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具體是怎麼打的?有具體的圖示嗎?

歷史凌煙閣長孫無忌


公元227年,諸葛亮帶領大軍從成都出發,抵達了漢中。


隨著諸葛亮從成都出兵漢中,蜀漢的第一次北伐也正式走上了歷史舞臺。這次北伐戰爭的最大亮點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子午谷奇謀”事件,馬謖將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地街亭給丟了,街亭一事之所以被諸葛亮重視,是因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意圖。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真正的目的一定不是直取長安。


這也是為什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所捨棄的原因,因為諸葛亮壓根就沒有打算攻取長安,從第一次北伐的結果來看,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很明顯,他最為重要的意圖是想要奪取曹魏手中的雍涼兩州。


這兩塊地方才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真正的作戰意圖。


雍涼二州是橫亙在曹魏勢力西北方向上的兩塊地盤,於蜀漢而言,這兩塊地方正好橫亙在蜀漢的正北方向,蜀漢政權想要真正的北伐,東行圖謀中原之地,切斷曹魏政權對於雍涼二州的控制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直取長安。


而且長安之地乃是曹魏政權西部的重要軍事指揮中心,這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軍事防禦體系遠遠沒有魏延想象的那麼簡單,僅僅只靠5000奇兵就能夠輕鬆攻下來的。

諸葛亮在帶領大軍抵達漢中之後,為了能夠儘可能的直接切斷曹魏對於雍涼二州的控制,首先要解除的是漢中東部曹魏勢力的間接威脅,為此他設計誘降駐守在新城郡的孟達,迫使司馬懿從荊州之地長途奔襲新城,讓孟達和司馬懿的勢力交錯在了一起,製造戰端,讓駐守在荊州中線戰場的司馬懿在兩大戰場之間疲於奔命,給與諸葛亮切斷雍涼兩州創造時間差。


漢中東部戰端被成功的引燃,諸葛亮開始從漢中進軍,將軍隊屯集於沔陽,開始休整大軍準備進軍雍涼地區。

公元228年初,休整一番的諸葛亮正式掀起了戰火。
可是在戰端開始的時候,魏延對於諸葛亮的行軍計劃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當時蜀漢能夠進軍的防線一共有四條:

祁山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這四條通道中,儻駱道已經被廢棄,所以不可能從這裡出兵。而子午道在東漢時期也已經被廢棄,早已經沒有人使用這條狹窄的山谷通道,但是這條通道卻是逼近長安最意外的一條通道。
諸葛亮作為行軍統帥,在第一次北伐之時,必然要對戰爭的目的做一番分析,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主要的目標是什麼?
否定魏延的突襲計劃,並非是針對魏延。而是因為諸葛亮最終的戰略意圖根本就不是長安,魏延壓根沒有想到諸葛亮北伐的目標在哪裡。
身為北伐行軍統帥的諸葛亮最終選擇了漫長的祁山道。
  • 疑兵部隊:趙雲、鄧芝帶領疑兵從褒斜道進兵,給與曹魏造成一種進攻長安的假象。
  • 主力部隊:諸葛亮帶領主力部隊西行,切斷曹魏政權對於雍涼二州的控制


想要實現最終的戰略意圖,兩路大軍必須協同作戰,以趙雲為主力的疑兵部隊主要是吸引曹真的主力大軍,而為諸葛亮的戰略目標製造時間差。

魏明帝曹叡在聽到諸葛亮出兵的消息之後,迅速將處於洛陽之地的曹真調集長安,坐鎮指揮。
主力部隊:曹真帶領主力部隊,抵擋趙雲、鄧芝等帶領的部隊
也就是說,曹真此時仍然沒有意識到諸葛亮究竟要幹嗎?他仍然錯誤的認為趙雲的這一支軍隊是蜀漢的主力部隊,奪取長安也是蜀漢的戰略目標。
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降的時候,魏明帝曹叡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於是火速派遣張郃從洛陽奔赴長安,企圖奪回被諸葛亮收降的三郡之地。

