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上回說到了天橋的市民廣場,我們站在廣場向北看,萬勝劇場矗立於此。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劇場原名方盛軒,始建於1931年,初建以演出評劇為主,1950年新鳳霞在此主演《劉巧兒》轟動一時。

1965年老舍先生親筆寫下"萬勝劇場"四個字。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1977年翻建萬勝劇場。2004年更名為天橋雜技劇場,北京雜技團1957年誕生於此。

萬勝劇場的東臨家現在是德雲社的地盤兒。

在萬勝劇場東側,始建於1933年,初演評劇。1977年天樂戲院翻建為天橋禮堂,2004年在此開設天橋樂茶園。

就天橋這塊兒就有兩家電影院,中華電影院和天橋電影院。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中華電影院就在街面上,現在已復建,和天橋演藝中心的風格一致。天橋電影院在中華電影院的西北邊兒,在衚衕裡,今天天橋電影院已消失。

天橋電影院的前身是丹桂戲院,丹桂戲院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茶棚改建,1961年翻建為天橋電影院。

咱們一直在天橋兒這塊兒轉悠,那到底哪座橋是天橋呢?《光緒順天府志》記載:永定門大街北接正陽門大街,井三。橋曰天橋。

皇帝到天壇和先農壇祭祀都要走此橋,所以稱天橋。天橋大約元代建立,南北向,有漢白玉欄杆。

1906年,天橋的高橋身被拆除,改成低矮的石板橋,1934年全部拆除。

2003年在原址南40米復建天橋。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我們這是走過中軸線上第一座橋,中軸線上一共有15座橋。它們分別是:天橋1座、正陽橋3座、外金水橋5座、內金水橋5座、萬寧橋(後門橋)1座。

我們現站在天橋十字樓口,從這往北就叫前門大街了。前門大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清至民國時稱正陽門大街。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我們過天橋十字路口奔東一點兒,來到紅廟街78號,在這個大雜院裡有正陽橋疏渠記碑,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記載了北京水道情況,對研究北京地理和歷史變遷有較重要的價值。碑體高8米,碑身呈柱體,每面寬1.45米,碑文楷書顏體。

現在您要想看正陽橋疏渠記碑就不用進入大雜院裡找去了,您在天橋十字路口奔東,找到東行的六路車站,車站對面三間平房後面就能看到。

看完正陽橋疏渠記碑,我們還回到天橋路口,往北走正式進入前門大街南端,我們從馬路東邊說起。這裡叫做西草市街,顧名思義柴火市,也賣喂牲口的青草。隨著燒煤從大戶人家普及到普通百姓,草市也就名存實亡,隨後形成了另一類特色市場——劇裝一條街。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清朝規定內城禁止開設戲園,京城的戲園都開在外城,尤以前門外為多,各戲班也居住在南城,因此劇裝的製作和銷售在珠市口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西草市街還有北京劇裝廠,北京劇裝廠是1956年由17傢俬人門店以公私合營方式組建的國有企業。

在北京劇裝廠的陳列室裡,陳列著這樣一件鳳冠,它是用的點翠工藝製作,京劇中用於皇后、王妃等貴婦形象。如《貴妃醉酒》中楊貴妃,此鳳冠價值48萬,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說話我們到了西草市街北口,東行有西半壁街。西半壁街13號原來是兩進四合院和一個跨院,這裡就是源順鏢局所在地,鏢局領帶大刀王五名揚天下。

大刀王五叫王正誼(1844—1900),河北滄州人。晚晴十大高手之一,與李三、霍元甲、黃飛鴻齊名。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大刀王五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嗣同武藝,支持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後,1900年義和團在北方興起,王五積極參加,與義和團並肩作戰。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

有武俠故事片《大刀王五》。

這會兒我們過馬路了,來到了前門大街南段路西。

鋪陳市衚衕位於前門大街南口路西,南起永安路,北到珠市口西大街。原來這裡有經營"鋪陳"的店鋪而得名,"鋪陳"即破碎的廢棉織品,多用於打袼褙,打好的袼褙用於納鞋底。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清乾隆時這裡叫窮漢市,光緒年間叫補陳市,民國稱鋪陳市,1956年改稱為鋪陳市衚衕,現在只保留著衚衕的西側。 我還記得小時候姥姥要打袼褙了,就讓我去糧店掃散落在地上的麵粉。

衚衕115早年間是一座觀音寺。現在是大雜院,山門保存完好,大門已被堵,改成了窗戶。廟門的門墩被砌到牆裡,廟門上方有"古剎觀音禪寺"字樣,至今清晰可見。據院內居民講,西大殿頂部仍保留彩繪。從鋪陳市衚衕往西有好幾條衚衕,比如是趙錐子衚衕、廚子營衚衕等。這裡有北京彎兒最多的衚衕——九灣衚衕。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九灣衚衕東起鋪陳市衚衕,西至校尉營衚衕。始於明代,清末稱九曲灣,民國後稱九道彎,1965年稱九灣衚衕。

全長390米的衚衕拐了是幾個彎,堪稱北京城拐彎最多的衚衕。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彎,據說早年間由河道衍生而來。

兩廣路沒改造之前,鋪陳市衚衕北口東就是北京基督教會珠市口堂。

始建於1904年,開始就有中國牧師。是南城唯一的哥德式教堂。

從天橋雜技劇場向北,德雲社、中華天橋電影院,還有這些兒時記憶

那麼我們也在這兒說說北京的東西南北堂:東堂—王府井教堂、西堂—西直門教堂、北堂—西什庫教堂、南堂—宣武門教堂。

以前我老以為從珠市口往北才叫前門大街,通過這次我才知道,從天橋往北就叫前門大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