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怎樣幫助一年級孩子提高作業審題能力?

陳修修


我手上剛好有孩子剛拿回來的考卷,100分的語文卷子,女兒得了92分。她自己指著錯題說:唉,都怪我不仔細......

我結合孩子的錯題來分享一下該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提高作業審題能力。

1.一定要求孩子看清題目,對重點詞語,請孩子養成圈出來的好習慣。

比如,圖片中我拍下來的這道題,題目問的是有幾個句子,結果,我女兒說,她想成了有幾個自然段,所以,明明應該寫4,她填成了1。導致扣了兩分。

如果孩子有順手把關鍵詞圈出來的習慣,就可以加深印象,幫助答題。



2. 碰到類似按例子寫句子的,一定要把例句多讀幾遍,真正明白例句的結構和要求後,再來答題。

比如這一題。例句就是兩句話,調換順序還表達同一個意思。



我女兒顯然沒理解這兩句話是一組,是一個整體。她看見“李華是我們語文老師”,順手就寫了“韓佳是我們語文老師”。韓佳是她們老師的名字。

等我給她講清意思後,她才明白,正確答案是“我們語文老師是李華”。她說,呀,這麼簡單!

一年級孩子需要慢慢適應,家長可以按照這兩方面多引導。試試看吧!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有孩子上小學,專注於孩子的心智培養。歡迎您關注我!


小公主變形計


家長不要心急,一年級的孩子基本上都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孩子識字量有限,讀不懂題目,自然無法進行下一步。有些語文測試題,會給題目的要求注音,可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拼音,拼讀能力還比較弱,即使能拼出讀音,也有可能還是不理解題目要求學生去做什麼。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只能一步一步引導,讓孩子多見題型,當孩子再面對類似題目的時候才能知道該怎麼做。一年級的孩子在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會給學生讀題目,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做題的。



等孩子認識了足夠的字,能獨立讀出題目要求,才能教孩子審題。對於一般的題目要讀兩次題目,再下筆做答,而那些有難度的題目,要多讀幾遍題,就會理解題目含義了。



建議等孩子學了拼讀以後,多讀注音版的兒童書籍,既能鍛鍊孩子的拼讀能力,有助於拼音的掌握,又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不僅對語文學習有幫助,同樣有助於數學的學習。


春風化雨花草香


這個問題很普遍,每個學生都要經歷這個特殊的階段。一年級的孩子識字少,理解能力差,沒有家庭教育保駕護航的話,單靠孩子走出來是很困難的,所以家長要多花點時間和耐心,幫他們一把。

一、跟讀。

家長讀題目時,孩子跟著一起讀。及時詢問孩子有沒有讀懂題目的意思,如果沒有讀懂的話,再多跟讀幾遍,直到理解題目要求怎麼做為止。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題目也是一樣的,帶著多讀,自然會明白題意。這樣長時間堅持下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識字量都會有所提高。

跟讀這件事其實很考驗家長的耐心,如果沒有耐心,可能直接告訴孩子題意了。這樣做,做作業的速度是快了,可是孩子的能力並沒有得到鍛鍊,需要你陪著做作業的時長反而會拉長,也許到了三、四年級還要離不開你幫著審題呢!

二、翻譯。

這裡說的翻譯是說孩子實在理解不了書面語言的話,家長可以將題目“翻譯”成平常和孩子交流用的日常語言。也可以用一些實物將題意呈現給孩子,這樣更直觀,更易理解。比如做數學作業,利用實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比長度,比大小,量重量等等。



作業審題能力要在平常提高閱讀量,沒有好的閱讀習慣,單靠讀題來提高審題能力,是治標不治本的。多陪孩子閱讀,在閱讀中,孩子的識字量和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與提高。

我是女兒的玩具,歡迎大家評論。


我是女兒的玩具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家的孩子做題不認真,審題不仔細。其實“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態度決定了一切”。審題作為一種學習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那麼怎樣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審題呢?這也是許多家長們所關心的問題!



一、讀題

讀題是審題的基礎,是解題的基礎。通過讀題,可以幫助孩子理解題意,理清條件與問題,明確條件與問題的種種聯繫,使要解決的問題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而一年級孩子識字不多,識字量太少阻礙了孩子順利讀題,進而造成不理解題意而無從作答!那麼這時候就是發揮家長作用的時候了。孩子不認識的字父母可以給孩子注音,教孩子拼讀,也可以以圖代字的讓孩子理解!適當的給孩子解釋不理解的詞語等!讓孩子能把題目讀懂!



