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被韓信運用的淋漓盡致,但卻不是出自其手

引言:不戰而屈人之兵,被認為是為最高明的戰爭策略。楚漢之爭中的韓信被後世譽為"兵聖",雖然韓信很會打仗,但是韓信在滅燕的戰鬥中使用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明的策略卻是出自別人之口。

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天下展開了殊死決戰。劉邦為牽制項羽,命令韓信從側翼迂迴。韓信能征善戰,僅用四個月的時間就滅掉了魏國、代國,越過太行山,逼近趙國。


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陳餘率領二十萬兵馬集結在井陘口,阻擋進攻趙國的韓信。面對韓信的三萬人馬,謀士李左車還是很謹慎的,慌忙向趙軍統帥陳餘獻計,希望能夠引起重視,把韓信的軍隊消滅掉。李左車說:"韓信現在是勝利之師,其鋒芒銳不可當,但是他們有一個缺點就是長途跋涉,人困馬乏,而且經過幾場大戰,必定糧草不足。而我們井陘這個地方山路狹窄,車馬難行,韓信的大軍走不上一百里,糧草必然落在後面。我們派三萬精兵從隱蔽小路截斷他們的糧草,在深挖溝,高築壘,堅守不出,不用和韓信交戰,十天後就能活捉韓信。"


計是好計,但是聽得人不是什麼高人。趙軍統帥陳餘不屑的對謀士李左車說:"我也是讀過兵書的,兵書上也說過,當兵力比敵人的兵力大十倍時,就可以包圍敵人了。韓信的軍隊不過只有三萬人,我們二十萬人馬還用怕嗎?"

人就是這樣往往自以為是,卻不知大禍臨頭,行兵佈陣切忌驕傲自滿,自以為是。陳餘卻是兩者皆佔,李左車也是無能為力。


在韓信得知了陳餘是這樣一個草包的時候,暗暗竊喜。韓信調兵遣將之後,以背水為陣,使疑兵之計,一舉擊潰了趙軍,殺死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韓信知道陳餘的謀士李左車是一個人才,就下令重金懸賞捉拿李左車。眾將士都知道李左車獻計陳餘這件事,以為李左車必死無疑,誰知韓信在得到李左車被抓的消息後,立刻趕來,並立即上前為他鬆綁了,並向李左車行大禮。


李左車誠惶誠恐,嘆息道:"敗軍之將,受不起將軍大禮。將軍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一個俘虜呢?"

韓信鄭重的答道:"在幾百年前,有一個和您一樣的人——百里奚,百里奚所在的虞國被消滅了,秦國重用了他,而秦國在列國中逐漸的強大了起來。如果陳餘用了您獻的計策來攻擊我,估計我這會就是您的俘虜了。正是因為陳餘是一個草包,沒有聽從您的建議,才有我今天的勝利。"此番話說的李左車心悅誠服,認為韓信才是真正的帥才。


韓信真誠的向李左車請教,我下一步該如何做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而李左車看到韓信如此對待自己,心中感慨萬千。於是就開口道:"將軍連克魏、代、趙三國,雖然是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是此時的將士也已經很是疲憊了,要是在勞師遠征燕國,讓若是燕國據險以守,將軍恐怕想取勝會很困難。"

韓信就是知道了攻伐燕國會很困難,但是又想不出什麼好的計謀,聽到李左車的分析,眼前一亮,誠心誠意的問道:"先生認為我該怎麼做才能取得勝利呢?"


李左車毫不吝嗇的說:"將軍一日之內就以三萬兵力大敗趙國二十萬大軍,威名估計已經傳播到了燕國,將軍挾此餘威一面安撫將士和趙國百姓,一面派使者去燕國,曉以利害,可不戰而使燕國屈服。"

聽完此言,韓信喜上眉梢,連聲讚歎:"先生之計高明,讓我茅塞頓開。"


"不戰而屈人之兵"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句最高明的戰爭策略。韓信憑藉著餘威,當即就給燕王寫了一封書信,說明漢軍得天獨厚的優勢,分析燕國戰與降之間的利害關係。並且派一名善辯的謀士前往送信,同時又把大軍調集到燕國邊境,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

燕國的君臣早就已經得知趙國被滅的消息,如今又看到韓信大軍壓境,無不害怕。因此在得到韓信的書信後,燕王立即表示同意歸降。

此役不費一兵一卒,僅憑著一封書信就順利的拿下了燕國。



此功勞是韓信的也是李左車的,韓信識人,李左車識相。兩人把《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級策略運用的淋漓盡致,可謂是對這句話最好的戰例。

結語:韓信的"兵王"也不是說韓信就什麼都會,帶兵打仗就是一把好手。韓信也需要虛心請教,不管面對的人是什麼身份,都要虛心、真誠的請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