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為什麼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搗鐵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樓外斜月


1206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號成吉思,史稱之為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之後便展現了強大的活力,日後發展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千米的龐大帝國。

蒙古汗國建立之初,周邊環境並不容樂觀。蒙古周邊有強大的金帝國、西夏國、南宋、西遼,再往西有強大的花剌子模國。蒙古汗國與這些政權相比並不佔優勢,尤其蒙古各部還一度被金朝控制,深受金朝壓迫。蒙古汗國建立之後,立即展現了強大的活力,很快成為非常強大的一個政權。

蒙古汗國建立之初,成吉思汗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西部,攻滅西部的各個政權。1217年蒙古大軍攻滅了西遼政權。1219年蒙古開始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集中大約15萬大軍發動對花剌子模國的戰爭。成吉思汗於1225年正式班師回蒙古,第一次西征歷時6年。如果從1217年開始算的話,蒙古進行了長達8年的西部戰爭。在此期間,金朝沒有主動進攻蒙古,卻不斷地對南宋發動進攻。

1217年,金朝進攻南宋的川陝、荊湖地區,被宋軍擊敗。1219年,金朝分三路舉全國之力進攻南宋。金朝的戰線從川陝一帶一直延伸到江淮一帶,最終也被南宋擊敗。一直到1224年,金朝才基本上停止了對南宋的進攻。

為什麼金朝不趁著蒙古西征之時,趁機攻打蒙古的老巢,而是和南宋死磕呢?其實不是金朝不想抄蒙古的老巢,而是被種種因素牽制不能進攻蒙古。

蒙金戰爭其實在蒙古建國之前就已經進行,蒙金之間可以說是世仇。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過程,其實也是反抗金朝壓迫的過程。蒙古汗國建立之後,蒙古的實力已經大大增強,金朝在與蒙古的戰爭中已經逐漸處於劣勢地位。1211年到1214年,蒙古多次打敗金朝,斬殺金朝幾十萬士兵,並且逼得金兵不得不遷都,躲避蒙古人的兵鋒。1215年,蒙古軍隊攻陷了金朝的中都,金朝國力大大損傷。1216年,蒙古又殲滅金軍一支精銳部隊。1217年以後,蒙古徵西遼及西征期間,並沒有對金朝採取守勢,而是派大將木華黎繼續進攻金朝。蒙古西征的同時並沒有忘記金朝,對於金朝還是處於攻勢。

蒙古汗國建立之後,金朝只有招架之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更沒有反敗為勝之力。蒙古西征期間,金朝對蒙古一直處於守勢。金朝統治者巴不得蒙古人將主要精力放在西部,暫時忘記自己,又怎麼敢招惹蒙古人呢。金朝連和蒙古人正面對抗的勇氣都沒有,又怎麼敢直搗蒙古人的老巢呢?

金朝不敢直搗蒙古的老巢,歸根結底是金朝的實力比不上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比不過蒙古。金朝長時間與蒙古作戰中處於劣勢地位,已經對打敗蒙古人沒有多少信心,也沒有多少勇氣繼續和蒙古人作戰。相比較於蒙古,南宋無疑是個軟柿子。金朝認為南宋比蒙古弱,自己打贏南宋的可能性更強。所以金朝統治者一方面在蒙金戰場上喪師失地,另一方面又想從南宋那裡得到相應的補償,以求佔領南宋的土地,甚至滅掉南宋。

蒙古人不好惹而且土地貧瘠,南宋好欺負而且非常富庶。南宋雖然國力弱小,但是非常富庶。整個江南地區的富庶程度絕非金朝可以比擬,更不是蒙古高原可以比擬。金朝如果能夠打敗南宋或者佔領南宋的土地獲得的利益將會非常大,也能夠極大增強自己的國力。金朝當年完全可以佔領蒙古高原一帶,卻沒有將這一帶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金朝已經打不過蒙古人,更不會直搗蒙古人的老巢。就算金朝佔領蒙古的老巢,也不能獲得多少實際利益,還有可能將成吉思汗徹底惹惱。兩者一比較,金朝自然願意進攻南宋而不是蒙古。

宋金戰爭從1125年開始一直到1234年持續了長達一百多年。一百多年戰爭中,金朝和南宋時時發生戰爭。有時候金朝主動進攻南宋,有時候南宋還會主動進攻金朝,金朝在戰爭中相對來說處於優勢。即使金朝不進攻南宋,南宋一旦有力量也會進攻金朝。金朝和南宋一直處於戰爭的思維之中,金朝對待南宋的條件反射是先把南宋打服,佔領南宋的土地。蒙金之間戰爭時間不長,而且與蒙古作戰中始終處於劣勢地位。金朝對待蒙古的條件反射是先防守,然後再做打算。

