軍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而北京城只剩下了義和團和滿城的百姓。

大刀王五放下對清廷的成見。帶領鏢局兄弟選擇了加入義和團對付洋人,並攻打洋教堂,殺八國聯軍。如果是金庸老爺子筆下的郭靖,他會使一招降龍十八掌,把八國聯軍的槍炮通通毀掉,把西方蠻夷打的跪地求饒。但很可惜的是,現實中的大刀王五刀法雖然出神入化,但始終只是冷兵器。他不會降龍十八掌也不是刀槍不入。他有不怕死的勇氣,和悲天憫人的大俠情結。但他的血肉之軀抵擋不住八國聯軍的現代化槍炮,大刀王五戰死!德國人尤其恨大刀王五,因為正是他帶人殺了德國士兵。的德國士兵把大刀王五的人頭砍下來,掛在前門大街,耀武揚威。北京的百姓看著王大俠的人頭又無可奈何只能偷偷的抹眼淚。一代豪俠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但大刀王五本可以不死的!

大刀王五的俠客精神,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八國聯軍進攻下的北京

大刀王五傳說的兩種死因

第一種,保護鏢局難民說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見人就殺,城中的婦女更是慘遭凌辱。大刀王五殺過德國人,被德國士兵所記恨。當得知八國聯軍進了北京城,鏢局兄弟勸大刀王五趕快逃跑,但他的源順鏢局擠滿四面八方前來避難的百姓。大刀王五於心不忍,決定要保護百姓。直到德國士兵攻進源順鏢局,殺掉大刀王五。

第二種 保護石氏遇難說

德國士兵正在圍攻姓石的莊園,被大刀王五碰到。他義憤填膺,殺十多個德國士兵終因中彈過多被殺。

不管是哪一種死法,大刀王五始終是因為保護百姓死在了八國聯軍的槍下。這不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嗎!

但事情還沒有完。天津的霍元甲此時只是一個腳伕。當得知大刀王五戰死,人頭還被掛在前門樓上也是義憤填膺。霍元甲非常佩服大刀王五。帶著徒弟劉振聲快馬加鞭趕到北京,利用夜晚搶回大刀王五的人頭,歸家安葬。

只過一個月,霍元甲在天津大戲院嚇跑俄國大力士,名震全國。又用了十多年時間和朋友農勁蓀創辦了“精武體操會”(精武門),期間霍元甲還嚇的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不敢應戰,打敗日本空手道大師。又把家傳武學迷蹤拳無償傳授給國人,為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可以說,大刀王五沒做到的事情,他的後繼者,大俠霍元甲做到了。

對大俠霍元甲影響最深的兩個人,第一是農勁蓀,第二就是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的俠客精神,現實中的大俠不會降龍十八掌

俠客水墨畫


總結:中國自古就有俠客的傳統,最早的墨子創建的墨家就是一群俠客組織。中國自古有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水滸之俠,也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之俠。而大刀王五就是從水滸之俠昇華到了郭靖之俠。

大刀王五雖沒有在擂臺打過洋人,也沒有被影視劇大書特書,但死在他大刀下的洋人更多,在國人和國家有難之時願意挺身而出。且知必死又義無反顧。孔子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艱難的生活而大刀王五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付出生命。

  • 大刀王五是當之無愧的“俠之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