此時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才全盤脫出。

正當諸葛亮圖謀繼續奪取隴右的時候,張郃的援救開始漸漸逼近諸葛亮,諸葛亮派遣馬謖、王平前去鎮守街亭。

張郃想要雄長安之地奔赴隴右,逼退諸葛亮,必然要走關隴大道。


因為這裡是唯一的一條通道,而街亭則正好處於這條通道的一個拐角處。並且街亭之地西高東低,張郃帶領大軍來攻打,也僅僅只能採用仰攻的方式。所以,街亭是最好的防禦點和伏擊點。



街亭之地,四州都為高山所圍,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諸葛亮想要切斷雍涼兩州之地,在街亭之地設伏攔截張郃是理想之地,可是當馬謖在抵達街亭街亭之地後,沒有在山崖之間,構造戰略防線,反而將所有的軍隊屯集於高山之上,準備仰仗高山優勢給與張郃致命的打擊。


但在張郃帶領軍隊畢竟街亭的時候,卻避而不戰,張郃還下令切斷了附近的水源供給,困於山上的馬謖無奈之際只能率軍主動下山交戰,人困馬乏之際,馬謖帶兵衝鋒,大敗而歸,痛失街亭重地。


而正在搶佔隴右之地的諸葛亮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只能退軍而返,回到漢中。


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退軍,是因為他雖然帶領的是主力大軍,但是軍隊數量和曹魏軍事實力相比,力量懸殊,不一定有勝算,而且剛剛侵奪三郡之地的諸葛亮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駐守在這裡,為數不多的兵馬,分兵必敗。倘若諸葛亮仍然想要奪取雍涼兩地,必定會遇到曹魏主力大軍的圍剿,到時候想要退回到漢中之地,可就不是一時間容易的事情了。


趙雲、鄧芝所帶領的疑兵部隊也被曹真衝進了褒斜道追擊,趙雲為了能夠阻斷曹真的進攻之路,將褒斜道中的棧道燒燬,切斷了唯一的通道,最終無奈撤軍。


隨著兩路大軍的接連敗退,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徹底結束。


對於諸葛亮而言,這樣的結果無疑是致命的,因為一旦大軍再次北伐,雍涼兩地的守軍一定會加強軍事防備,再次出兵祁山最多也是侵襲騷擾,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歷史總探長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想法是這個樣子的,叫趙雲從斜谷出發,引誘魏軍主力,諸葛亮率領主力,出祁山,攻佔隴西,發展成根據地,以此為跳板,一點點向東推進,慢慢蠶食北魏,以達到光復的中原的目的,開始的時候很順利,一共5個郡,三個郡都投降了,還有兩個郡隴西郡和廣魏郡,還在死守,久攻不下。

可以看出,截止目前為止,北伐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但是魏軍援軍將至,諸葛亮派出馬謖王平,在街亭阻擊魏國援軍張郃,馬謖把兵屯在山上,想居高臨下,堅守街亭,王平帶了少許人,當道紮營,哪想張郃並不攻山,而是把山圍了,此山臨近水源處,設重兵把守,結果蜀軍缺水,不攻自亂,馬謖突圍逃回漢中,王平人少抵抗不住,只得後退,街亭失守。

自此第一次北伐失敗,現在開來街亭失守是北伐失敗的關鍵。

試想一下,如果馬謖守下街亭,蜀漢以隴西為根據地,那麼後來的曹魏面對的就不止是蜀中的步卒了,還有馬岱統領的西涼騎兵了,此消彼長,長安以及關西地區的歸屬權就不得而知了。




老吉小學奧數


我是生活問道。

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發生了幾件大的事件直接影響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1. 歷時一年有餘的南方部落孟獲被降服,完成了《隆對中》中南撫夷、越的戰略。
  2. 曹魏文帝病死,其子曹睿繼位,史為“魏明帝”,曹丕臨死前安排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輔佐曹睿理政。
  3. 司馬懿主動請求去鎮守雍州和涼州,。這兩個地方是蜀漢面臨的直接威脅,諸葛亮用馬謖的離間之計,雖然沒能剷除司馬懿,但還是利用大魏內部矛盾使司馬懿被罷免。

4.諸葛亮趁曹丕亡故,司馬懿被貶,曹魏政局動亂時刻決定即刻發兵北伐。之所以稱之為“北伐”,是因為《隆中對》中早就已經制定好的“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