蒙古西征之時,正處於金朝末期,金朝君暗臣弱。金朝最後的掌權者相對比較昏庸,出現了決策性失誤。金朝的統治者還是按照以往的態度對待南宋,始終認為自己高南宋一等,始終認為南宋是敵人。當年北宋統治者以及後來的南宋統治者也都犯了這方面錯誤,都是受到傳統的慣性思維影響。面對新興的蒙古強敵,金朝應該聯合西夏、南宋等政權共同對抗蒙古。但是腐朽的金朝統治者對待西夏和南宋的態度沒有任何變化,結果導致西夏投向蒙古的懷抱,南宋鐵了心和金朝死磕到底。正式由於金朝統治者昏庸無道,沒有及時改變對外策略。所以才會遭受蒙古入侵的同時,還不忘打擊南宋。

當然南宋統治者也沒有好到哪裡,南宋也習慣性地把金朝當成自己最大的敵人。蒙古人有意聯合南宋夾擊金朝的時候,南宋統治者忘了北宋的前車之鑑,犯了同樣的錯誤。金朝滅亡之後,南宋直接面對蒙古,蒙宋戰爭正式爆發。最終南宋和金朝誰都沒能躲過蒙古的鐵騎,都被蒙古人攻滅。

金朝沒能利用蒙古西征的機會穩定蒙金局勢,而是繼續攻伐南宋。金朝不僅沒有戰勝南宋,反而白白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使得原本羸弱的國防力量變得更加不堪一擊。當蒙古人解決了西遼、花剌子模、西夏之後,開始集中精力對付金朝。金朝沒有能逃脫滅亡的命運,1234年金朝被蒙古所滅。


依稀說史


我是津城,我來回答。

金國為什麼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擊鐵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欺軟怕硬”!



其一,金朝被蒙古人打怕了,而且實力不濟

蒙古人在鐵木真帶領下,結束了草原上的戰亂,贏得蒙古統一後,開始了他們的復仇行動:興兵伐金。

近百年沒有大的戰事的金朝逐漸墮落,皇帝昏庸,佞臣充滿朝野。

在此情況下,金朝在蒙古人的進攻下節節敗退,野狐嶺大戰更是精銳盡喪,金朝統治者為了躲避蒙古人凌厲的攻勢,向南遷都到黃河以南的汴京。

可以說,此時的金朝已經被蒙古人打怕了,失去了曾經的銳氣。

而隨後蒙古人的繼續進攻,金朝失去東北發祥地,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也很快丟失,金朝徹底傷筋動骨。

侷促於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金朝,已經沒有能力組織大量兵力對抗蒙古人,更別說主動出擊蒙古。



其二,蒙古人西征,並未減弱對金的進攻

蒙古人在成吉思汗帶領下發動對花剌子模的第一次西征,這對於東方的金朝來說本是件好事,但是蒙古人西征後並沒有停止對金朝的打擊。

成吉思汗冊封手下大將木華黎為徵金大元帥、太師、國王,賜九斿白纛,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全權負責對金朝的持續打擊。

木華黎是誰?他可以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沉毅多智、雄勇善戰。

在鐵木真西征後,木華黎繼續對金朝進行打擊,先後征服了金朝的大片土地。

所以,金朝別說趁機向北進攻鐵木真老巢了,就連自己僅剩的國土都難以保全。



其三,金朝認為南宋好欺負,從南宋彌補損失

金朝在蒙古人的打擊下,丟失大片土地和人口,元氣大傷。

金朝統治者認為,我打不過蒙古人,難道還打不過你南宋嗎?

既然丟失了大片土地和人口於北方,那麼完全可以從南宋彌補。

於是,當蒙古人稍微放鬆對金的進攻後,金朝開始全力攻宋。



金朝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宋朝可不是當年靖康之時的宋朝,自己更不是當年滅遼亡北宋時的女真鐵騎。

金朝也不好好想想,如果自己還這麼厲害,還會被蒙古人打的毫無招架之力嗎?

