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驾崩当晚,手握金牌令箭的邬思道,如何对付雍正帝的杀心?

余坚锐


邬思道:五路兵马可保我今晚平安!

康熙驾崩当晚,动杀心的可不止雍正一人。

康熙在驾崩之前,已经为老四胤禛顺利登基做了全盘部署。首先,康熙将老十四这个火药桶派到了西北,让八爷党身边没有“统兵之人”。其次,康熙将隆科多提升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城内的兵马大权。最后,康熙还让张廷玉看住隆科多,以防隆科多违背他的旨意,投靠其他皇子。


安排好所有事之后,康熙在驾崩当晚,让隆科多将京城戒严,派兵接各位皇子到畅春园接受遗诏。

八爷党的胜率很大。因为,在八爷党看来,老四一派不是被“革职”,就是被“软禁”。此时的四爷党,就是粘板上的鱼肉!不过,老八深知“圣心难测”,他还是留了后手。

老八在这之前,已经让自己人成文运接管了丰台大营,出任丰台大营提督。在老八去见康熙之前,他还特意让人出去传话,让成文运今晚随时待命!随时准备率兵“护驾”!



四爷很郁闷,出门的时候,也是一副“慷慨赴义”的面容。在四爷看来,手下没权没兵,今晚可能要任人宰割了。邬思道为四爷鼓气,让他留下之前的钦差关防印信。如果,真的要火拼时,邬思道就拿着印信去私放老十三出来。只要老十三出来振臂一呼,肯定会有大批旧部跟随。

到时候,大家就只有真刀真枪干一场了!

四爷夺嫡,准备清理门户。

传位给四爷的消息传来,邬思道激动了。赶紧让张五哥放出老十三,请老十三接管丰台大营,率兵给胤禛护驾!邬思道明白,就算是已经宣诏,手里没兵,照样要被一锅端。老十三不负众望,成功接管所有兵权。隆科多见老十三来了,也出来表态支持胤禛。胤禛顺利“转型”为雍正!


不过,危险还没有过去。对于邬思道来说,他的危险马上要来了。鸟尽弓藏的事,四爷是干的出的。高福的死,就是一个例子。尤其是对他这样知道秘密太多的人,肯定要被“灭口”。

外面都被九门提督隆科多的人戒严了,四爷府里也被高公公盯得死死的,跑是跑不掉的。怎么办?邬思道想了想,那就多找些人来“保护”自己!

于是,邬思道让老十三胤祥找来五路兵马(除了丰台大营和九门提督的人,还找了三路),将四爷府团团围住!老十三自己居中指挥,其他人四周穿插站岗,相互监督。


雍正回府一看,这么多人,不好下手啊。雍正还嘟囔道:老十三也是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一个雍亲王府?用的着把善捕营和奉天府的兵调来?

邬思道赶紧解释,这是他让老十三调来的。五路兵马“互不统属”,老十三居中指挥,更安全。邬思道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人多眼杂,大家都安全。

雍正见今晚无法对邬思道下手,就和邬思道聊他的归宿问题。邬思道趁机提出他有三不可用,选择“半隐”:找个雍正能监视他的地方归隐。

雍正被邬思道说动了,同意了邬思道的想法。第二天一早,邬思道就赶紧坐车离京,投奔李卫去了。

李卫是雍正心腹,人很精明,又知感恩。雍正决然不会让李卫杀他,所以,邬思道在李卫哪里会很安全。


勇战王聊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驾崩当晚,雍正返回雍王府,是为了杀邬思道吗?那邬思道是怎么对付雍正帝的杀心呢?

其实老四胤禛夺嫡当晚,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他,也不是康熙帝,而是邬思道!邬思道当时和老四计划好,康熙帝驾崩后,邬思道拿到金牌令箭之后,再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再拿着金牌令箭赶往丰台大营。控制住丰台大营之后,再联合老十七胤礼控制的西山大营,进军畅春园,控制局面。至此,夺嫡才算圆满落幕……

其实这样看来邬思道才是夺嫡当晚的总策划、总调度、总指挥,他的一举一动决定着夺嫡的成功与否。所以邬思道肯定是有自己的办法取得雍正的信任,并且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的。

一、雍正拜邬思道为师

邬思道开始就对雍正滔滔不绝,但是雍正压根没把邬思道说的话放在心上,反而时刻在试探他,但是邬思道一直都是对雍正信任并且时刻帮助雍正,可能邬思道也是在赌博看看自己有没有选对人,而且邬思道也知道,如果前边选择了雍正,再去投奔别人,可能自己也不会落得好下场。

