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有件寶貝鐵如意,它能成為國寶,是因為的確有個不一樣的地方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有一件看起來很不起眼的鐵如意,讓很多前來參觀遊客都感到疑惑,為何不放個“夠分量”的乾隆皇帝的金如意和玉如意參展,而要放個鐵如意呢?莫非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您也有這樣的疑問,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帶您看看這件鐵如意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

國博有件寶貝鐵如意,它能成為國寶,是因為的確有個不一樣的地方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如意是我國的傳統器具,據史料記載它起源於一種武器,如“如意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後來到了和平時期,如意就從武器變成了癢癢撓。比如,在魏晉時期,當時的人服用丹藥後渾身發癢,就用如意伸到背後撓癢癢。再後來,隨著製作技藝不斷提升,如意也變得越來越精緻,於是就被冠以“如意”一名,成為一種吉祥的象徵。

國博有件寶貝鐵如意,它能成為國寶,是因為的確有個不一樣的地方

在封建社會,不管是黎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都對如意情有獨鍾。尤其在明清兩朝,如意製作更是花樣百出,如意有柄,而另外一頭製成靈芝狀,表示吉祥長壽。另外,如意材料也種類繁多,有玉製的,金制的和木製的等,反正不管什麼材料都能製成如意,即便是破銅爛鐵製成如意都能“烏鴉飛上枝頭變鳳凰”。在宮廷內,君臣之間也常以如意作為禮物,或賞賜,或敬獻。

國博有件寶貝鐵如意,它能成為國寶,是因為的確有個不一樣的地方

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過六十大壽,王公大臣們一起為乾隆皇帝獻上了一份壽禮——60枚金累絲萬年如意,頭部分別刻有“甲子”和“丁亥”等紀年,正好是60年。如果用國博的鐵如意和乾隆的金如意相比,簡直就是“烏鴉見鳳凰”。國博的鐵如意長約51.5釐米,如意首部為葵型,除了鑲嵌幾根銀絲之外,再無其他看起來珍貴的地方了。既然如此,國博為什麼還要收藏它呢?何不換成其他看起來更加精美,更加珍貴的如意呢?其實,您還沒發現鐵如意的厲害之處。

鐵如意是很簡陋,但是上面有銘文,即“……廉而不劌……維君子之器也,趙南星”。看到這裡您想必已經明白了,這件鐵如意是趙南星之物。對於趙南星,或許很多讀者不熟悉。趙南星是明朝熹宗時期的文人,後來又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書,成為當時朝廷有名的政治家。趙南星為官剛正,因此也就遭到奸臣彈劾,並在複雜的官場中,開始與奸臣們鬥智鬥勇。

國博有件寶貝鐵如意,它能成為國寶,是因為的確有個不一樣的地方

趙南星是“東林黨”首領之一,與之相對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在天啟年間,魏忠賢得勢專權,準備在暗處伺機絞殺趙南星等一大批忠臣。後來,趙南星設計了鐵如意,當作防身武器,在遇到危險時,可用鐵如意擊打閹黨等人。如此一來,很多朝廷文官忠臣也都紛紛效仿,畢竟他們都不會舞刀弄棒的功夫,只有鐵如意是最合適的一件防身利器。

國博有件寶貝鐵如意,它能成為國寶,是因為的確有個不一樣的地方

公元1627年,朱由檢繼位,也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的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年有為,深刻的知道到閹黨不除,朝廷將永無寧日,而首當其衝的就是魏忠賢等人。魏忠賢倒臺之後,崇禎皇帝又想到了趙南星,但可惜趙南星先前被陷害,貶到代州(今山西代縣)戍關了。於是,崇禎皇帝就下令赦免趙南星,讓他速速返回京城輔佐大業,但結果在這節骨眼上又出問題了。

當時主管代州的巡撫叫牟志夔,曾經是魏忠賢的爪牙,雖然魏忠賢當時已經下臺,但牟志夔還是要故意針對趙南星。據明代史料記載,牟志夔在收到崇禎皇帝的聖旨後,遲遲不去通告趙南星,整整拖了3個多月,直到趙南星病重得奄奄一息才告訴他,而此時趙南星也已經無力回京覆命了。最後,趙南星病死在了發配地,時年七十八歲,實在令人感到悲憤不已。

國博有件寶貝鐵如意,它能成為國寶,是因為的確有個不一樣的地方

趙南星的事蹟被瞭解後,或許您對國博的趙南星鐵如意,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雖然他沒有完成用鐵如意擊打奸臣的願望,但是其為國為民,不畏奸佞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正所謂英靈永在,浩氣長存,或許就是鐵如意的價值和意思所在吧。對我們來說,欣賞文物不僅要看外表,還應當瞭解它背後的歷史。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