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表示,常吃這種食物,不出15日高血脂居然不見了!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每9個人中就有1人患高脂血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高血脂"。

高血脂和高血壓、高血糖並稱"三高",因為發病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我們忽視。實際上,高血脂並不是獨立的一種疾病,血管裡的脂肪逐漸堆積,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甚至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也就是說,高血脂實際上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源,如果能降低血脂,就能預防很多慢性病。

有專家表示,常吃這種食物,不出15日高血脂居然不見了!

高血脂發病率的逐年攀升,多是因人們飲食不規律引起的。工作壓力大,口味上追求鹹、鮮、辣,久坐不動,使得每年體檢時醫生講得最多的就是:血脂偏高,要注意飲食和運動了。

血脂就是血液中所有脂肪類物質的總稱,包括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等。

總膽固醇

脂類物質不溶於水,需要與-類特殊的蛋白質(脂蛋白)結合,形成可溶於水的複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被轉運和代謝。因此,總膽固醇(TC )就是各種脂蛋白含有的膽固醇的總和,約佔血漿總脂的1/3。

甘油三酯

又稱中性脂肪,約佔血漿總脂的1/4。

磷脂

約佔血漿總脂的1/3,主要有卵磷脂、腦磷脂、絲氨酸磷脂、神經磷脂等,其中

70% ~ 80%是卵磷脂。

遊離脂肪酸

又稱非酯化脂肪酸,佔血漿總脂的5% ~ 10%,它是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有專家表示,常吃這種食物,不出15日高血脂居然不見了!

血脂的來源有兩條途徑:外源性和內源性。外源性,是指我們吃進去的富含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奶油、肝臟等。內源性,是指由體內自身合成,例如,甘油三酯在肝內合成,膽固醇主要在肝臟和小腸黏膜合成。

正常情況下,當我們攝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後,腸道內的血脂水平升高,肝臟合成的內源性脂肪量就會減少。相反,如果減少外源性脂肪的攝入,人體的內源性脂肪就會增加,就避免了人體內血脂水平偏低的情況。兩種機制相協調,使人體的血脂水平始終保持在平衡、穩定的狀態。

膽固醇也有好壞之分

不要一聽到膽固醇就"談虎變色",其實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是有好壞之分的。

"好膽固醇"

即高密度脂蛋白(HDL )。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將周圍組織多餘的膽固醇送回肝臟處理,排出體外。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動脈壁被膽固醇囤積的機會就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就隨之下降,可防止心腦血管病。所以,HDL 及其膽固醇(HDL-C)升高被認為是好事。

"壞膽固醇"

即低密度脂蛋白(LDL )。當您吃下過多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時,血液中的LDL就會升高,它從肝臟攜帶膽固醇到全身組織,在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危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會在血管壁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發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所以稱LDL 為"壞膽固醇"。

有專家表示,常吃這種食物,不出15日高血脂居然不見了!

"提高"和"降低"是我們對膽固醇的基本判斷,"提高"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指將低密度脂蛋白降下去。

有專家表示,常吃這種食物,不出15日高血脂居然不見了!

飲食中可以補充黃花草油酸成分化合物。平衡人體脂肪酸,可打破脂肪酸失衡狀態,其中所含的亞油酸、亞麻酸豐富,對血管清潔和疏通,降低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與植物甾醇相結合從根源上雙向調理血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