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前言

公元前497年,晉國的趙鞅向趙氏的旁支邯鄲午索要衛國進貢給晉國的五百戶土地,但是卻遭到了邯鄲午的拒絕。在當時的晉國,主要是由範獻子、趙鞅、智文子為核心的三股勢力,其中範獻子和趙鞅兩人的當與之爭最為嚴重,而以智文子為首的智氏則是選擇中立,也就是選擇和晉平公站在一起。邯鄲午雖說是趙氏的旁支,卻是中行寅的外甥,而中行寅則是範獻子的女婿,因此邯鄲午也就選擇了和範獻子為伍。趙鞅在索要無果之後便以處理家事為由召見邯鄲午,並將其處死。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中行氏和智氏的淵源

晉國的中行氏和智氏都出自逝敖。早在晉景公時期,逝敖的長子荀林父(中行桓子)擔任晉國的中軍將,次子智莊子則擔任晉國的中軍佐,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晉國的荀氏佔有了當時晉國的六卿之中的兩個爵位。

公元前560年,晉國智莊子的兒子智罃去世,而早在六年前智罃的兒子也已經去世,只留下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智盈。時任晉國中軍將的中行偃(中行桓子的孫子,智盈的叔叔)為保住智氏在朝中的地位,建議晉悼公讓智氏的旁支程鄭(《國語》中曾記載道,“知程鄭端而不淫,且好諫而不隱也,使為贊僕”。這句話是對程鄭在朝中的表現給出的很高的評價,後來的很多學者將這句話作為程鄭身份的證明,當然後來的程鄭在晉國基本上是沒有聲音的。)暫時代替智氏的爵位。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公元前548年,年僅十八歲的智盈便從程鄭的手中接回了智氏的爵位,擔任晉國的下軍佐。智盈成為六卿之一以後就主動和晉國的趙氏、韓氏交好,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出訪各大諸侯,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智氏再次活躍在晉國的政壇上。

然而好景不長,公元前533年,年僅三十五歲的智盈重病身亡,留下一個十餘歲的孩子智躒。此時晉國的晉平公向藉此廢除智氏的爵位,但是在時任晉國中軍佐的中行吳的推薦之下,未成年的智躒擔任了晉國的下軍佐。智躒後來一直都是在晉國的黨派之爭中以擁護公室的名義保持中立,智氏在他的帶領下逐漸走向了強盛。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範氏的起源

晉國範氏的起源要從當初的範會(士會)說起,範會原本是晉國趙氏的家臣。公元前621年,晉襄公去世,晉國的中軍將趙盾認為社稷處於內憂外患,應當擁立較為年長的公子雍擔任晉國的國君,但是晉國的中軍佐狐射姑卻認為應該擁立懷嬴的兒子公子樂擔任晉國的國君,此時的公子樂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

早在晉文公時期,公子雍被派去秦國做官,公子樂則是在陳國。趙盾沒有和自己的副將狐射姑在這件事情上達成一致,所以就派遣士會去秦國迎接公子雍,而另一邊則是狐射姑等人前去迎接公子樂,公子樂的母親在每日大夫上朝的時候就抱著公子樂在朝廷上哭。趙盾也拿她沒有什麼辦法,畢竟懷贏是秦國秦穆公的女兒。因此無奈之下就擁立了公子樂擔任晉國的額國君,而士會則是被當成了晉國的敵人,在迎接公子樂到達晉國的時候就遇到了晉國軍隊的追殺,所以士會只好逃往秦國。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秦國原本是按晉國的邀請派兵護送公子雍的,但是晉國突然反戈一擊,前來護送的軍隊基本上被全部消滅了。於是秦國出兵攻打晉國,便有了後來的河曲之戰。士會看出了晉國內部的矛盾,因此幫助秦國取得了勝利,趙盾也很清楚秦國人是使用了士會的計謀,之後晉國在趙盾的主導下用了一招詐降,將士會搶回了晉國,士會到達晉國之後很快便促成了秦晉雙方的和平。

公元前601年,士會被任命為晉國的上軍將,從此範氏成為晉國的六卿之一,由於晉景公時期“趙氏孤兒”一案導致趙氏衰落,範氏開始和中行氏親近,直到後來範獻子掌握晉國的政權長達半個世紀,範氏成為了晉國最具實力的大夫家族,也是由於範獻子的貪婪導致晉國的霸主地位崩塌。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中行氏和範氏的滅亡

公元前501年,範獻子去世,趙鞅的地位開始逐漸上升,並開始將矛頭指向範氏。而邯鄲午一事成為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在聽到邯鄲午去世的消息之後範獻子的兒子範吉射聯合中行寅攻打趙氏,趙鞅率部逃亡晉陽。

晉定公欲去除趙氏而安定晉國,於是派兵保衛晉陽,但是智文子則是另有打算,其準備聯合韓氏和趙氏去除範氏和中行氏。在此時提出,既是三家作亂,理應共同驅逐。範氏和在中行氏聽到消息之後率軍攻擊公室,趙氏則是在韓氏、魏氏的幫助下以董安於之死換得安寧。晉國的軍隊開始一致攻打範氏和中行氏,兩家被迫逃亡朝歌。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公元前493年,趙鞅率軍包圍朝歌,之後打敗了前來救援範氏的齊國和鄭國的軍隊,搶走了援軍送來的糧食。範氏和中行氏輾轉邯鄲、中山,最後逃亡到了齊國,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爵位被取代。

公元前458年,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瓜分了範氏和中行氏的封地。晉出公對此表示非常不滿,於是請求齊國和魯國出兵攻打四卿,四卿聽到風聲之後率軍攻打晉出公,晉出公出逃,死在了去齊國的路上。智伯擁立了晉哀公,智氏登上晉國政壇的巔峰。


個人拙見

在晉國的趙氏和範氏之間的鬥爭中,智氏利用君主的名義主導對三家的打擊,自己則是坐收漁翁之利。範氏的滅亡則是由兩個主要原因,其一便是範獻子在晉國掌握大權之後開始逐漸跋扈,導致樹敵太多,失去了韓氏和魏氏的幫助;其二則是原本佔盡優勢的範氏和中行氏對趙氏窮追不捨,甚至開始攻擊公室,

雖然當時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是在擁有很強力的對手或者說不確定性因素太多的情況下,攻擊公室的行為實在是太過愚蠢,而使範吉射等人做出這樣抉擇的便是高估了自身的實力以及智氏的可靠度。

範獻子貪財好利毀根基,中行氏馬首是瞻隨範氏,智文子隱忍得魚利

參考文獻:

  • 《史記·晉世家》
  • 《左傳》
  • 《國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