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只是“回家”不是“投毒”,沒必要一刀切地冷嘲熱諷


最近關於海外華人和留學生回國的爭論很多,有支持理解的聲音,也有指責謾罵的聲音,甚至有人直接嘲諷“建設家鄉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


誠然,近期有一些歸國華人不遵守隔離規定甚至隱瞞病情,這種給社會造成巨大風險的情況必然是該反對的,也理應接受處罰。但客觀來說,這種現象只是少數的,大多數華人和留學生都是非常守規矩的,不能輕易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就像最近的報道里,一位意大利回國的女留學生,一路上28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還沒回國就主動填報各種申請材料,抵達國內機場後馬上主動隔離,被網友稱讚為“教科書式回國”。其實大多數留學生都是這樣的,他們謹慎小心,生怕給別人給祖國添麻煩。


但個別群體的不當行為卻被無限渲染放大,最近打開新聞app和社交軟件,全是留學生“公主病”或者要“特權”的報道,如今網上對留學生也是不停地謾罵攻擊。


就在上個月,當海外華人和留學生竭盡所能往國內寄口罩時,網上還滿是“海外華人太給力了”,而如今“海外華人”“留學生”似乎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

這些極端言論,讓人不寒而慄。


如果人人都能輕易給別人貼標籤、對他人道德審判,那這個社會只能人人自危。


留學生只是“回家”不是“投毒”,沒必要一刀切地冷嘲熱諷


01

留學生只是想“回家”


隨著海外疫情的爆發,不少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陸續回國。當人們對回國人員指責攻擊時,是否可以先試著瞭解下最近回國的都是哪些人?


客觀來說,這次回國的華人群體中,還是以留學生為主。


首先,在海外定居的華僑和華人群體,因工作和家庭原因,很難輕易回國。而留學生不同,他們大多隻是在海外短期求學,畢業後多半還是會回國就業,這次疫情爆發,只是加劇了他們回國的願望。


留學生在國外求學基本都是孤身一人,現在疫情越發嚴重,心理自然害怕。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留學生想回國、想回到家人身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次,歐美國家疫情越來越嚴重,很多高校都已經停課了。比如在英國,第二學期的課程目前基本結束,第三學期的課也都改成網課了。如果留在國外,也基本是一個人在宿舍隔離了。而且,不少學校甚至直接給學生髮郵件,勸他們回國。


留學生只是“回家”不是“投毒”,沒必要一刀切地冷嘲熱諷

[英國某大學給學生髮的郵件,勸大家儘快回家]


此外,如果一旦國外疫情大爆發,很多留學生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一是最近很多超市都被搶空了;二是留學生宿舍基本都是公共廚房,每個人能使用的空間十分有限,根本沒有辦法屯糧食。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去年在英國留學時,公共廚房裡每個人只能分配到冰箱的一個小格子,外加一個小櫃子,每次只能買一點點食物。如果疫情爆發要自我隔離一兩個月,那真的可能會沒飯吃。


再加上部分地區還有排華現象,比如最近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就被當地青少年暴力歧視,如今留學生的艱難處境可想而知。


關於留學生到底是回國好、還是繼續留在國外好,其實各有利弊,最終的選擇也因人而異。


選擇回國,確實心理上會更有安全感,畢竟目前國內疫情逐漸好轉,防控措施也更到位;但留在國外,也能減少回國長途旅行中交叉感染的風險,留在國外只要做好自我隔離和防護措施,也不失一種穩妥的選擇。


但相比於回國與否的選擇,如今讓情況更復雜的是網上對留學生一味的指責和攻擊,甚至直接給留學生群體貼上了“公主病”的標籤,大有一種人人喊打之勢。正是這些輿論攻擊,才讓留學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很多留學生,明明課程已經結束了、甚至學校把宿舍都收回了,卻不敢回國,因為他們害怕回國後又被攻擊,當然他們也怕給國家添麻煩。我身邊很多留學生朋友,目前都處在這樣的矛盾和恐懼中。我看到他們內心多麼焦慮,也看到他們的父母多麼擔心。


我只想說,我們每個人還是應該有一些同理心。如果如今是我們自己在國外,我們是不是也想回國?如果是我們的家人在國外,我們是不是也擔心得要命?