金朝傾盡國力進攻南宋,不但沒有從南宋獲得土地和人口,自己反而損兵折將,而且失去了聯宋抗蒙的可能。

本可以借蒙古暫緩進攻的間隙休養生息的金朝,結果因為伐宋失去了恢復實力的最佳時機。



結語

金朝沒有趁蒙古人西征北擊蒙古收復失地,除了自身實力不夠外,還有“欺軟怕硬”的心態。

留給金朝的時間本來就不多,結果金朝的失策,註定了金的滅亡。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積極評論關注,更多歷史精彩,敬請期待。


津城沐雨


需要說明的是,鐵木真及其幾個兒子能征服幾乎整個歐亞大陸,肯定都不是傻瓜,不可能西征的同時在後方留下金這個隱患。

問這個問題首先得看下蒙古西征和蒙古滅金的時間。金國主力已經在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中被消滅,其後金人喪膽,亡國只是時間問題。野狐嶺之戰後,金國已經是苟延殘喘,根本無力對蒙古發動有威脅的襲擊,甚至無力入侵南宋。具體下文分析:

蒙古滅金及蒙古西征時間

蒙古滅金是在1234年,實際在1211年的野狐嶺戰役中,蒙古就已經將近金兵主力消滅殆盡。蒙古人在1219至1260年進行了三次西征,其中第一次西征是在1219至1225年。金國如果想對蒙古後方進行騷擾只有這次機會,其後於1235年的第二次西征時金國已經滅亡。

換言之,野狐嶺之戰後,金國已經名存實亡,根本無法構成對蒙古後方的威脅。成吉思汗只是將徹底滅金往後拖延到西征歸來而已。

金兵入侵南宋的幻想實際早破滅

實際上,在1161年的採石大戰中,虞允文率領南宋軍隊取得采石大捷,就將宋金領土基本固定,甚至之後南宋還有反擊機會。比如說岳飛就曾率兵直接威脅金朝,但由於趙構和秦檜的“紹興和議”而功虧一簣。

換言之, 蒙古西征之時金朝甚至是無力南侵,南宋不北侵只是因為不想直接面對蒙古這個強勁對手。

總結

從南宋角度來看,金朝在滅北宋後國力發生明顯下降(具體是內政原因這裡不展開討論),在1611年的採石大戰失敗後宋金領土維持了基本穩定,其後南宋岳飛等將領甚至有反擊收復國土的可能。南宋沒有收復北宋領土前期是由於趙構的個人原因和秦檜的“紹興和議”阻撓,後期是希望以金作為屏障不想直接面對蒙古這個強勁對手。


從蒙古角度來看,蒙古已經在野狐嶺之戰中將金國主力消滅,其後金國也造不成實質上威脅,這種情況下西征根本沒有後顧之憂。

從金國角度來看,由於在滅北宋後採取了錯誤的經濟政策和政治政策,其國力不斷下降,采石之戰後滅南宋的希望徹底喪失。野狐嶺之戰後金人喪膽,不敢也無能力對蒙古後方進行騷擾。其南遷政策只是象徵意義的而已,根本無力對南宋構成威脅。


物質文化史


有句話叫做“國運不再,其勢難興”,又有句話叫做“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兩句話正好套用在金國身上!

金國之所以能夠興盛,並於公元1125年徹底滅亡遼國,後又於公元1127年滅掉了北宋王朝。都是因為在金國崛起之初,能夠高度凝聚其全體意志,有效調動了金國的人力與物力,從而在短期內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與破壞力!

而這種短期內形成的超強爆發力,就好像是“超新星爆發”一般,雖然可以光輝燦爛於一時,但卻無法長久維持。因此,在金國消滅遼國,並佔領了北宋故土之後,因為其上層統治階級逐漸沉迷於奢侈享樂,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事物的反面——盛極而衰!

而這種因日漸腐朽而導致的衰落趨勢,一旦產生之後,就很難得到遏制和扭轉!於是曾經叱吒一時的金國開始走上了下坡路,到了金國統治的後期,已經變得外強中乾,似實而虛了。

如果不是北方草原上應運而生,又崛起了一股新興力量,那麼金國的虛弱還不會輕易暴露出來!然而蒙古人的戰鬥力與爆發力實在是太強大了,這在北亞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因此當外強中乾的金國,同勢不可擋的蒙古鐵騎發生鐵與火的硑撞時,失敗的當然只能是虛弱的金國人了!由於金國實在無力再與蒙古人戰鬥下去,所以只得於公元1211年向成吉思汗乞和!

於是,當蒙古大軍於公元1219年大舉西佂時,被打怕了的金國人又怎麼敢乘機襲擊蒙古本部呢?更何況,成吉思汗也不可能大意到毫無戒備之心,他雖然率軍西佂,但卻依然沒有放鬆對金國的壓制!依然派遣了大將木華黎,負責經略太行山以南的地區,而其主要目標就是金國。

而金國統治者卻偏偏毫無自知之明,居然會異想天開地做起了“北失南得”之夢!想要攻入長江以南,消滅掉實力可弱的南宋王朝,然後憑藉長江之險,將金國的統治苟延下去!

