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宿豫發展“稻蝦共作”8000畝小龍蝦帶老鄉走上致富“稻”路

宿遷宿豫發展“稻蝦共作”8000畝小龍蝦帶老鄉走上致富“稻”路

陽春三月,春回大地,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8000畝稻蝦共作基地一“旺”無際,迎來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去年我提前儲備了一些飼料,加之是龍蝦休眠的季節,所以此次疫情對我們基地基本上沒有產生什麼影響。”來龍鎮白鹿湖社區稻蝦共作基地老闆吳體軍慶幸地說道。

宿迁宿豫发展“稻虾共作”8000亩小龙虾带老乡走上致富“稻”路

3月初,老闆吳體軍和工人們開始對基地進行全面的清潔消殺,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準備大幹一場,迎接2020年小龍蝦銷售的第一個旺季。

據瞭解,宿豫區來龍鎮白鹿湖社區稻蝦共作基地成立於2017年底,由返鄉創業客商吳體軍投資建設,建設面積2300畝,總投資2000萬元。該基地由江蘇省淡水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唐建清教授親自指導,是宿遷市農科院科研基地。

宿迁宿豫发展“稻虾共作”8000亩小龙虾带老乡走上致富“稻”路

吳體軍介紹道,稻蝦共作每年可收穫3批小龍蝦,每畝可穩定產出300—400斤小龍蝦,毛收入7000元,稻穀畝均收入1500元,合計畝均收益8500元左右,淨利潤約6000元/畝。目前該基地帶動18人就業,其中低收入農戶7名,人均年收入可達4萬餘元。

來龍鎮高度重視生態農業發展,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不斷探索以生態農業發展促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截至目前,來龍鎮稻蝦共作基地共有8千餘畝,其中白鹿湖社區3300畝、高圩村2200畝、光明社區1500畝和路墩村1300畝。

宿迁宿豫发展“稻虾共作”8000亩小龙虾带老乡走上致富“稻”路

這種稻田套養小龍蝦模式,稻田不用化肥、農藥,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及稻田的害蟲可為小龍蝦提供餌料,小龍蝦產生的排洩物可為水稻生長提供養料,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

下一步,來龍鎮將重點打造萬畝“稻蝦共作”產業,緊抓發展機遇,大力創建“蝦鄉稻”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群眾收益,持續帶動鄉村振興。(楊露 仲慧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