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衝突時該怎麼辦?

jingjing2013


這要看下具體的實例,是哪方面衝突。但總的來說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他們在目標上是一致的,所以兩個方面的衝突是可以調和的,即使有衝突也是方法和思路上的不同而產生的衝突,在教育的整體上不會有太大影響。

每個人有每個人思想,所以想要完全一致其實非常的難。對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衝突方面應保持求同存異,儘量保持統一,不然最後遭殃的肯定是孩子。

作為家長方面最好是和學校保持一致,要有一個入鄉隨俗的心態來看學校的教育,畢竟學校的人多,如果按每個家庭的教育方法來,也不太現實,況且學校也不可能完全知道每傢什麼方法什麼理念。

最為學校方面,如果某個學生真的有特殊情況,也可以讓老師和家長溝通一下,照顧一下也是可以。


心理學習者教育小感悟


1、真誠溝通。家庭和學校都是為了教育,都有自己的出發點,真誠的與對方溝通他的觀點,這個觀點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否是方法不一致?是否有教育方向不一致?是否有個人情緒?等等。耐心真誠的敞開心扉與對方一起為了教育而去溝通,共同探討出適合孩子的解決辦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反思。思考學校的出發點以及教育策略,反思自己教育的情況是否有調整的地方。

3、對事不對人。能在班裡解決的問題儘量不要上升到學校,在教學工作中老師壓力也很大,一有問題就上升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衝突,雙方都會感覺很糟糕。遇到不一致的時候,積極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4、以上三點都做到了,還是感覺有很大分歧,只有換學校了。

5、另外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單方面的事,只有家校合作才是對孩子教育最有利的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要教育好一個學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個人,要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知妤精選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延伸,家庭教育必須要配合好學校教育,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統一的,家長、學校、老師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才。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出現矛盾和衝突時怎麼辦呢?

1. 作為家長要相信老師,老師教育孩子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雖然不適合每個孩子,但實踐證明是科學有效的,因此,家長不要對學校的教育過多的干涉。

2. 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有疑問時,要向老師詢問,說出自己的擔心之處,要以平等的語氣和老師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尋求老師的幫助,因為老師有義務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

3. 家長要尊重老師,不能遇到問題就責怪學校和老師,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沒有缺失,瞭解孩子存在的自身問題,幫助孩子解決。

4.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出現衝突,家長要和老師及時溝通,大部分問題其實都是可通過溝通解決的,家長要站在學校的立場看問題,同樣學校也要站在家長的立場看問題,然後相互溝通,相互理解,解決問題。


侯媽家庭教育




一、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尊重。

老師要遵守上級教育部門和領導的旨意教學,會受到各種教育文件的管束,也有教好孩子的動力和壓力。但老師和家長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教好你的孩子。要知道,老師就是那個與你的孩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和你一樣甚至比你更關心孩子的成長的人。所以尊重是溝通的前提。既要尊重自己,尊重老師,也要尊重孩子和當下的環境所需。沒有尊重,溝通就沒有意義,衝突就難解決了。

二、用共情代替辯解

共情可以化解很多的誤會和衝突。當家長能夠主動和老師彼此共情,就很容易跳出情緒,從而專注解決問題。“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師生關係、家校關係就會更拉近一步。

三、用鼓勵代替批評、指責與評判。

當你對學校教育或者老師的某些理念或行為不滿意時,試一下用鼓勵的方式去溝通。任何人都需要鼓勵,就好比植物需要水一樣。鼓勵的作用遠遠大於指責與批評。鼓勵能激發老師的責任心和價值感,從而令老師更用心教學。鼓勵的具體方式有很多,比如肯定式的鼓勵:當孩子有進步時就肯定老師的付出和努力,老師一定會更用心去教你的孩子。又比如,當出現不理想的狀況,用賦能式鼓勵:老師,我對你很放心,我相信老師一定有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總而言之,有衝突不要緊,關鍵是溝通,抱著解決問題的心去智慧溝通。