這就好比武士比拼武藝一樣,蒙古是第一高手,金國自以為是第二高手,而南宋王朝的武力值墊底。金國認為:雖然我鬥不過蒙古人,可是欺負南宋王朝總可以吧?這上百年以來,南宋王朝總是屈服於我國,並且每年都要奉獻金銀財寶,以乞求一時之和平!這樣沒有骨氣的軟蛋,哪配佔據江南的花花世界呢?打他!

這就是金國統治者為了苟延殘喘,在既無心也無膽對抗成吉思汗的情況下,妄想佂服南宋佔領江南。藉助江南有利的地理條件,以便躲避蒙古鐵騎的碾壓,所以才會對南宋發起攻擊的原因!

然而,金國統治者的如意算盤落空了——金國不僅沒能實現滅南宋、取江南的夢想,反而迫使南宋與蒙古結盟。最後,在蒙宋雙方的聯合打擊下,囂張了百餘年的金國終於灰飛煙滅!


北疆同心侃歷史


遷都得毀陵寢燒皇宮?

大金正德二年十月,金國首都上京是烽煙四起。吏部郎中蕭彥良督促上京的留守人員,首先是將衙門牌匾由上京留守司,換成低一級的會寧府。其次是皇宮、宗廟皆被夷為平地,讓百姓在其地基上耕種,徹底破壞了上京的建築。

說起海陵王完顏亮為何要遷都燕京,原因有三:一是他的皇位是從表哥金熙宗手裡奪來的,上京支持金熙宗反對自己的人很多;二是為了統一中原方面,上京在今黑龍江太偏僻;三是為了實現移風易俗的目標,重新喚起女真人的鬥志。

——海陵王完顏亮

察看整個金國曆史,就是統治中心南移的過程。遼國天慶四年英勇非凡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定都於會寧府即皇帝位。鑑於遼的的國號有賓鐵堅硬之意,故而完顏阿骨打採用金為國號。待到海陵王登臺後,會寧府歷經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三帝,於海陵王天德五年失去國都寶座。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燕京歷經海陵王、金世宗、金章宗、衛紹王、金宣宗五個帝王后,同樣走入了失去國都的道路上。金宣宗貞祐三年蒙古的成吉思汗崛起,皇太子完顏守忠和平章政事完顏承暉留守中都燕京,他倆捨棄生命成功掩護金宣宗南避汴京。

猛安謀克竟然失靈咯!

12世紀中葉以小勝多的戰鬥,決定了蒙、金雙方的走勢。金國大安三年,成吉思汗指揮10萬蒙古鐵騎,將金國45萬精銳包圍在野狐嶺。此戰過後金國一蹶不振,蒙古呈現出強盛的氣象。回想起百餘年前,金人把遼國天祚帝圍困在夾山,奪得了北方草原霸主的稱號。那麼曾經氣吞山河的金軍,為何淪落成任人宰割的田地?

根據《金史》的記載,起家階段時的金人頗能吃苦。當時東北的產糧低,缺衣少吃的他們,只能靠打獵以及戰鬥來解決問題。所以騎射高超的金人,打垮了昔日的強者遼國人。只是後來吞併了遼國和黃河以北,人數少的缺陷越發明顯。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太祖二年猛安謀剋制度誕生,部落酋長名為孛堇,作戰的時候稱其為猛安、謀克。三百戶為謀克,十支謀克為猛安。因掌握的土地增多,掌管的人口增多,先後組建了漢人猛安謀剋制度,以及契丹人猛安謀剋制度。從此操練、戍邊全交給了他們,女真人迅速沉迷於紙醉金迷之中。

風平浪靜的時候問題不會突出,但蒙古人崛起之後,有滅國之恨的契丹人紛紛臨陣倒戈,面對咄咄逼人的攻勢,女真人最終走向了窮途末路。

還是南宋人好欺負些

南宋與金國算是對冤家,每次南宋北伐換來的,均是割土賠款的條約。趙構時曾簽訂了《紹興和議》,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宋割唐、鄧、商、秦等州給金國。另外還得賠償金國每年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每年春季在泗州辦理繳納手續。

等到了公元1208年,更為恥辱的《嘉定和議》,把金、宋兩國關係改成了叔侄關係,每年的絹、銀上升至30萬,另外還得給金軍費300萬貫,除此南宋必須把主戰派韓侂冑的首級送給金國。

由於南宋奸相走馬換燈般,輪流把持了南宋的朝政,秦檜、史彌遠、賈似道先後賣國求榮,給了金國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的機會!