第一個階段:智取三郡

諸葛亮安排好內政外事之後,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

作為先鋒的趙雲在副將鄧芝的輔助下,在鳳鳴山大敗曹操女婿夏侯琳,並斬殺夏侯琳手下大將韓德父子五人。


夏侯琳被迫退守南安郡。諸葛亮利用夏侯琳在南安郡,天水郡太守馬遵和安定郡太守崔諒必救的心理,安排人將安定太守崔諒誘出城外俘虜。又利用崔諒詐降攻破南安郡,俘獲了夏侯琳。

用同樣的計策引誘天水太守馬遵時,被其手下中郎將姜維識破。姜維將計就計,擊敗諸葛亮。後被諸葛亮利用夏侯琳行反間計,既收服姜維,又攻取天水郡,雖然讓夏侯琳逃走,但並不影響諸葛亮取得北伐第一階段勝利。



第二階段:渭水敗曹真

諸葛亮同時攻取三郡,兵鋒直逼渭水,一旦攻破渭水防線,曹魏可依仗的屏障祁山將不復存在。值此危難之際,曹真臨危受命,擔任統軍大都督,推薦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統兵二十萬,同時任命曹遵為先鋒,朱贊為副先鋒。

雙方的第一戰是在諸葛亮和王朗之間展開的。王朗妄圖憑藉天下大勢打動諸葛亮投降,卻被諸葛亮一頓搶白,加上年事已高,遠征水土不服,居然當場就死了。

出師不利的曹真妄圖靠偷襲打敗諸葛亮,卻不料諸葛亮早有防備,對曹真進行了反殺。

二度失利的曹真在郭淮的建議下,派人去找西羌援救。諸葛亮巧妙調度,安排熟悉西羌的馬岱帶領張苞、關平在西平關先阻擋住西羌的攻勢。隨後趕到的諸葛亮利用天氣大敗西羌兵馬,殺了西羌元帥越吉,活捉了丞相雅丹,主動與西羌化干戈為玉帛。完成了《隆中對》中西和諸戎的目標。彝、越、諸戎(少數民族)的和解,蜀漢後顧之憂完全解除。

諸葛亮利用信息差的優勢,主動撤軍示弱,果然誘使曹真冒進,在祁山大敗曹真。曹真損兵折將,已經失去戰鬥力的曹真不得不請求救兵。

第三階段:孟達之死

面對岌岌可危的形式,太傅鍾繇舉薦重新啟用司馬懿。

在曹真失利的時候,有一個好消息也讓諸葛亮期待不已。之前降魏的孟達由於得不到信任和重用,有心重回蜀漢陣營,而他鎮守的正是軍事重地新城、金城、上庸。孟達如果歸降,諸葛亮將同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分兵從這三個地方重新進入荊州勢力範圍,可以聯合東吳共同伐魏;另一個是固守已取的三郡,回兵主力從上庸、新城伐魏,這樣一來,後勤將不再是制約諸葛亮的命脈。

因此,諸葛亮非常看重孟達的成敗,特意派人囑咐孟達多加小心。但是孟達認為諸葛亮不過是杞人憂天,終於被司馬懿斬殺,雖然也殺了曹魏大將徐晃,但直取中原的大計還是破滅了。這也是諸葛亮討伐曹魏最接近勝利的一次。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第一次交鋒,司馬懿便化解了曹魏崩塌之禍。


第四階段:丟失街亭,功虧一簣

司馬懿通過對諸葛亮的瞭解,認為諸葛亮會將主力從斜谷出兵,攻取郿城,然後兵出萁谷。他判斷萁谷的蜀軍是主力,而鎮守街亭的一定是少數兵馬,因此,司馬懿安排張郃直取街亭,只要能攻取街亭,就能攔腰斬斷諸葛亮的糧道和軍隊聯繫,一舉打敗諸葛亮。

諸葛亮也料到司馬懿的計劃,有針對性的安排趙雲和鄧芝直接出兵萁谷,做為疑兵襲擾曹真大軍,讓他沒有辦法支援司馬懿,時機到了,就勢殺出萁谷直取郿城,然後攻破長安。

而對於街亭,諸葛亮則是安排了一盤大棋。計劃是派人扼守街亭,和旁邊的列柳城互為犄角,將司馬懿大軍牢牢吸引到街亭,然後用安定郡、南安郡、天水郡三郡兵力壓向街亭。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這一計劃雖然冒險,但是以逸待勞,又是有備而發,實際上是有驚無險。關鍵在於守街亭的人要能完成“守”。街亭本身無險可守,又和司馬懿大軍兵力懸殊,因此,戰絕對不是好主意。要想守得住,就需要一位精通謀略的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諸葛亮才拒絕了魏延的主動請纓而同意了馬謖的請戰。