二、雍正试探,并未成功

在雍正最后夺嫡的关键,还在试探邬思道,就是“死鹰事件”之后,康熙帝一口气罢免了众多大臣的职务,老四胤禛不解,跑去找邬思道,还带着一大堆金银财宝:“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自比李世民,把邬思道比喻成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旦邬思道决定拿着金银财宝跑路,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死亡,毕竟他一走,就证明老四胤禛夺嫡无戏,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上位,那么大家都活不成。

三、夺嫡当晚、五路兵马

夺嫡当晚,雍正以宫里不安全为由,回到了雍王府,但是回去之后发现了不对劲,说老十三胤祥怎么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人也调来了?是啊,这么多人,怎么对邬思道下手呢?“五路兵马平素不相统属,十三爷居中指挥。”其实这句话威胁到雍正了,因为夺嫡当晚的安排都是由邬思道来安排的,具体怎么安排,谁负责做什么都互相不清楚,只有邬思道清楚,也就是说邬思道是最大的权力人,他可以随意推举谁去做这个皇帝,说到底邬思道也是为了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雍正看到这样,只能听邬思道给他的建议,安排邬思道今后该何去何从!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是会给自己安排好后路的,伴君如伴虎,在完成事业的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否则就是给别人做了嫁妆了!


丫丫说史


所为弓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康熙遗诏传胤禛继位,皇四子大功告成,所以对以前替他秘密办差的人就要痛下杀手了,尤其是邬思道参予并策划了胤禛的很多见不得人的机密大事。尤其是九夺嫡胤禛的手段更是不能见光。所以胤禛当上皇帝以后要行光明正道之事,绝不允许有损圣德的人和事存在,所以维一的办法就是将这些曾经给他秘密办差的人杀死以绝后患。邬思道不是等闲之辈,早己看出胤禛太功告成会杀掉这些人。胤禛在继位当晚没有住在宫里而是赶回雍王府,其目的就是妻杀邬思道。邬思道素有诡才,深知胤禛心术,所以才力辞胤禛给他安排名份说出了自己的三不用,并且提出要半隐。半隐的意思就是自己能有口饭吃又可在胤禛的监视下保证不会乱跑乱说。最终邬思道以声情并茂的肺腑之言打动了了胤禛,所以胤禛才没有对他痛下杀手。


何柱柱心中有你


本人一直认为《雍正王朝》里雍正即位当晚,邬思道调动五路人马保护雍正纯粹是扯淡的剧情。金牌令箭早就交给张五哥拿去给十三爷胤祥了,充其量手头还有一颗在胤禛那里要来的钦差关防大印,况且,康熙临死前已经罢免了朝廷里诸如张廷玉,马齐等能员干吏的职权,也就是说,这时候他的关防大印大概就是一块破石头而已,起不了什么作用,也不知道胤禛为什么被罢免了也没有上交这个物件儿。

邬思道能拿着这个失效的物件儿调动京城五路人马?由谁去调动?总不至于他一瘸一拐的去啊,和谁联络?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问题啊。邬思道说过一句话,他和十三爷商量好了的。胤禛最后见十三爷的时候十三还关在宗人府的呢,靠胤禛打点小太监才进去,邬思道如何跟他商量,就算张五哥及时将金牌令箭交给了十三爷,他得紧抓时间去丰台大营抢夺兵权,哪有时间到雍王府和邬思道商量?这不是瞎扯淡么?

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除非新皇帝,了不起还有个十三爷,能够调集到五路人马,试问还有谁有这个能量?就算是八爷党,也只买通了丰台大营的成文运,要是真有五路人马的存在,难道八爷党是大笨猪,只晓得防隆科多,不知道防这个所谓的“五路人马”?

除非,老四胤禛留有后手。这个后手也是属于兵马性质的东西,是为武力夺权而用的。我们细细来看,老四胤禛是否真有这么一支秘密部队的存在,康熙有狼覃,那么,雍正应该也有。这当然只是一种推测。

我们假定胤禛交给邬思道的破石头“关防大印”在胤禛被罢免的情况下真的还有用,那尚且可以解释一番。胤禛此前属于领侍卫内大臣,专门管着康熙皇帝的贴身安全保卫工作。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紫禁城皇帝禁卫工作星罗棋布,管理严明,皇宫中的侍卫都是从上三旗中的武功出众的人选出来的,其中御前侍卫有600余人,还有蓝翎侍卫和宗室侍卫几百人,侍卫亲军1400余人,总数在2000人以上。直接保卫皇帝的是御前侍卫600人。领侍卫内大臣管的就是这些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康熙就算罢免了胤禛,但是他依然还需要人保护,贴身警卫不可能变,只是换一个头头而已,这个人是谁呢?应该是九门提督隆科多,既然防务都已经被隆科多换了,这批内卫2000余人的队伍,胤禛几乎是调集不了的,就算他手里有钦差关防大印。除非他没有罢免职权。