——END——


惜緣小歷史


金國好歹也是滅亡北宋的王朝,一度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王朝。可是在面對蒙古鐵騎的時候,金國卻展現出了自己懦弱的一面。

當成吉思汗鐵木真帶著蒙古大軍西征的時候,金人不僅沒有選擇偷襲鐵木真的老巢,反倒是選擇南遷,最終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從而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下,宣告滅亡。那麼當年金國為什麼沒有選擇偷襲蒙古大軍的老巢呢?

01蒙古大軍是遊牧民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巢。

蒙古帝國的所有財產,其實都是跟著自己走的。他們的,蒙古包需要隨身帶著隨時居住,他們的孩子需要在戰場上歷練,唯一留在根據地的,可能只有女人幼兒和老人。

當成吉思汗的大軍選擇西征的時候,其實留在本地的兵馬人口並不多。金國想要攻打蒙古大軍的老巢,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以邊事未息,詔免朝賀。辛未,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事黃摑九住死之。宋人攻秦州,統軍使石抹仲溫擊卻之。癸未,有司奏,請權止今年禘享朝獻原廟及皇太后冊禮,從之。乙酉,徵處士王澮,不至。大元兵徇益都府。命有司複議本朝德運。乙未,大元兵徇懷州,沁南軍節度使宋扆死之。二月丙申朔。壬子,大元乙裡只紥八來。丙辰,罷按察司。壬戌,大元乙只復來。---《金史》

可問題是,他們打下了蒙古的老巢又能怎樣?他們能獲得多少戰利品呢?一旦蒙古大軍殺回來,那金人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攻打蒙古地區,只有與之正面軍隊相較量,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收益,因為他們的軍隊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本。

  1. 可是打得過嗎?完全打不過,金國在南遷之前,已經和蒙古大軍打了好幾仗,沒有哪次獲勝的。尤其是金宣宗繼位以後,蒙古大軍分三路進攻金國,河北郡縣幾乎全部被金國人給佔領了,只剩下了11座城池。
  2. 戰鬥力的懸殊,使得金宣宗認為自己不能跟蒙古大將硬拼。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得以延續,他只能選擇和蒙古人握手言和,當然是一種恥辱性的求和。
  3. 成吉思汗在收到一定好處費和地盤以後,這才答應退兵。此後金國便開始計劃了南遷的政策,金宣宗是第一個想到往南方逃的金國皇帝。

等到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就算木華黎不對金國下手,金國也不會想到去偷襲成吉思汗的老巢,畢竟蒙古大軍的老巢,遠沒有南宋的資源多。

02金國戰鬥力日漸降低,完全不是木華黎的對手。

成吉思汗西征以後,你以為蒙古大軍就徹底走光了嗎?當然不是。成吉思汗臨走前,將木華黎封為了徵金大元帥、太師、國王等職務,專注於攻打金國。

這就好像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金國長期與宋人接觸,早就被漢化了。所以戰鬥力一天不如一天,也習慣從遊牧民族轉變成了農耕民族,以城池作為行政單位。

  1. 可是蒙古人不一樣,打贏了他們就進城搶掠,再象徵性地派一點點人馬駐守該城池。打輸了就跑路,反正他們是拖家帶口上路的。不過輸的情況十分少見。
  2. 當時金宣宗決定南遷的消息,被成吉思汗獲悉以後,他立刻命令木華黎對金國發起進攻。1215年,木華黎帶領大軍佔領東京,也就是現在的遼寧遼陽,又攻佔了北京,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寧城縣。
  3. 金國決定與木華黎決一死戰,所以派遣大將奧屯囊帶領20萬大軍與蒙古決戰,結果被木華黎斬首8萬多人。此後木華黎大軍一路暢通無阻,幾乎沒有敗績。

由此可見,金國此刻的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至少在蒙古人面前,是不堪一擊的。為此他們只能轉移目標。

既然打不過蒙古,難道他們還打不過昔日的老對手南宋嗎?金宣宗認為,他們完全可以欺負一下南宋,以此獲得更多地盤,彌補他們在北方的損失。

庚寅,奉衛紹王公主歸於大元太祖皇帝,是為公主皇后。辛卯,詔許諸人納粟買官。京師戒嚴。壬辰,大元兵下嵐州,鎮西軍節使烏古論仲溫死之。夏四月乙未朔,以知大興府事胥鼎為尚書右丞。戊戌,奉遷昭聖皇后柩於新寺。時山東、河北諸郡失守,惟真定、清、沃、大名、東平、徐、邳、海數城僅存而已,河東州縣亦多殘毀。---《金史》

為此金宣宗下了一步好棋,中都被蒙古大軍攻陷以後,他知道自己無法對河北、山東地區進行直接統治了,所以他順手封了九個地方武裝為公爵,讓他們在本地發展力量,作為金國在北方對抗蒙古大軍的屏障。

由此可見,金國本身已經沒用到了,將地盤拱手讓出去的地步,他們又怎麼可能有實力,跟強大的蒙古帝國相抗衡呢?

