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舌尖“防疫”要做好 提倡推廣分餐制

近日,隨著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在精準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不少疫情低風險地區的人已經開始“下館子”。舌尖上的“防疫”變得尤為重要,及時倡導推廣分餐制,鼓勵就餐使用公筷公勺,不給病毒傳播創造機會勢在必行。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發生多起因家庭或外出聚餐導致聚集性疫情,民眾普遍習慣的圍桌共食,為病毒傳播提供了機會和渠道,一定程度上為病毒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讓人們意識到,改變也許應從此刻開始……

分餐而食,隔離細菌不隔離愛。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髮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此次疫情給公眾上了一堂非常深刻的公共衛生課,要求公眾更加註意與公共衛生有關的個人行為。分餐而食,既健康衛生又文明有禮。要知道,為自己為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著想才是最深的感情,讓親人、愛人、友人吃的衛生、安心才是真正的有責任心。如若真是因為合餐而食感染了病毒,傳播了疾病,落得互相埋怨、彼此厭棄,那真是既傷身體,又失人情。所以,分餐而食,隔離的是細菌不是愛。

分餐而食,多地開始行動。隨著倡導分餐制、公筷公勺制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政策層面上,多地省市政府和行業協會陸續出臺地方標準。北京多家知名餐飲企業表示,將在企業內踐行餐桌文明,將分餐制、公筷制、雙筷制納入服務規範;上海100家餐廳也已經做出承諾,將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山東省擬批准發佈《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當“公筷意識”深入人心,“分餐制”成為一種習慣,人們的身體健康會得到更進一步保障,社會公共衛生安全防線也會更加堅固。

分餐而食,需持之以恆的韌性。現代生活,各取所需的分餐制更適合當下。人們不必再礙於情面,吃不喜歡的食物,也不必害怕別人夾菜交叉傳染,令自己尷尬。當分餐成為大眾普遍的選擇、一致的行動時,一種大眾化的環境和氛圍就形成了。當然,改變並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轉變觀念和認識,以分餐保健康為己任,把好的習慣固化住、推廣開進而影響家庭用餐模式,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用餐。分餐而食,每一位都是參與者、實踐者,每個人都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進行“餐桌革命”。

由衷期待,經此一“疫”,人們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莫讓病毒輕易從口而入。(中國西藏網 文/周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