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留學後的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有沒有什麼統計資料?

三二一跳


最近有個話題很是火熱:國外留學生到底有多少人養成了一種高高在上的氣質?

尤其是在國外回來後,對待中國自己的同胞時,動不動就把人權和自由掛在嘴巴上,然後說什麼國外如何如何,本以為國內如何如何,卻讓自己大失所望的言論。——儼然把自己當做了國外回來的貴賓,必須得優待,殊不知只是被呆過了國外的虛榮所迷惑。

小學生留學的目的何在?到底想讓孩子外國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和理念,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必須考慮清楚的。且不僅僅是小學生,現在的大學留學生更應該去深思熟慮!

不是說出國就是崇洋媚外,更不是說出國就是叛國背親,留學是在清朝時就有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出去的留學生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學習他們高效的運行結構,然後再待學有所成之後,儘可能地回國助力——這才是留學生應該有的品質,錢學森等一輩的榜樣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可是,現在的留學卻早已經不是為了學習技術,而是為了去進行所謂的“鍍金”,用一段短暫的交流學習,先不說拿到的證書有多少含金量,就是單單頭頂著“留學生”的帽子,就自覺比別人高一層。

這正是一些被西方國家霸凌多年的近代歷史的後遺症——始終覺得國外就是好,就是高人一等,連吃飯用叉子都是一種講究。

這本是可以理解,接受了當地的教育,就會接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但是有一點卻萬萬不可——不可忘本——就是說在學會了使用叉子進食的環境下成長,是絕不能把使用筷子當做一種陋習和野蠻人的行徑,而排斥和貶低。

這就是許多接受國外教育的留學生,最大的毛病,沒有堅定的信念,更沒有足夠的民族自信力,卻把國外的一切奉信為“上帝的旨意”。

這是國外教育和國外文化的堡壘,也是它們自己的文化特性,沒有吸收接納,只有排斥和牴觸。於是回到國內,就出現了“只喝礦泉水”、“隔離要跑步”、“嫌棄隔離條件差”等的“巨嬰留學生”。

回到問題,我並不太支持小學留學,因為自己的文化還沒有牢固,就去接觸國外文化,會對孩子初高中的學習帶來極大的不同和挑戰。


玖抒教育


初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