03南方是物阜民豐之地,金國希望攫取這裡的資源供自己發展。

打不過蒙古,難道金國還打不過南宋嗎?這是金宣宗心裡盤算的事情。他們早就對南方物阜民豐的生活垂涎三尺,這一次遷都,只不過是實現了自己昔日的夢想罷了。

夏四月丁未朔,以宋歲幣不至,命烏古論慶壽、完顏賽不等經略南邊。戊申,孟州經略司萬戶宋子玉率所部叛,斬關而出,經略使從坦等追敗之。庚戌,花帽軍作亂於滕州,詔山東行省討之。南陽五朵山盜發,眾至千餘人,節度副使移剌羊哥出討,遇之方城,招之不從,乃進擊之,殺其眾殆盡。---《金史》

金宣宗南下以後,將國都建立在汴梁,也就是昔日北宋的都城。這一舉動,使得金國正兒八經地成為了中原王朝,雖然是恥辱性地南遷,卻決定了金國在歷史上的地位。

  1. 當時恰逢宋寧宗時期,金人南遷引起了南宋的強烈不滿。每年大把歲幣供應給他們,他們還不知足,居然將手再次伸向了南方。
  2. 此刻南宋已經看出了金國的頹敗之勢,所以打算利用金國和蒙古的矛盾,聯合蒙古一起對付金國。於是宋寧宗停掉了給金國的歲幣。
  3. 金宣宗當然不能答應,自己被蒙古人欺負了,南下居然還要被南宋這個小弟弟欺負,這絕對不行。所以在術虎高琪的建議下,金宣宗發動了南下攻宋的戰爭,以此挽回自己在北方損失的土地。

期初戰爭是十分順利的,金國大軍連續攻克了光山、羅山等城池,斬殺了兩萬宋軍。可是奪取的城池他們守不住,多次被宋人再次攻陷。久而久之,金國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

這個時候西北的西夏,居然也趁火打劫,對金國發起進攻。此外金國內部也是發生了契丹人叛亂,到處都是敵人,金國自此一蹶不振。

總結:金人南下,其實是一招臭棋。

南下的金宣宗,雖然可以暫時躲避蒙古人的鐵騎,可是他沒有想過,將中都讓給蒙古,是嚴重削弱統治地位的一種體現。

金宣宗認為南下攻宋可以彌補這一損失,其實他沒想到自己早就已經眾叛親離。在攻宋時遇到了各種困難,與南宋打得難解難分,再也無法恢復往西全盛的局面。

蒙古的戰鬥力的確很強悍,但是逃跑絕對是下下策。如果金宣宗能夠堅守中都,以必死之心守住金國的北大門,或許金國在上下一心的團結之下,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


江湖小曉生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捋一下時間軸:

蒙古帝國的西征,歷史上一共有三次。第一次西征發生在公元1219年—1224年,是成吉思汗為討伐中亞強國花剌子模而發動的一次西征;第二次西征發生在公元1235年—1242年,是窩闊臺汗發起的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征服戰爭;第三次西征則發生在公元1252年一1260年,是蒙哥汗發起的攻打波斯的戰爭。

而金國被宋蒙聯軍滅國,是在公元1234年。那年,南宋派大將孟珙率軍2萬北上,與蒙古軍合攻金國最後的城池——蔡州。經過三個多月慘烈的圍城戰,宋蒙聯軍最終攻破蔡州城,金哀宗完顏守緒自縊而殉國,金末帝完顏承麟繼位不足兩時辰,便在巷戰中被亂軍所殺,金國滅亡。換句話說,金國壓根沒機會看到後兩次蒙古西征。因此,與金國有交集的,其實就只有第一次蒙古西征。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金國在蒙古第一次西征時,不趁機北上,反而全力南下攻宋呢?

