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開放加速,國內券商需提高“含金量”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资本市场开放加速,国内券商需提高“含金量”

財經專欄作家

獨立撰稿人

曹中銘

资本市场开放加速,国内券商需提高“含金量”

圖蟲創意 圖

“國內券商行業的發展,不能只待在溫室裡,而是需要通過參與國際競爭,接受國際市場的洗禮,才能真正實現做大做強。”

3月13日,證監會官網發佈消息稱,經統籌研究,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這表明,金融業對外開放又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外資入股國內證券公司,到最終取消持股比例限制,經歷了一個不算短的過程。在2012年以前,合資券商外資持股佔比不得超過33%;這一比例後來提升至49%;2018年,證監會頒佈《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合資券商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2019年7月,國務院金融委宣佈,將原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2020年。此次證監會決定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為外資進入國內券商行業提供更大的方便。

由於國內資本市場誕生時間不長,券商行業在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等多方面還存在不足或短板。即使是此前的合資券商,由於外資持股處於劣勢,話語權不足,因而也無法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發揮其長處。再加上合資券商往往業務牌照受限,導致此前多家合資券商中的外資紛紛撤資,進而對券商行業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與內資券商相比,境外投行在管理經驗、技術創新、人才培養、風險控制、業務拓展等方面都值得國內券商學習與借鑑。而且,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還可以為國內券商行業帶來增量資金、先進的技術,對於整體上提升國內券商的業務水平,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由於國內券商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與合資券商相比,在業務佔比、營收等方面都佔據主導地位,有人認為,取消券商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並不意味著“狼來了”。個人以為這是值得商榷的。

事實上,自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外資能夠擁有券商的絕對話語權後,境外投行便蠢蠢欲動。截至目前,已有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金圓統一等外資控股券商設立,另外還有18家合資券商的設立申請排隊待批。而隨著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今後不排除還會有外商獨資券商的出現。在這一背景下,國內券商行業的競爭無形中會更加激烈。

而且,隨著今後更多外資控股券商的出現,不排除合資或外商獨資券商對國內券商發起收購兼併的可能。如此,國內券商獨大的格局就有可能改變,國內券商行業的版圖將重構,其行業主導地位有動搖的可能。

因此,在券商行業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後,國內券商更要具備危機意識,面對未來的市場格局,有必要提前採取措施,未雨綢繆,以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也是國內券商做大做強以及走出去的需要。國內券商行業的發展,不能只待在溫室裡,而是需要通過參與國際競爭,接受國際市場的洗禮,才能真正實現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