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是全系第一個拿到offer的人

直到工作多年以後,我仍然會想起自己開題答辯結束後,在幾乎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連續三面,直到凌晨2點拿到offer的那個夜晚。

碩士論文開題在即,全系的人幾乎都全力以赴準備開題報告,我也不例外。雖然招聘會已經在學校裡陸續展開,但是自己並沒有開始準備,畢竟,開題是第一位的。

連續幾日備戰,終於順利開題答辯完成。剛一結束,同實驗室的人就和我說有一個專場招聘會,他喊我一同去。匆忙地,我拿起他的簡歷模板,將自己的內容填了上去。

非常巧合,我看到他的簡歷上印了這個應聘公司的Logo,我也就沒有多想,有模有樣地copy了過來。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就這樣一個小舉動,會幫助課題內容並不出色的我,順利拿到全系的第一個offer。那家公司在我們學校一共招了2個人。

進入面試的教師,兩位面試官坐在一張桌子後面。我落座,問好。接著面試官拿起我的簡歷,問我:

“我看到你的簡歷上有我們公司的Logo,這是你提前做的嗎?”

我回答:“是的,我很想加入貴公司,所以關注公司已經挺久了,知道這次有專場招聘會,我就定製了一份簡歷。”

我看到了兩位面試官臉上的微笑。

面試官接著看我的簡歷。突然,一個面試官問我,你的興趣是籃球,籃球打的怎麼樣?

關於這個問題,我自信的回答:水平還不錯,一直都是院籃球隊的主力。籃球不僅幫我鍛鍊身體,而且通過籃球,我與很多人建立了友誼,同時也鍛鍊了我團隊協作能力。

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問我的面試官也是一位籃球愛好者。

面試官接著問了一些問題,我都答的還不錯,直到最後,他們問:“你知道,我們公司在北京,你去北京,如果我們不能解決戶口,你還會去北京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其實並沒有仔細思考過,對於一個非京學籍的我來說,甚至不知道京戶的意義是什麼。我也並不瞭解這家公司,但我的同學,就是那位帶我一起來的同學,告訴我,這家公司不錯,專業對口,發展機會好,待遇同行業偏上。

於是我回答到:“其實我並不是要去北京,我主要是想去貴公司,如果貴公司不在北京,在天津,那麼我還是要去咱們公司的。”

答畢。我再次看到了兩位面試官臉上淡淡的微笑。

於是,我也順利地通過了一面。接著是專業筆試,最後是一直到凌晨才結束的壓力面。我都發揮出了自己應該有的實力,順利通過。也因此,在第二天,也就是我開題答辯後的第二天,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offer。

滿滿是意外。

雖然自己並不差,但也非專業頂尖,緣何自己這麼順利地求職成功呢?後來,真正開始深入瞭解求職技巧,職場打拼多年後,我才明白,原來,自己的無心插柳,竟然真的綠柳成蔭了。

吳軍老師在《硅谷》來信中說,HR其實在面試的前五分鐘就已經決定了是否想要錄用眼前的這個面試者。剩下的時間,其實主要是在收集證據去證實自己的判斷。這其實來源於人類認知固有的不協調,如果面試官最開始建立了對你的好印象,那接下來他就會自己去尋找證據來支撐他的最初印象。

正如我在建立上添加logo,表達了想去他們公司的願望,正如我最後表達不是想去北京,其實還是想去他們公司的願望,當然,也不能忘記我和其中一位考官有共同的愛好:籃球。

所以,一定要儘可能地在面試的前五分鐘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這對面試的成敗極為關鍵。

關於這點,硅谷投資人,面試了上千人的吳軍老師建議:

  • 首先做功課。面試其實已經在面試前開始了,實現儘可能地收集公司的信息,如果可能,瞭解面試官。

關於瞭解公司,如果你都不瞭解一個公司,怎麼能證明你想加入呢?譬如谷歌在面試的最後就會有一道簡單但又不簡單的壓軸題:請說出谷歌的十個產品。

關於瞭解面試官,清華大學管理學教授寧向東老師曾經在一門課提到,不僅是面試官,可以先研究一下這個組織的模範人物,特別是當下最受歡迎的人物,看看他們他們身上哪些品質也是你有的。因為這樣的人,大概率是符合公司的價值觀的。