其實,以當時金國的情況,想要“趁蒙古人西征北搗鐵木真老巢”,就跟“國足要打入世界盃”一樣,可是難如登天。而更悲劇的是,別說趁機跑去打成吉思汗的老巢了,就是在此期間能別再丟城失地,金國都做不到!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在野狐嶺之戰中,以十萬蒙古軍大敗金軍四十五萬主力大軍。經此一戰,金國元氣大傷,國力一蹶不振,在北方戰線上節節敗退。此後,蒙古大軍則是長驅直入,一次次把金軍按在地上來回摩擦,金國黃河以北的領土幾乎全部淪陷。

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之前,金國朝廷為了躲避蒙古鐵騎的兵鋒,把都城南遷到了汴梁,還搞了個“九公封建”,對當時黃河以北的九個地主武裝首領進行了冊封。如此一來,金國就相當完全放棄了黃河以北的全部領土。

更要命的是,即便在蒙古第一次西征期間,蒙古對金國的打擊也並沒有停止過。而金國在蒙古軍隊的打擊,自然也是不斷的丟城失地。雖然,成吉思汗親率蒙古大軍跑去中亞打花剌子模去了,但他在東線伐金戰線上留下了一員大將,這便是“蒙古四傑”之一的名將木華黎。

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木華黎當然也沒閒著,他先是率軍掃蕩了山西,接連攻下了岢州、嵐州、石州、隰州、絳州等城。之後,他又率軍渡過黃河,繼續南下伐金,在黃陵岡(今河南蘭考東)一戰中,以弱勢兵力大敗號稱二十萬之眾的金軍,繼而又攻佔衛州、單州等城.......

由此可見,即便成吉思汗西征調走了蒙軍主力,但金國照樣不是留守東線的木華黎對手。在木華黎的一再打擊下,金國手頭上所剩無幾的領土還在不斷的丟失。

面對這種局面,金國才會想到要南下攻宋,從南宋手上奪取領土和人力物力,以便達到“以南補北”的戰略目標,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戰略空間和資源。因為,在當時的金國看來,自己雖然打不過蒙古鐵騎,但對付戰五渣的南宋軍隊,那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只可惜,南宋並不像金國想象中那麼好欺負,在南宋軍民的英勇反擊下,金軍節節敗退,反而損失更大。而且,還因此導致宋金徹底翻臉,南宋選擇倒向蒙古,聯蒙滅金,這無疑加速了金國的敗亡......



這些歷史要讀


金國為什麼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搗鼓鐵木真老巢?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意思,提問者真的認為蒙元第一名將木華黎是擺設嗎?

鐵木真西征,木華黎南下

成吉思汗十二年(公元1216年),鐵木真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全權指揮蒙古大軍的對金作戰。同年,木華黎率部大舉南下,一直打到了山東!次年,木華黎又率軍大舉進攻山西,金國大片國土淪喪……直到去世,木華黎一直主導著蒙古大軍的對金作戰。

鐵木真西征發生於何時?成吉思汗十五年(公元1219年),鐵木真發動了對花剌子模的戰爭,正式拉開了蒙古大軍的西征鐵幕!史稱“蒙古第一次西征”。六年之後,鐵木真西征凱旋,搶來了大片國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鐵木真將西征搶來的土地分給了三個年長的嫡子朮赤、察合臺和窩闊臺,從而奠定了後來“四大汗國”的基礎。

看到這裡不知道諸位看出什麼門道沒有?鐵木真雖然是“武夫”,卻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匹夫。在發動第一次西征之前,他就已經意識到了金國在自己大後方可能存在的威脅。鐵木真並沒有選擇防守,而是選擇了進攻,因為只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木華黎率軍大舉南下、攻城略地,打得金國人滿地找牙、大片國土淪喪……別說是進攻鐵木真的老巢了,金國能保住自己的老巢就該燒高香、謝天謝地了!鐵木真西征期間,木華黎一直坐鎮“南大門”並不斷髮起對金國的進攻,金國自故尚且不暇,哪裡還有能力偷襲鐵木真的老巢?

鐵木真無所謂“老巢”

直到現在,蒙古牧民都有“家建在馬背上”的說法。作為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鐵木真根本無所謂“老巢”。或者說,鐵木真在哪裡,哪裡就是鐵木真的老巢!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本就居無定所,而且居住地相對分散,全部家當用幾匹馬、幾輛大車也就可以全部“搬家”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木華黎沒有南下、也沒有坐鎮“南大門”,金國人進攻蒙古高原,該進攻哪裡?一旦邊境有風吹草動、發生戰事,蒙古人隨時可以將家當綁到馬背上,短期內便可以完成戰略大轉移!金國軍隊去哪裡偷襲蒙古人?恐怕只能是跟在蒙古人屁股後面吃塵土了……

