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识」10人生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是物质的,不是意识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第一,尊重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要符合客观。想问题,办事情,不要主观臆断,不要"我以为",不凭个人喜好,不要经验主义,也不要教条主义,按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办事,才能把事办对,办好。第二,按本质与规律才能把事办好,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世界进行不断地发现与总结,科学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我们更多的认知,去更好的改造我们的世界。

「哲学通识」10人生哲学

一、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人从哪里来?为什么活着?将来要到哪里去?

第一,人从哪里来?人的肉身是从自然界中来,从无机物演化成有机物,从有机物演化成动物,再从动物分支出人类。人的思想是从社会中来,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大量快速的学习成长中,生活,交际,语言,认知升级等。离开了人类社会,就会成为狼孩、猪孩,跟动物一样,没有人类思想。

第二,为什么活着?在自然界,石头是不会问,为什么活的问题,老虎也不会有这个问题。但是到了人类,人类就得非问这个问题。有问题,我们就要做解答。同样从肉身与思想两个角度去回答。1、从物质层面讲,人跟其他动物一样,活着就是为了,生存与繁衍2、从精神层面讲,非生存与繁衍外,就产生了更多的欲望。于是就有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般是按照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顺序,但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出现。尼采说了,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当较低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较高级的需求,我们就有无穷不无尽的理由活着。

第三,将来要到哪里去?从物演化的角度看,人类的能力会越来越高,但是人类的生存度会越来越低。通俗点说,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人类最终在变得无所不能后走向灭亡。从单个个体看,人总是要死的。生死就像花开花谢一样正常,难过,只不过是一总暂时不适的感觉。

「哲学通识」10人生哲学

二、人生有三个主要内容要思考,生死观、苦乐观、幸福观。

生死观, 人类与动物一样,有出生,有成长,有死亡的过程。这是客观自然所规定。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就像我们前面讲过的,生死就像花开花谢一样正常,难过,只不过是一种暂时不适的感觉。

苦乐观,从佛学角度讲,苦乐是由于“分别心”引起的。通俗的讲,就是比较出来的。考试得了80分,只期望得60分的人来说,得了80分,那就是开心得不得了。而期望得100分的人来说,那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从哲学的角度看,是主观不符合客观,明明期待晴天,出去玩,但是,结果却是下雨,很不开心。尊重客观本质与规律,是减少痛苦的一种方法。学会与不符合我们心愿的客观和平共处,学会与苦难和平共处,是一项人生的重要哲学。

幸福观,幸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同上面80分的例子,有些人会开心,有些人会痛苦。

获得幸福的几个方法:第一、快乐成长,每天进步一点点。80分到79分会难过,80分到81分会开心。每天进步一点,就会每天开心一点。第二,高追求,低享受。同理变换,高追求会让自己进步,低享受是拉低自己的期待。第三、学会感恩。直接对比,直接幸福。我所得到的,我都认为不是我应该得的,感谢万物让我拥有的一切。感恩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哲学通识」10人生哲学

三、人生其他的注意事项。

能力与道德的问题。能力就是做事的能力,道德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个人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做人不好,能力越强,可能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所以,做人是做事的前提。能力要在不做恶,与自然界,与社会关系和谐共处的提前下,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产出更多的效益。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问题。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要先投入,才会有产出,先付出,才会有收获。在工作、学习、家庭、交友等情境同样适用,投入才有产出,付出才会有收获。交友举例,你对别人有需要的满足,你在别人的心中,才会有更高的价值,而不是低下的去攀附别人。提高自己的能力,并进行高价值的展示,才能拥有更高的价值。

贫穷与富有的问题。贫穷是万恶的根本。贫穷背后的根源是恐惧与贪婪,恐惧,逃避变化,不敢接受新事物,不去了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一辈子只会被动接受别人设计好的工作。贪婪,得一分想用二分,过度超前消费,使得自己整天为债务操劳,没有资本,也没有机会改变贫穷的命运。食物足而知礼节。财富背后的原因是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努力为别人付出。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才能获取财富。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只有帮助别人更多,自己才能收获更多。收获更多,意味着有更多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在我的「人生七项修炼」七篇文章中,对“人生、工作、学习、家庭、关友、休闲、娱乐”七项有更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在这里就不再逐一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