  •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了留下好印象,應該站在面試官的角度,去減少多餘動作和無效信息。

關於多餘動作,劉潤老師在公眾號中曾經給予了詳細地解釋和例證。譬如在我的故事中,我已經在簡歷中,根據公司的招聘簡章羅列的職位,已經在簡歷名字下面大大地註明了自己的目標崗位,這就避免面試官再次詢問。

什麼是無效信息呢?就是為了儘可能地展示自己,將簡歷寫成了一本書。這樣一份好幾頁的簡歷,反而造成了重點不突出的問題。回到我面試的過程,因為匆忙,我只是將自己的課題成功,特長能力等很簡明扼要地羅列在簡歷上,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暗中契合了“不要說做了什麼,而要說做成了什麼”這一寫簡歷必須要遵守的法則。

  • 面試中,謙虛,自信而落落大方的舉止很重要,過度自信或者過度討好對方,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一見面的時候,開頭十句話講什麼,怎麼講,很重要,要認真準備。
  • 講述觀點時條理明晰。可以用麥肯錫方法來表達觀點,先說結論,然後在分條目闡述。

關於這點,我在當時的壓力面中就表現優異。自己回答問題遵循了麥肯錫方法,表達觀點是一、二、三點說的清楚且無卡滯,給面試官留下了好印象,也直接促成了我最後獲得offer。

相反,為了避免給面試官留下一個壞印象,同樣應該注意:

  • 不要吹牛。沒有人喜歡誇誇其談的人,可以誇獎自己,但要不動聲色地做。
  • 不要講對方聽不懂的話,即使是自己的專業領域,也要提前準備好通俗的語言可以講明白。
  • 不要做反客為主的事情。不要橫加評論應聘公司的情況,因為你不瞭解人家的背景信息,更無法知道人家的內部決策機制(關於這一點,吳軍老師和劉潤老師分別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
  • 不要說“我是來學習的”。公司招聘一個人,是為了讓他給公司創造價值,肯定不是為了讓他來學習。這是許多應屆畢業生會犯的毛病。我也仍然記得,自己當年在大學應聘社團時,後來面試新社員時,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希望可以加入咱們社團,多多學習。

以上,就是我通過自己面試的故事,結合資深專家的觀點,能夠給予即將參與面試的千萬學子的一些建議。如何把握面試的前五分鐘,我想,這是每一個面試的人應重視,並且需要精心準備的。至於專業實力,技能、興趣等方面,反而是在於日積月累,非一朝之功,這裡也就不涉及了。

回想當初,原以為自己僅僅是幸運,但不曾想自己的許多小細節反而有助於自己實力的發揮,當真感概萬千。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我們總是放在嘴邊,但是真正有幾個人能夠用心地前去準備呢?或許,當我們奇怪別人為什麼成功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仔細地去發現那些不輕易為人所知的細節。

最後,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其實還想說,對於找工作來說,焦慮是自然的,焦慮應化為動力,但不至於絕望。我們當時一個大系,小一百人,找到工作的或快或慢,但最後都找到工作。有些人秋招的時候沒找到,非常著急,結果來年春招的時候,反而遇到了很好的機會,讓我們這些簽了三方的人也是羨煞不已。

縱觀應聘過程,大神固然有,但是我們發現,即使是大神,也有公司不給offer,即使小兵,不知為什麼,不要大神的地方,反而錄用了他。

我們當時就戲稱,多投、多面。沒準哪個HR慧眼識珠,看上了呢,又沒準哪個HR看走眼,也要了呢。

笑。

不過,多試,真的是求職的一個方法。這是在嘗試各種潛在的機會。

祝面試成功。

如有問題,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