實力對比懸殊

從木華黎對金國的作戰成果也能看得出,金國軍隊早已不是阿骨打、吳乞買時期的女真鐵騎了……面對木華黎的進攻,金國軍隊幾乎不堪一擊,一年多的時間,木華黎近乎打下了山東、山西兩省!當然,彼時還沒有省的概念,行省這個東西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才發明的。由此可見,金國的軍隊與蒙古鐵騎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即便木華黎沒有坐鎮“南大門”、金國人真的進入了蒙古高原,他們能不能打得過鐵木真留在老營的蒙古鐵騎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再就是後勤補給,女真人雖然早年間也是馬背上的民族。只可惜,在建立金王朝之後,女真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野性,逐漸漢化,也逐漸接受了中原王朝攻城、守城的戰爭邏輯,金國軍隊的戰鬥力也在極速下降、包括騎兵!帶著軍隊去蒙古腹地偷襲,後勤補給就是金國人很難解決的一個大問題。蒙古人可以靠馬牛羊肉過日子,但早已習慣中原人大米饅頭的金國軍隊不行。面對茫茫大草原和居無定所的蒙古人,金國的輜重部隊根本做不到帶著後勤補給四處追擊蒙古人……因此,所謂金國偷襲蒙古高原,從根子上就行不通。

除此之外,鐵木真西征是主動進攻而不是遭受侵略之後的被迫防守。換言之,一旦大後方遭到偷襲,鐵木真的西征大軍隨時可以調轉槍口、回援大後方!如此一來,金國人面對的可就不是木華黎一人了,而是鐵木真的整個蒙古大軍。一個木華黎尚且打得金國人屁滾尿流,更何況是整個蒙古大軍?到時候,別說是偷襲沒有撈著便宜,金國滅國的腳步恐怕就要更近了……

至於金國為何全力南下攻宋,這是金國末期最失敗的一項政策!直接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金宣宗的政策轉變

金宣宗完顏珣原本只是權臣胡沙虎誅殺皇帝完顏永濟(衛紹王)後擁立的傀儡皇帝,但這傢伙玩弄權術還是相當了得的。周旋於胡沙虎、術虎高琪之間,先是利用術虎高琪除去了胡沙虎,後來又誅殺了術虎高琪!但是,在政治上、尤其在對外政策上,金宣宗失誤頻出,最終葬送了金王朝!

在蒙古大軍大舉南下之時,金宣宗首先想到的不是抵抗、而是逃跑,把都城從中都(今北京)遷到了南京(今開封),繼而又與蒙古議和並斷絕了與蒙古關係惡劣的西夏的關係。為了彌補與蒙古戰爭、議和所造成的巨大財政赤字,金宣宗又想到了自認為“軟弱可欺”的宋王朝,南下大舉侵宋!金宣宗此舉直接將金國置於了腹背受敵的險惡境地……

蒙宋聯手滅金

金宣宗大舉侵宋,直接把宋王朝逼向了自己的對立面。不久之後,蒙宋之間便達成了協議——聯手滅金!雖然宋軍對蒙古鐵騎非但沒幫上什麼忙,甚至還幫了倒忙,但對於蒙古人而言,他們根本不需要宋王朝幫忙,只要不添亂就行!真要打出經驗和士氣來,將來反而不好對付……試想,如果金宣宗能夠放下身段與西夏、宋王朝修好,利用共同利益需要、聯手抗蒙。雖說未必能夠轉敗為勝,但蒙古人短期內想要滅金,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金宣宗最終葬送了金王朝!金宣宗死後沒多久,鐵木真的蒙古鐵騎便徹底滅掉了金王朝!

綜上所述,無論從主觀還是客觀上看,在鐵木真西征期間,金國都沒有能力去深入蒙古腹地、偷襲鐵木真的所謂“老巢”,首先木華黎就是金國人根本無法逾越的天塹!至於金國大舉南下侵宋,完全是金宣宗的政策失誤,此舉直接為早已千瘡百孔的金王朝敲響了喪鐘……金宣宗去世之後不久,蒙宋便聯手滅掉了金王朝。


農民工歪說歷史


蒙古西政時候在現在察哈爾和大同附近留下了木華黎將軍和幾萬蒙古大軍鎮守蒙古佔領的中原地區,這時候蒙古軍隊要比金軍強悍許多,反而南宋因為多年戰爭實力削弱了很多,因為蒙古可怕的屠殺,金軍誤以為蒙古比南宋強大很多所以進攻南宋了,事實上蒙古第一次討伐金國結束時大軍已經充加到了20多萬了,


Memor情若寒134429289


蒙古主力西征,成吉思汗留給木華黎兩萬蒙古騎兵繼續進攻金國,木華黎率領兩萬蒙古騎兵橫掃河北、山東等地,攻克90餘座城池,木華黎改變們蒙古人攻城不守的策略,對佔領區內的漢人採取懷柔政策,招募的大量漢人士兵加入蒙古軍隊,兵力擴充到十幾萬人,此時的金國應對策略有很大問題,在與蒙古作戰同時還派兵進攻南宋,又與西夏打得五花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