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品牌升級加速,助力構建內容生態

據瞭解,自騰訊新聞宣佈品牌升級,新的slogan從"事實派"變為"打開眼界"。雖然只有四個字,但是卻寓意豐富,可以說折射出內容產業的嬗變,讓我們看到內容產業的新未來。

據數據顯示,消費者對知識性內容的需求,超過了娛樂性內容,排名第三位,其中健康類知識內容在中老年用戶群體的滲透率接近75%,19-29歲的互聯網群體則鍾愛興趣愛好類知識內容,其滲透率達到55.1%,而且新知類內容在用戶經常轉發的資訊中佔比也高達65%。

騰訊新聞品牌升級加速,助力構建內容生態

騰訊新聞的"打開眼界",也是用"人機協同"來為用戶提供更及時、更豐富、更優質的內容,真正獲得內容的"收穫感"。這裡要特別解釋一下這個"收穫感",騰訊新聞產品總經理王京津曾經如此解釋,"當用戶獲得認知的升級,增進對世界的瞭解和認同,或者收穫觀點的碰撞、共鳴時,內心焦慮會得到釋放"。

據瞭解,騰訊新聞已經將技術用於內容的生產、審核、加工、分發等全流程,用機器放大人的智慧,用人的經驗、智慧賦能給機器。例如,在內容加工環節,人機協同可以基於用戶興趣進行更精細化的內容加工和分發,讓用戶看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值得看的內容,這也是"打開眼界"的內涵之一。

人機協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騰訊新聞的"較真"平臺。一方面,"較真"平臺連接了超過1000多個機構和專家,有專業的人工考證闢謠;另一方面,騰訊新聞通過語料對機器進行訓練,實現算法對謠言內容特徵精準識別,以分鐘級別對常見謠言進行攔截。人機協同互相促進,更多的人工闢謠會讓數據庫越來越豐富,由此提升機器的學習和智能能力,省去很多人工工作。

騰訊新聞品牌升級中的"打開眼界",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在邏輯,即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以前的內容平臺,是中心化的,最初是由平臺自己的記者、編輯產生內容,後來從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開始由平臺構建的創作者生態產生內容。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騰訊新聞的去中心化,是將用戶也加入到共生的生態中,從單純的閱讀者,到內容的分享者甚至生產者。

目前,騰訊新聞已通過知識官計劃、繁星計劃、TOP計劃持續為內容合作伙伴賦能。此外,騰訊新聞還採用工作室制度,提升內容生產的活力與專業性。由此,騰訊新聞的內容產生就構成了一個由平臺、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用戶,還有機器,組成的共生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