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的时候到了?

参与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房地产市场的朋友们应该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先是市场大幅下行,紧接着便是巨量资金的注入,低利率、0首付等现象屡见不鲜,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在那时购入了房产,截至当下资产翻几番是很轻松的。记得笔者当年曾买下一套,算了一下,租金竟然比20年期的月供还要高!

时光荏苒,疫情触发的世界范围内金融震荡与2008年的情景似曾相识,甚至更加剧烈。美股短时间内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三次熔断,连见过大世面的巴老爷子也惊异万分。当下,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而其他国家仍在迅速蔓延,美联储迫不及待的祭出宽松大招,无奈迎来的却是再次熔断!一切显得异常严峻,然而却像是才刚刚开始!

国内楼市会好吗?类似2008年那般遍地黄金的时代又来了?要抄底吗?无论是刚需、改善还是投资,购房者想必内心都敲起了鼓。笔者认为,是否要抄底无非是要追问三个问题:价格跌了没有,幅度多大?未来再次上行有支撑吗,是否坚固?最佳时机到了吗?

抄底的时候到了?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近两个月国内楼价跌了吗?以上海为例,我们先来看看08年的情况。

从数据来看,2008年上海住宅市场呈现加速下滑的现象,第1季度上海住宅交易量比07年减少14%,第2季度扩大到36%,第3季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3%。众所周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是公认最为稳定的市场,而其在08年的表现堪称糟糕透顶。

那我们再来看下,2020年开年上海成交量及成交价格的情况。根据CREIS数据,2020年前十周上海住宅成交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滑42.94%;与此同时,成交价格却继续呈现上扬态势,根据安居客的数据,上海2月房价环比上涨0.94%,同比上涨4.26%。也就是说,疫情之下的上海楼市,成交量下滑严重,但成交价格却仍旧维持上涨。而这一现象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抄底的时候到了?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未来房价继续上行的动力何在,有坚实的支撑吗?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2008年以后的中国楼市。大家知道,08年金融危机过去后,中国楼市随即迎来了黄金十年,尽管中间有周期性的小波动。还是以上海为例,2008年1月上海平均房价为15971元/㎡,到2018年上海的平均房价则摸高至54615元/㎡,其他城市的表现也都大抵如此。

那么,这楼市强劲发展的黄金十年的原动力在哪里呢?一是国内居民对于购房需求的强劲增长,无论是刚需、改善还是投资,都呈现出蓬勃的增长态势,这些需求都是实实在在的,内生性的,其结果是中国城市化率从45.68%攀升至2019年末的60.60%。二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而这其中既有原生增长也有大水灌溉,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在这两股巨大力量的推动下,楼市的强劲增长也就显得再自然不过了。

抄底的时候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自此往前看,未来的十年这两股力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对于城镇化来说,目前我们60.60%的城镇化水平远未到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未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对于经济增速,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从高速态势向中低速转变。而这两点在业内基本上形成共识,在此无需多言。由此看来,未来支撑楼市长期向前的两股原动力依旧在,只是式微之势已显。

最后一个问题,当下是抄底的最佳时机吗?显然不是。在国内,尽管疫情已得到有效抑制,由于疫情和春节假期叠加,其影响远没有传导完毕并充分显现;在国外,疫情则刚刚进入爆发期,未来还充满变数。回看上海楼市数据,直到2008年9月份,各项指标才开始止跌回升。概括来说,跟我们一贯的观点一致,楼市长期仍旧向好的态势不变,但疫情导致的短期震荡尚未完全显现,抄底一说为时尚早。

让子弹再飞一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