在雍正与邬思道的谈话中,分别提到五路人马中的两路,一路是顺天府的兵,一路是善扑营的兵。顺天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政府,善扑营,就是康熙皇帝擒拿鳌拜的时候那些摔跤手,后来组建了善扑营,也属于内卫部队,直接听命于皇帝,而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其他三路是哪三路不得而知。

如此看来,所谓五路人马完全就是在瞎扯淡。在刘和平《雍正王朝》(剧本)中,我们发现这个所谓“五路人马”也没有踪迹,剧本中完全没有这个情节和语句,不知道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原著是怎么讲的。

结论:导演为了增强神秘感,故意增加了这些语句,因为真的讲不通。


青灯问史


以邬思道的小心思,雍正帝登基前,他那些政敌,一定可以被邬思道全部了结了。可是邬思道只是让雍正掌控夺嫡先机,并没有彻底击败八阿哥等人,这是为什么呢?

雍正能够顺利登基,邬思道也就功德无量了。

在九龙夺嫡的过程中,邬思道也看清楚了,真心为大清朝好的皇子,其实也就只有雍正和十三阿哥,而十三阿哥是没有夺嫡之心的,所以邬思道必然要帮助雍正夺取帝位。

这也是邬思道之所以来雍正府上常住的主要原因,但是邬思道明白,他只能陪伴雍正走这么一程,再往下走,邬思道可就没这个命了。

所以邬思道的使命也就只有如此而已,但是邬思道要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呢?只要雍正没有被确立为继承人,那么邬思道就一定不会死,因为雍正还要依靠他。

而邬思道本人也知道,在经历了废太子的事情以后,康熙皇帝为了保护储君,绝对不会提前公布或者暗示新太子到底是谁。

这也就是邬思道本人的保命符,有了这一保命符,邬思道自然是可以在雍正府上常住的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想办法帮助雍正解决那些对手,除了雍正以外,还有八位兄弟是要争夺皇位的,他们有些自己争,比如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有的是帮助别人争夺,比如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七阿哥。

要想把雍正的那些政敌一网打尽,我认为对邬思道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问题就在这里,如果雍正的政敌都被扳倒了,而康熙没有什么表态的话,这就是说,康熙默认雍正为继承人了。

雍正一旦知道自己已经被默认为继承人,那邬思道的作用还有吗?当然就没有了,而且留着是一个非常大的祸害,如同许攸一样,知道的秘密太多,必须要杀掉。

邬思道给自己留了一手,人多的地方不好下手。

雍正总有知道自己夺嫡成功的时候,这是邬思道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一旦勇正知道了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立刻对府上那些人动手。

这帮人参与了雍正夺嫡的所有过程,对雍正的秘密了如指掌,一旦说漏了嘴,对雍正将来的统治,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雍正清理门户的速度一定要快,邬思道要想活命,动作就要比雍正还要快,否则压根就逃不出雍正的毒手。

想要连夜逃出去,邬思道办不到。一方面,他是个瘸子,行动不便。另一方面,雍正府上在当晚已经遭到了监视,城里也都是九门提督的人在把守。

那么邬思道就必须要给自己留一条生路,如何让雍正在当晚无法下手。不出他所料,雍正当夜就会知道自己是储君,为了保险起见,他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回府里灭口。

这个时候邬思道用金牌令箭,使得十三爷夺取了军权,并且让十三爷从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里抽调了五路人马前来围住雍正的府邸。

一方面,这些人可以保护雍正府上人的周全,另一方面,这些人都是当晚事件的见证者。雍正回来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问题,他故意问了一句,嫌十三阿哥麻烦。

可是邬思道告诉雍正,这些人都是他请来的,这个时候大家都要安全。这话镇住了雍正,他知道,在这么多人的眼皮子地下,要动邬思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邬思道必然是可以逃过一劫的。况且,这些人里面,有多少是邬思道的人,这谁又能知道呢?