向日葵媽媽育兒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生矛盾該怎麼辦?我的意見如下。第一,把攻擊老師的言論批臭。比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又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些所謂的專家言論,至今還有人用來打壓老師。原因何在?就是因為它沒批臭。第二,在社會樹立起教育是國家建設的基石的觀念,在全社會樹立起尊師重教的風氣。過去,只講尊師重教,為什麼要遵師重教沒講清楚。國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學校,學校需要教師。需要教師來培養人才。第三,加強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溝通是十分重要的。教委首先要把這項工作當已任,努力與社會溝通,與家長溝通,利用家長會溝通。第四,加強老師與家長的交流。過去的家訪很好,對孩子的教育與家長溝通。現在被手機代替了,手機成了腳鐐了!不僅是老師的腳鐐,也是家長的腳鐐了。|


鍾靈毓秀饒


問題呈現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但當兩者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辦?

問題回覆

要教育好孩子,家長必須和教師保持緊密聯繫。

作為父母,誰都想教育好孩子。雖然大多數家長對此有熱情,但由於沒有系統學習過教育知識,有時難免會不知所措。我們經常看到,家長和教師在教育責任、教育方法等問題上各執一詞,甚至面紅耳赤。這就是家長和教師缺乏溝通的結果。所以,家長要和教師形成教育合力,就必須學會如何與教師交往。

這裡有幾個關鍵問題:

其一,要認清自己的角色。你是孩子的家長,而不是教師。教師會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孩子,但大多是經過實踐檢驗和科學證明對大多數孩子行之有效的。為此,不要過多對教育問題指手畫腳——在一般情況下,教師作為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教育者,在教育方面懂的比你更多。

其二,要認清教師的角色。前面說了,教師是職業教育者,也就意味著他也承擔著義務,他有義務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所以家長不要羞於向老師提及關於孩子教育的事。如果你對老師對你孩子教育的方式有疑問,不要猶豫,向他說出你的擔心,但不要以命令的方式去提,你最好是從父母的立場提出建議,尋求幫助。請記住,別永遠保持沉默,因為教師理應對你孩子的成長負有責任。

其三,要考慮如何協調教育。家長和老師都必須認識到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肩負著共同的責任。雙方不能互相“拆臺”,不能總以為自己就是對的,而貶低甚至牴觸另一方的工作。比如父母對孩子說:“別管老師說什麼,這次聽爸媽的。”;再如教師對孩子說:“你父母懂什麼?”等等,這樣的言行將對孩子的教育造成很壞的影響。


柒識堂


自小就被灌輸德,力,智,體,美術等各方面全面發展,追求孩子的全面平衡。

眾所周知,幼兒時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關於芥 末灌輸幼兒的報道出來,傷害了家長的心,而且還給孩子長時間的心理陰影和影響。

美育教育何以實現,教師資格資質何以保證。這機構美育教育下傷了孩子的心靈呀。


花開的聲音KiKi


在實際工作中,也遇到過此類情況,解決方法:1.由於孩子大多時間在學校,可以用身教,言傳,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抉擇的能為,孩子通過經歷,觀察思考自會明白;2.家長我們改變不了,但孩子的轉變,自律進而也能影響到家長的思考;3.教育是過程,欲速則不達,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抓住關鍵教育契機之眼光及引導孩子思考,踐行,優化之能力;4.教育節奏不能隨意,因隨著學生心理變化,或急或緩,或逼或等,巧妙自在其中,教藝是藝術,美妙無窮,用心體悟,大教無形。


無語無我


我覺得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衝突時該怎麼辦,要看具體的衝突時什麼方面的。是不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關鍵的問題。要看這個矛盾是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非此即彼的矛盾。如果是,那麼建議轉學。如果不是,那麼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平和的談一談學校教育的目的意義在哪裡,看看是不是我們自己的理解有偏頗。如果無法溝通,那麼家長依然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話,可以直接對孩子指出自己的立場,告訴孩子,人和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學校的理念和你的不同,陪孩子一個自己選擇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