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哪个结局最好,为什么?

中医生命科学


四大名著哪个结局最好,为什么?

如果要回答四大名著哪个的结局最好,我个人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西游记》最好,从客观角度来看是《三国演义》最好。

可能很多人不太认可我的观点,认为结局最好的应该只有《西游记》,因为《西游记》的结局里师徒四人和白龙马都修成了正果。也有人认为是《水浒传》,虽然108将征完方腊损失惨重,但生还的将领们获得了国家的认可,成为了“公务员”,结局还是不错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西游记》最好,从客观角度来看还是《三国演义》最好。至于我的观点源于什么理由,那我们在下面先来对四部名著各自浅析一下,再找答案吧。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而这四部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三部是对前人历史故事的再加工,只有《红楼梦》属于原创IP,也只有《红楼梦》带有明显的自传体色彩。


话不多说,我们先对四大名著的结局逐一做单独的浅析吧。

  • 《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创作原型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记载于《东都事略侯蒙传》和《宋史·张叔夜传》中。

宋朝说书技艺兴盛,其中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里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等篇目,南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讲的也是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此外还有一本流传的《大宋宣和遗事》里关于宋江等人的故事内容更为成熟丰满,吴承恩的创作素材大多出自以上作品。

《水浒传》的最后结局是征完方腊后生还的以宋江为首的极少数将领获得了朝廷的封赏,成为了地方要员,加入了公务员队伍。但不幸的是由于朝廷里有奸佞小人为了“以绝后患”,在朝廷御赐的酒食中下毒,使得宋江、卢俊义、李逵等人死于非命。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创作原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到晋朝统一天下为历史大背景,着重刻画魏、蜀、吴三国逐鹿中原的故事。

罗贯中的创作基础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史料文献,另一方面是民间流传的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话本。作者在不改变历史史实的大前提下,对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做了夸张、美化、丑化等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有很明显的演义小说特点。

《三国演义》的最后结局是曹魏被司马氏集团篡权,蜀国和吴国国力江河日下,最终被迫投降于司马氏所创建的晋朝,天下重归一统。读完后对蜀国产生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 《西游记》

《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创作原型是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等地学习佛法,并将佛经带回古长安(今西安市)的传奇经历,这段经历被记载在玄奘法师著的《大唐西域记》里。

后世通过这本游记创作出了不少的相关作品,而其中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唐三藏》、《蟠桃会》,元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被认为都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基础。

《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过程。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外加一个白龙马,是一个双主(唐僧、孙悟空)双配(猪八戒、沙和尚)外加一龙套(白龙马)的团队组合。

《西游记》的最后结局是唐僧师徒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功德无量,就连白龙马也晋升为了八部天龙。看起来确实皆大欢喜。

  • 《红楼梦》

《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清朝作家曹雪芹(前八十回),后续作者是高鹗(后四十回)。故事原型就是曹雪芹本人家族的兴衰史。

作品为了逃过当时清廷的打压,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增删,表面上描述的是贾家公子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以及与贾府其他人物之间的奇闻轶事,但背后更深的寓意却是对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血泪控诉。

作品将一群有血有肉的青春年少男女从闺阁深处一步步地“撵向”了残酷的现实社会,让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或身败且名裂,让人不忍卒读。

《红楼梦》的结局是四大名著中最不明朗的,只有前八十回是原作,后面是续写。而前八十回只交代了少量人物的归宿,大量人物的最终归宿都遗失在八十回以后。但是我们通过《红楼梦》中隐含的诗词画作、人物对白、以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清人的有关《红楼梦》的诗词和读书笔记等作品)可以获得不少信息,不过绝大多数人物都逃不过悲惨的命运。


浅析之后,再做对比分析

分析完之后发现还是不好直接下结论,要在多个选项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管用的方法是先用排除法排除最不符合的答案,然后再用比较法选出答案。