這些身在海外的學子,他們不只是想回國,更是想回家。


留學生只是“回家”不是“投毒”,沒必要一刀切地冷嘲熱諷


02

“雙標”竟也可以如此自然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就在一個多月前,當國內疫情最嚴重時,海外的華人和留學生們沒日沒夜地四處奔走,掃光了國外的口罩和各種防護物資,拼了命地往國內送時,人們拍手叫好,說“海外華人真給力”;如今才短短一個月光景,國外水深火熱了,華人想回國,這群人卻又冷嘲熱諷,說他們“千里投毒”,淨會給祖國添麻煩。


國內疫情嚴重,部分國家限制中國航班時,他們說人家排華和歧視;如今國外疫情嚴重,他們恨不得馬上關閉國門,別說外國人,中國同胞他們也恨得牙癢癢,希望他們最好都別回國添亂。


我驚訝:一個社會里的人們,其態度轉變竟可如此之快?“雙標”竟也可以操作得如此流暢自然!


人家給你捐錢捐物資時,這些人說“中華兒女最團結”“我為祖國而自豪”;當同胞遇難了,他們就翻臉不認人,同胞瞬間成了公敵。人心冷暖,可見一斑。


所以很多人說:可怕的不是疫情,是人心。深以為然。


留學生只是“回家”不是“投毒”,沒必要一刀切地冷嘲熱諷


如今總有這麼一群人,打著“顧全大局”的旗號,站在道德制高點,一味指責海外華人和留學生回國就是給祖國添亂。甚至直接玩起“仇外”那一套:“平時在國外吃香的喝辣的,遇到困難就想回國了?”,“建設家鄉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


且不說,海外華人和留學生為國家做了多少貢獻(看看一個世紀以來,海外華人捐了多少資金支持中國各種科研項目、又有中國有多少科學家和文學家都有留學背景,便可知一二;就連鍾南山鍾老也有英國留學經歷);單來說說“投毒”這個說法,同胞回國怎麼就成“投毒”了?很多留學生回國恨不得把自己裹成粽子,就怕有一點疏忽,增加了自己和別人的感染風險,有誰是想帶著病毒回家的?


長途旅行中感染的風險有多大,我想每個歸國的華人和留學生心裡都十分清楚,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也不想冒這麼大的風險回國。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想回國接受免費治療、故意隱瞞病情的極端案例,這種必然該交給法律來處理。但畢竟,個別案例並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因為如果什麼都要來強調個例的話,那世界上所有的社會問題和學術課題都不用研究了。


對待任何一件事,發洩情緒很簡單,保持理性卻不易。一味地指責和謾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如果還沒弄清楚事實,請至少先試著冷靜想一想: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會不會做得更好?


留學生只是“回家”不是“投毒”,沒必要一刀切地冷嘲熱諷


03

人人都可道德攻擊,豈不人人自危?


一個社會最可怕的,從來不是矛盾和衝突,而是隨時“群起而攻之”的群體不理性。


人人都有自保的本性,這無可厚非。當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國外疫情卻又倒灌時,身在這個社會里的每個人都會本能地恐慌,這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只是害怕問題惡化,那我們可以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現在越來越嚴格的境外回國人員集中隔離措施,不失為一種好的應對方法。但如果把這種恐慌轉化為對某些人甚至某個群體的仇視,就本末倒置了。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任何人,更不是我們的同胞。


道德攻擊這件事,很容易讓人興奮。畢竟罵人沒有成本,不管事實如何,罵就是了。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行為,又能讓人獲得盲目的優越感,以及虛假的存在感。


留學生只是“回家”不是“投毒”,沒必要一刀切地冷嘲熱諷


一些人的道德攻擊,又很容易上升為群體的道德攻擊。簡單來說:既然大家都罵了,那我也罵一罵好了,反正跟著大家來,就差不到哪裡去。就算回頭要怪罪,也怪不到我頭上,畢竟又不是我一個人。


這種群體活動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參與其中的人都不需要去思考是與非。這種現象正是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的“群體無意識”。


對近期回國華人和留學生的謾罵攻擊正是這種情況,以往的各類網絡暴力也是,更多的瘋狂群眾活動更是。群體的狂熱,讓身處其中的人都有一套“無罪論”的邏輯自洽。


但試想,在一個社會里,如果人人都能對他人道德攻擊,豈不人人自危?


當激烈的道德攻擊衝昏了頭腦,人們就再難理性地思考什麼才是最應該做的。


這一點不僅適用於我們對待同胞的態度,也適用於我們對待其他國家的態度。


在這場災難中,我們同為人類,無一倖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非常時期,人類更應該做的是站在一起,去克服困難、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指責謾罵。災難面前,沒有誰能全身而退。


消除偏見,共同應對,才有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


尊重每個人的生命,也是尊重我們自己。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