邬思道动之以情,最终感动了雍正,捡了一条命。

说到底,谁有本事逃得过帝王的追杀呢?当时整个大清国都是皇帝的地盘,雍正要是真的打算杀邬思道,就算邬思道逃到天涯海角,那也必然会被追到。

所以说邬思道要想逃出雍正的追捕,必须要做一件事,从根源上使得雍正打消杀掉邬思道的念头。

这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因为邬思道本人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雍正必然会有杀邬思道的心思。今晚逃脱了只是逃了一时,不可能永远都有机会避祸。

所以邬思道动用了真实的情感,说出了自己的三不可用。第一不可用,自己是个瘸子,哪有废人出将入相的呢?第二不可用,是康熙给邬思道定罪的,现在雍正要启用他,那就是违背了康熙皇帝的意思。第三不可用,自己都是阴谋诡计,而皇帝应该用光明正大的大道。

这三条看似相当有道理,可是实际上,这是邬思道的无奈之举。谁不想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呢?谁不想光耀门楣,流传后世呢?邬思道为了保命,只能选择离开雍正,这是邬思道在向雍正求饶而已。

与此同时,邬思道提出了半隐的说法,表示自己会时刻在雍正的眼皮子地下,接受雍正的监视,只要留他一条命就行。

雍正终于被邬思道给打动了,从此打消了对邬思道下手的念头。邬思道躲过一劫以后,立刻孤身一人,第二天一大早启程离开京城,他是害怕雍正皇帝临时反悔了。


江湖小晓生


康熙帝驾崩当晚,手握金牌令箭的邬思道,如何对付雍正帝的杀心?(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在康熙帝驾崩前,邬思道已经预料到,康熙会把皇位传给四爷胤禛。提醒四爷胤禛,让他做好准备,首先是要搞清楚隆科多,让隆科多为自己所用。对于四爷胤禛与邬思道,并不知道康熙已经做好安排了。就是已经控制隆科多,让他按照康熙的旨意去做。在隆科多去见康熙帝之前,佟国维已经给隆科多说过,如果是皇帝找你,你安排康熙帝的旨意去做。

佟国维已经预料到,康熙帝会找隆科多,更知道其他阿哥也会找隆科多,佟国维让隆科多把宝全部押到康熙帝身上。佟国维算是一个善终者,更是为了佟氏家族着想。其实,隆科多告发佟国维,这些应该都是佟国维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隆科多得到康熙帝重用。

在康熙帝驾崩当晚,隆科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康熙帝把皇位传给四爷胤禛,八爷党的成员有些不服,张廷玉让张五哥把四爷胤禛扶进屋里,四爷胤禛让张五哥拿出“金牌令箭”,让他去找邬先生,对邬先生说依计行事。

为什么雍正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难道不怕邬先生掌握兵权吗?

长城君便一一分析。

首先,雍正知道邬先生的心思,是为了让他登上皇位。邬先生自从开始辅佐雍正时,就一门心思为雍正着想。其目的是为了让雍正登上皇位,施展自己的才华。再加上,邬先生是一个刑余之人,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自己有饭吃,基本都满足,邬先生没有想那么多。

雍正提前肯定是安排好的, 这样邬先生有动作,雍正就会派人采取行动。这些邬先生都知道,只有用自己的能力帮助雍正,让他感到非常高兴。雍正会没有什么想法,这样的邬先生才能比较安全。

其次,雍正这样做也是一招险棋,前提是比较相信邬先生。当时雍正知道,八爷这边也已经准备好了,雍正没有办法只能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先生。因为当时已经没有人可用,事实都让邬先生预料到了,雍正不得不相信邬先生。

那个时候的形式下,如果雍正不这样做,登上皇位的有可能是八爷胤禩了。可见,雍正确实走了一步险棋,这步棋还走对了。

康熙帝驾崩当晚,邬思道是如何让雍正帝放弃杀心。

其一,邬思道用三不可用,让雍正打消他对官职名利的重视。当雍正对邬先生说,他的职位容后在安排。邬先生便说,自己是三不可用,之后,雍正对邬先生有所改变。感觉邬先生确实是为自己着想,在想想邬先生给自己出了那么多力,应该放过他才对。

这就是抛弃名利,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可见,邬先生非常聪明,知道雍正的心思。只有这样,邬先生才能让雍正有所改变。

其二,邬先生用感情来感染雍正帝,让雍正感觉邬先生是真心对他好。邬先生说完三不可用后,便用感情方法带动雍正的情感,让对邬先生之间的感情有所留恋。因此,让雍正想起自己愧对邬先生,感到不能这样对待邬先生。

人都是有感情的,邬先生用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从而让雍正带入感情的世界里。最后,邬先生能成功的退隐都靠这些方法,“半隐”是邬先生的第一步,之后的操作是邬先生的关键。

长城君曰:雍正对邬先生比较信任,让他拿着金牌令箭去放出十三爷胤祥,事实就是这样做的。之后,邬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对雍正的忠心。用“半隐”的方法,能让雍正随时随地监督邬先生,更让雍正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