  1.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第一个就能排除的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局当属四大名著中最凄惨的了,书中涉及的700多人物除了仙界人物似乎很少有善终的,尤其是书中主要人物更是非死即伤、香消玉殒,这简直是中国版的“悲惨世界”。世界范围内都很少有哪部作品能把这么多人物写活,最后却把他们一个个都写死,而且写得顺理成章,让人哀叹之余又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结局。这种透心凉的结尾是其他三部所没有的。
  2. 第二个该排除的应当是《三国演义》了吧?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我第二个排除的是《水浒传》。为什么呢?《水浒传》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这108个人为什么会上梁山,因为被逼无奈。超过半数的人都是在犯了法或者被迫犯了法之后被逼上了梁山,本以为上了梁山就能够山高皇帝远,不怕官来不怕管。结果梁山还是有着不少潜规则和小圈子,很多人不受重用,很多人过得小心翼翼,还有部分人则沦为了战争机器。不过退一步想想还行,至少比被官府拿了砍脑袋强多了。就在大家都以为可以这样得过且过的“替天行道”下去,然而现实却给大伙一记响亮的耳光——大当家的看到羽翼丰满后总想着要招安做良民。招安就招安吧,毕竟领导说了算。结果招安后朝廷拿他们当枪使,虽然各版本有征大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但最后的结局都是浴血疆场之后108将将星凋零,不足30人。而这可怜的30人有人圆寂,有人病亡,有人被毒杀,最终能够保住“铁饭碗”的寥寥无几。《水浒传》的这个结局其实比《红楼梦》强不了多少。
  3. 余下的只有《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两部作品了,二选一比四选一简单多了。如果再用排除法,好像可以排除《三国演义》了。因为三国演义中代表正义的蜀国集团被篡权于曹魏的司马氏消灭了。确实,从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是即便抛开作者扬刘抑曹的个人情感因素不谈,也不从真正历史的角度来看作品本身,只是从大历史观和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三分归晋的结局是一个好的结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自宦官和外戚专权而导致了近百年的天下大乱,是顺应了历史的趋势,也是百姓苦难的终结。我们不能单纯的以所谓的正义和非正义来看待历史和战争,只有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的一方才是正统。反之,以所谓的血统、正义来看待历史,那每朝每代的朝代更替都是非正义的篡权造反行为。以这个理论来看,蜀国不正统,因为汉朝造了秦朝的反;周朝不正统,因为周武王造了商朝的反;商朝不正统,因为商汤造了夏朝的反;夏朝也不正统,因为夏启夺了被禅让的伯益的政权……一直往上推,人类也不正统,因为人类的远祖猿人逾越了灵长类的界限,私自下树发展成了与众不同的物种……看到没有,这种血统之说完全就是一套统治阶级愚民的童话,你信了才是真的傻。

  4. 如果《三国演义》都能这样看待,那《西游记》也有别的看法?其实也是有的。《西游记》从故事的发展角度来看,它的结局无疑是很完美的,不光是在四大名著里,就是在世界各国所有的小说里,都堪称是完满的那一种。唐僧师徒和白龙马一路西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在佛界获得了一席之地,是何等的荣耀。是的,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书的背后还是有隐痛的。与它相类似的还有一部我们熟悉的小说——《白蛇传》。《白蛇传》的结局是观音大士感念于白素贞和许仙的善良以及其子许士林的孝心,让他们夫妻团聚,过三天人间的日子,之后飞升天界做神仙,这个结局看起来也是很美好了,但是细想一下你会发现这不是喜剧,这是悲剧。三天之后原本的夫妻飞升天界各自做神仙,却成了“同事”关系,而儿子在人间过着状元郎的生活,一家三口从此妻离子散。想到这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西游记》的结局其实也不是那么完美,唐僧师徒和白龙马当中白龙马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唐僧完成了取经大业,封为旃檀功德佛,同时也从最初的胆小怕事、不识好坏的御弟蜕变成了英勇无畏,勇于担当的得道高僧,可喜可贺。沙和尚从犯事的卷帘大将成为了金身罗汉,也算是不虚此行。至于猪八戒,在调戏嫦娥被贬之后过着破罐子破摔的日子,一路走来虽然贪吃好色、意志不坚定,但是在取经路上也是可圈可点,也胜任了二师兄的角色,但最终只是个净坛使者。想当年当天蓬元帅之时指挥天界水军是何等威风,而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最终却连个菩萨都没捞着,干这差事还不见得比在高老庄的日子风光。师徒四人当中最冤的当属孙悟空。一路走来降妖除魔的重担都任他一肩挑,中途还得料理师徒四人的饮食,走到偏僻地界又要当先头部队勘察情报。其实,这些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来自领导的不信任,同事的排挤,团队的队员不给力,以及赞助方和其他竞争企业明争暗斗时甩来的锅……于是,一个翻天覆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最终却变成了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瞻前顾后、顾全大局的孙行者。即便是封了斗战胜佛那又如何,已经没有了当初锋芒的孙大圣已死,活着的只是个没有一丝棱角的孙行者。牺牲你一个,成就其他人,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可能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成长的代价罢了。

如果再看完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感触良多?

是的,这就是我个人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西游记》最好,从客观角度来看是《三国演义》最好的原因。


看完我的解答,朋友们认可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喜欢的朋友请不吝赐赞,如不嫌麻烦,请顺手点个关注。感谢各位朋友赏读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