  1. 安排馬謖鎮守街亭,當道佈陣;
  2. 為了能讓街亭擁有戰略縱深,諸葛亮除安排高翔把守列柳城,與馬謖形成掎角之勢;
  3. 魏延在街亭之後把守,在街亭有危險時隨時接應。
  4. 趙雲、鄧芝兵出萁谷,襲擾曹真,趁機進攻。

驚詫於司馬懿的閃電戰法,但是諸葛亮的安排顯示出高超的戰爭藝術,如果馬謖沒有犯錯,那麼司馬懿要麼退兵據守,如果強攻,勢必死無葬身之地。這也是司馬懿得知諸葛亮陳兵街亭後大驚失色的原因。

可惜馬謖的才華在那一瞬間出現了天馬行空的異想天開,導致街亭丟失,蜀軍大敗。蜀軍已經到了自北伐以來最大的危險,一著不慎,國破身亡。


第五階段:空城退司馬

街亭的失敗完全不在諸葛亮的計劃之內,但是當他看到馬謖繪製的防守圖本,已經知道街亭必敗無疑。這時候需要諸葛亮當機立斷:

  1. 命令張苞、關平各領三千兵馬前往武功山干擾魏軍,然後前往陽平關和魏延、王平、高翔匯合;
  2. 命令張翼回軍修理劍閣要道,並設伏阻截可能追來的魏軍;
  3. 馬岱、姜維埋伏在回軍路上,負責斷後;
  4. 天水三郡必不能守,安排心腹之人將姜維家人及官吏百姓轉移到漢中,將三郡變為空城;
  5. 分派五千兵馬搬運西城糧草回漢中。


所有事宜安排完畢後,諸葛亮身邊除文官外,只有二千五百名老弱兵士。

在絕路之中,諸葛亮完成了三國演義中最不可思議和最具神采的“空城計”。

司馬懿大軍到後,見到城門大開,軍士若無其事的打掃衛生,諸葛亮氣淡神清的在城樓上焚香鼓琴。懼怕諸葛亮的先鋒部隊因為懷疑有埋伏,沒敢進城,而是請了司馬懿前來拿主意。

司馬懿只是靜靜的聽諸葛亮彈琴,然後如臨大敵的退兵,西城之圍解除,諸葛亮化解此生最大危險,得以全身而退。

至此,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完敗告終。



當然,空城計實際是不存在於三國曆史的,但是不存在不代表完全沒有可能,我們來分析下如果真的發生過空城計,司馬懿為什麼會退兵。

  1. 城門大開,代表著請君入甕;
  2. 老弱軍士掃地,代表著司馬懿以花甲之齡為大魏掃清障礙;
  3. 諸葛亮在城門上彈得曲子很有可能是能讓司馬懿回憶起就在不久之前他被貶的遭遇;
  4. 如果沒有了足夠和大魏談判的資本,諸葛亮一死,司馬懿還有什麼理由可以活著?

競爭的最高境界就是合作!在這件事上,司馬懿不會拒絕諸葛亮。這也是所謂的:惺惺相惜吧。


生活問道


公元228年春,蜀軍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儀兵出子午谷直取長安,諸葛亮認為太過危險不採納。

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勢,吸引魏軍。諸葛亮領主力向祁山進攻。

剛開始進攻的時候,魏國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諸葛亮進攻的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投降蜀軍,順便收服了姜維

得知蜀軍進攻,曹睿急率大軍救援,派大將曹真督軍至郿縣防禦趙雲、張郃領兵抵抗諸葛亮。

諸葛亮知道魏國救援來了,派馬謖為前鋒,到街亭設防阻檔魏軍。

魏軍前鋒張郃在街亭與馬謖相遇,因馬謖不遵循諸葛亮的部署,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而張郃派人截斷其水源,大舉進攻,蜀軍大敗,馬謖逃走,街亭失守

同時,趙雲在箕谷也出兵不利,諸葛亮急忙退回漢後把違犯軍令馬謖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