二、觀察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理解,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心理學認為,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思維活動。而一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孩子面前的,所以,要提高孩子審題的能力,我們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孩子的審題能力。



三、思考

引導孩子在審題過程中養成仔細推敲,耐心思考的習慣。要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有的時候孩子的作業題目可能會很簡單,但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放任孩子在審題時有半點馬虎,為了讓孩子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出來,強化孩子認真審題的意識,我們可以要求孩子一邊讀題,一邊圈圈畫畫,把重要的字詞圈起來,提醒自己注意。


審題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根據一年級孩子認知和思維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在平時的家庭輔導中加以引導,真正幫助孩子提高審題能力。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各位留言討論,如果喜歡請不要吝嗇你的點贊和關注!


山村老師看教育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啟了小學學習的階段,這個時候也是孩子比較貪玩的時候,在他們的腦子裡玩兒是第一位的,就連吃飯睡覺都要往後排,別說寫作業了。但是學校和家長對作業的要求又是那麼嚴厲和迫切,不能不做,所以匆匆做完交差就可以去玩兒了,這也是家長要理解的。理解認可孩子感受的基礎上下面的方法效果會更好一點。

審題是做任何題的第一步,在這裡分享給大家的方法就是八個字“筆指、眼觀、口讀、腦想”參與活動的器官越多,人的大腦就容易興奮,思維的集中度就越大,有利於在最短時間內把該題的所有條件看清楚,立即進入解題狀態。

“放慢速度,一遍做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內功心法,讓孩子做作業時,不能只求做完,還要求做對,最好是一遍做對。這不是耐心的問題,是技術問題。家長需要一段時間督促孩子的作業狀況,做作業時家長在旁邊督促的方法:孩子只要沒有一遍做對,不用告訴他答案是什麼,就讓他重做,直到做對為止。在他重做的過程中要告訴他“筆指、眼觀、口讀、腦想”的方法,有時候可能要反覆提醒,慢慢孩子意識到,再運用好。

有可能開始時孩子會不配合,甚至鬧情緒,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溝通引導,讓孩子慢慢掌握要領,逐漸把握“一遍做對”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對孩子教育的任何問題,作為家長不可以心存幻想,希望靠某個專家的某一個良方就可以藥到病除,一勞永逸;而是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教練,加上孩子的不斷實踐,才能有成效。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離不開家長積極的引導和長時間的監督。真正的優秀是訓練出來的 。


家長智慧


上中學的時候,我們老師曾經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那就是有問題要問老師時,一定要首先把問題背下來。

這問題都背不下來,問老師也不容易聽懂的。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提高作業身體能力的重要環節。因為家長對孩子作業的指導,一個很重要環節叫點播。

家長對孩子不懂的問題抓住重點細化詢問。甚至一個問題,掰八瓣兒。直到抓住問題的核心關鍵。然後重點點撥。循循善誘。

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同時關注孩子的狀態。注意查收孩子的進步與進展。

注意家長幫助的這一環節的關鍵叫點撥,而不是講題。意思是指點孩子不懂的內容,關鍵點。千萬不要隨意代理孩子。孩子能學習和思考的內容儘量,但話帶過。不要隨意抹殺孩子獨立思考和運作的機會。

也可以平時做一些相關的訓練。訓練的內容不宜太多。而要精。目的性針對性要強。

氛圍要寬鬆。點撥的效果好,甚至可以玩兒的心態做題。

點播的目的在於刻意的,有目的性的引導。千萬不要自拉自唱。


家長話題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走進學校,很多能力還沒有跟上來。需要在學校裡,經過老師培養在一段時間之後,才可以得到發展和進步,慢慢的,能力跟上來了,作業的審題能力也就提高了。

在一年級的學習裡,有些作業是老師或者家長讀題來完成。孩子在傾聽作業的時候,腦子裡徐亞先把作業任務在腦子裡形成概念,然後再去完成具體的作業。有了概念,再將問題分析出重點來,這樣審題才算有了雛形。

想要解決,還是通過反覆練習的。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問問老師是怎麼幫助孩子讀題和解題的。在問清楚之後,可以帶著孩子來練習,如果開始孩子沒有做好,家長不要著急,把語速放慢,讀清楚,或者多讀幾遍,問問孩子聽題如何,有什麼問題,然後問問孩子聽出了什麼,反覆和孩子做練習,多溝通,發現孩子的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家長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告訴孩子,帶著孩子完成審題過程。

一開始,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也要鼓勵為主,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在後面,堅持練習,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和家長都會看到孩子審題能力提高的。

一年級的孩子,很多能力培養都需要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作為家長,要去好心態,陪伴好孩子一路走過來。當走過來,再回首時時,身後一片燦爛的陽光!

