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生地与熟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一叶轻舟85


地黄生地与熟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地黄是十分常用的一味中药,尤其是熟地黄,在方剂中经常有它的踪影。那么在地黄中生地黄和熟地黄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各自都有什么功效?


其实临床上经常用的地黄分为三类: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这三者均有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治疗阴虚津亏诸证。

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力量比较弱,但是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可以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等等。


生地黄:甘寒滋润,凉血的力度稍微弱小,但是在养心肾阴方面功效很好,因此很适合血热阴伤还有阴虚发热等都可以用生地黄。

而最后一个就是著名的熟地黄,该中药具有很好的调经养血,补虚的功效。熟地黄甘润滋补,是滋肾补血,补益精髓的首选药。尤其善于治疗阴血亏虚导致的月经不调,血虚萎黄,心悸等证,还有就是肾虚精亏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盗汗遗精等的,并且还可以治疗精血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



像比较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其中就有熟地黄这一味药,著名补血方剂四物汤也有熟地黄,充分说明它滋阴补肾补血的效果不错。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脾胃范儿说中药


生地黄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养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高热烦渴,神志不清,以及由于高热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等。还可以用于阴虚有热的肠燥便秘,以及口渴口干。熟地黄是由生地黄炮制而成,性味甘、微温,归心、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的功效,可用于血虚所致的各种病症。也可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盗汗遗精以及消渴等病症。


中医毛凤仙


地黄属常用中药材,主产地河南省,是四大怀药之一。从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即生地,和熟地黄。鲜地黄不需加工,直接药用,其主要功效是常于清热凉血,用于热病引起的鼻出血,小便下血等。用量宜大,一般在50克左右,或压取汁服用。宜保存在湿沙里边,以备应用。干地黄也称生地,是由鲜地黄通过烘晒干燥而成,多用于咽干口燥,大便秘结,阴虚火旺之体。熟地黄是由干地黄经过蒸制加工而成,具体加工用生地兑上适量的黄酒,加入理气的药物如砂仁,陈皮,木香等,浸润后放入锅中蒸透,晒干,再蒸,经过九蒸九晒,使内部变黑即为熟地黄。其功效有补血补肝肾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血虚,肝肾虚等症。如四物汤,地黄丸等也都重用了熟地黄。


为人排忧解难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的根。分生地和加工制品熟地。主产河南、陕西、浙江等地。以干燥根入药。

生地属清热凉血类药。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折火,滋液救阴,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功。常用于以下疾患:1、温热病。2、消渴病。3、吐血。4、衄血。5、小便不通。6、月经过多。7、便血等。

常用量9一30克,水煎服。生用清热生津,炒炭止血。注意!脾虚有湿,腹满便溏慎用或忌用;生地为大寒阴柔之品,有凉脾败胃,导致泻泄、腹胀之弊,不宜长服。《本草从新》:“泻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道,消瘀通。”

熟地乃用生地经用黄酒拌闷久蒸久晒的复制品,以复制加工品入药。经过加工后,性味用途大有改变。性味甘,微苦,微温。归心、肝、肾经。为补益类补血之要药。

功能:补血调经,滋阴补肾。传统中医多用于以下疾患:1、心肝血虚之面色不华。2、心悸怔忡。3、失眠。4、月经不调。5、肝肾阴虚之遗精。6、盗汗。7、房劳虚损。8、尿频。9、失血。10、牙疼。11、热渴头痛等。

常用量9一15克,水煎服。注意!熟地甘润滋腻,可助湿碍胃,影响运化,若腹胀便溏,或气滞、痰多均当慎用。或加芳香健胃药同用。《本草纲目》认为:“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生地特点:质润苦寒,其性平和,能清心热,滋阴液,泻腑热,滑大肠,通小便;泻阳明平火,凉血热而归经;清胃热、养胃阴、益胃气、生津液、补五脏、通血脉。

熟地特点:苦甘而温,质润滋腻,能养五脏、化阴血、调肝气、养心血,为血中之血药,补血调经之佳品;熟地其性缓和,守而不走,能补肾生精,封填骨髓,为补肾生精之要药。

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