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不如眾樂 寧鄉獨臂老闆與鄉鄰共享“甜蜜事業”

獨樂不如眾樂 寧鄉獨臂老闆與鄉鄰共享“甜蜜事業”

獨樂不如眾樂 寧鄉獨臂老闆與鄉鄰共享“甜蜜事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龍友良

独乐不如众乐 宁乡独臂老板与乡邻共享“甜蜜事业”

3月19日,春雨暫歇,羅漢果迎來最佳種植期。在寧鄉市龍田鎮龍田社區的一個山壟邊,彭加青正彎著腰給一個個整齊的土丘除草。這25畝羅漢果基地,是他這兩年來精心呵護的“甜蜜事業”。

“種果,不是個輕鬆活。我一個人可做不下來,都是鄉親們一起幹。”彭加青用衣袖抹了把汗,介紹起身旁的人,“比如傅師傅,可別小看他,鋤土、施肥、摘果都是一把好手。”

彭加青口中的傅師傅名叫傅國均,今年已經60歲了。因小時候摔了一跤,成了一級殘疾人。傅國均幹不了重活,又一直未曾成家,家境很是貧寒,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羅漢果基地幫工前,他只能在家種點小菜,餵養塘魚,以求溫飽。

“我去年在基地拿了2000元工錢,還得了2000元分紅,這下兜裡有錢了。”傅國均幹了半天的活,原本便有些駝著的身子彎得更低了。但他除起草來動作麻利,說起去年的收穫更是滿臉笑容。

在彭加青的羅漢果基地裡,20多名幫工全是殘疾人或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彭加青從20多萬元的收入中分發出8萬元工資,讓大家小賺了一筆。讓鄉鄰一起賺錢,正是彭加青經營“甜蜜事業”的初衷。

独乐不如众乐 宁乡独臂老板与乡邻共享“甜蜜事业”

54歲的彭加青也曾經受磨難。14歲,他在山裡砍柴時被一名精神病人砍去左手。當時,彭加青感到很自卑,初中畢業後,便輟學在家。一年後,他重整士氣,在岳陽平江、長沙瀏陽等地打工,手上攢下了一些的積蓄。1994年,彭加青回到龍田,發現家鄉有了發展,便回鄉做起了餐飲生意。

彭加青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成為了寧鄉市殘聯的專職委員。2018年6月,在寧鄉市殘聯的推薦下,他參加了一場甜蜜蜜羅漢果扶貧產業的培訓,這令彭加青有了新思路。

“開店是自己發財,做基地是大家發財,何樂而不為?”彭加青幾經思量,覺得家鄉正缺少一個可以帶富鄉親的產業基地,這是一個不錯的契機。

這一年,彭加青投入20萬元,流轉了45畝土地,其中25畝用於種植羅漢果,20畝山地用於種植果樹。因參與殘聯工作,他對周遭群眾情況熟悉,便上門邀請附近的貧困戶或殘疾人來基地幫工,給他們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基地的政策、技術、銷售由龍田鎮殘聯及相關合作社聯手扶持管理。

2019年10月,基地收穫了第一批40萬個羅漢果,賺到了第一桶金。這讓彭加青和他的鄉親們都信心滿滿:“等再下完一場雨,羅漢果就能下苗了。前兩年種的桃樹、李樹葉今年也會結果。這日子,有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