以上是拾趣松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溝通和交流!

關注拾趣松,體驗個性化交流!


拾趣松


我認為題主的問題問題的特別特別的好,這是因為:

1、題主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不僅僅是一年級,你會發現孩子上學的前幾年都會出現這種不會審題、讀不懂題的情況。

2、題主特別好的提出來了“家庭教育”,我也真的認為家庭教育才是保證孩子能儘快買過這個“門檻”的最快的解決辦法。

下面我就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跟題主分享一下:

審不好題是正常表現

這是符合孩子能力的一種表現,雖然有些孩子你會發現他們貌似不存在這個問題,那僅僅是因為他們過去曾經接觸過這些問題罷了——畢竟還是有很多家長或者幼兒園會給孩子進行一些“小學化”的教育不是嗎?比如我孩子,他所上的幼兒園就教英語和算術,而我在他上學之前也給講過小學的數學知識,至於識字方面更是認識了很多字。


這不是大問題,其實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是很強的,在學校的學習可能會因為聽課習慣、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還有就是時間比較斷(上課時間),導致孩子對一些問題的理解並不是很到位,這種情況老師會處理,當然如果家長也能幫上忙就更好了。

事實上即便是那些超前學的孩子一樣也會遇到審題困難的情況:一是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二是對一些名字的意思不懂;三是不知道如何用規範的格式來表達……比如我孩子當時數學算是非常好的了,但是又一次遇到一道乒乓球比賽的問題,由於我們不看電視,也沒接觸過這種競技比賽,所以孩子竟然不知道什麼叫“淘汰賽”也不知道什麼叫“雙打”,這道題讀都讀不懂,更何談做了對吧?

這種例子其實還有很多,因為一方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孩子很難都接觸到,而是抽象成數學問題之後理解上需要一個轉換過程。

放心,這個問題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斷得到改善的——唯一有點需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對概念的理解上一定不能等,儘可能的用實物多方位的給孩子演示以加深理解。

如何幫孩子

1、陪孩子讀題,讀的過程儘可能給孩子解釋意思,注意孩子的反饋效果。做完這道題之後強烈建議在給孩子換換數、換換表達方式,讓孩子再鞏固鞏固——因為有時候孩子會出現“機械記憶”他們會套用所學的“公式”來逆向解決問題。

2、多用實物演示,讓孩子從“量”上的變化“形狀”的變化來直觀感受,當然也可以用畫圖的方式,總之不要依賴於“口述”。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在家裡進行各種實踐性的操作,比如測量各種物件的尺寸並且記錄,然後鍛鍊孩子的估計能力,判斷長短;比如可以稱重一些物品,憑藉估計物品的重量;比如可以讓孩子讀懂指針鐘錶;比如可以手工繪製一些RMB,在家裡進行“模擬購物”,表上價格進行買賣……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屬於“生活中的數學”範疇了,上面說的這些我都給孩子做過,效果我認為非常好。

3、做題日常化。我那時候帶孩子出去玩時候路上可能就會隨機的出題給孩子做,我覺得這種方式就非常好,從簡單到難,一家人熱熱鬧鬧的討論,我出題孩子媽媽和孩子進行搶答,進行比較誰的方法更好……這也是培養孩子興趣的一個不錯的方法。儘可能的讓“學習”不要變成必須是坐在書桌前才能進行的事兒。


最後我想說,給孩子點時間,不要太著急,不會沒關係,教會了就行了,關鍵是會了之後他是否能夠理解了,而這點我們是可以測試出來的。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你以後也會遇到的——會了又忘了!沒關係,忘了再學嘛,沒人會永遠不忘的不是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作業審題能力,重點應該是審題吧。一年級審題會遇到困難,主要是識字量有限。不過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因為他們做的題型都是差不多的。你讓孩子看題,然後讓他根據以前做題的經驗猜測,猜測這道題是讓幹什麼?這樣就簡單了。萬變不離其宗,以不變應萬變。



遠未教育


就兩句話但是非常有效。

1.劃重點審題的時候要劃重點,把所有與條件和要求相關的關鍵詞劃出來。

2.覆盤:要從一年級就準備錯題本

,對於作業和考試中犯過的錯誤認真坦誠地覆盤歸因,哪個條件容易忽略?哪些概念總是混淆?不要簡單地說馬虎大意什麼的。一定要寫下來下一次才能真的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