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也有難過之時:被戴綠帽,還無權處置,人生"惟有以淚洗面"

提起日本天皇,從明治到昭和時代,君臨萬民,高高在上,好不威風!如果不是在二戰中失敗,昭和天皇與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的合影公之於眾,人們真以為天皇如同天上的"玉皇大帝"。

說到近代,由於維新人士的高捧,要求軍人、學生、平民百姓以忠君愛國為己任,一時間天皇成了所有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為天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成了廣大軍人的自覺行動;為天皇而學習,報效國家,成了每個學子的神聖使命。內村鑑三為1891年東京第一高等中學的英語老師,他本信奉基督教,故而在學校舉行的教育敕語"安奉大典"上,為捍衛憲法賦予公民的"良知自由",堅決拒絕校長要求全體師生向天皇御筆行鞠躬禮,認為行禮與"崇拜偶像"無異,這有違基督教。內村的行為很快釀成軒然大波,遭到社會上包括哲學家及教育家在內公知分子的強烈抵制,他們認為遵從天皇是最基本的世俗義務,應超越任何宗教信仰。

天皇也有難過之時:被戴綠帽,還無權處置,人生

其實,將天皇捧為神君古已有之。十八世紀的日本思想家本居宣長就曾指出,天皇扮演著連接現世與精神的角色。同時期的思想家會澤正志齋更強調,天皇是日本的象徵。由此可見天皇在日本至高無上的地位。

既然天皇在日本備受崇拜,則歷史為何記載第107代天皇後陽成天皇"惟有以淚洗面"呢?以天皇所享有的無與倫比的威權,誰會膽大包天給天皇"穿小鞋"呢?就這個話題,讓我們穿越歷史去一探究竟。

天皇也有難過之時:被戴綠帽,還無權處置,人生

天皇也有"落魄鳳凰——不如雞"的時候

恰如《增廣賢文》裡所寫,"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意貓兒雄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別看天皇在遠古和近代威風八面,受到臣民無限崇拜,然而天皇畢竟也是人而非神,故而也有落難、失勢的時候,這就叫生不逢時。

1467-1477年,建於公元八世紀、融寺院與豪宅於一體的歷代天皇居所京都在應仁之亂中毀之一炬,此後一百多年,天皇窮困潦倒,個別天皇去世後甚至連下葬的錢都沒有,足見天皇落魄的程度。

戰國後期,隨著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相繼亮相,多年來混戰局面逐漸穩定下來,天皇及皇室的財政拮据狀況才得以緩解。

豐臣秀吉出身寒微,為樹立威權,對天皇尊敬有加,還組織上千人的遵古禮聚樂第行幸,由此讓天皇很受感動,以致於當場以黃金及金銀珠寶還幸。

不過秀吉歿後,繼之而起的家康就沒有好臉色相待了,這時的後陽成天皇只有步步小心,以防不測。然而防不勝防,最終還是未能躲過家康的強勢干預。

一直以來,天皇都作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象徵而存在,亦是有力大名或武士利用的工具。而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天皇就成了被遺忘的對象,有時生活還不如普通人,那種滋味情何以堪?而每每此時,天皇只有將苦水往肚子裡咽

天皇也有難過之時:被戴綠帽,還無權處置,人生

宮女與人私通,天皇過問竟遭到強勢干預

1600年德川家康取得關原大戰決定性勝利後,為取得統治合法性,在向天皇提供財政支援的同時,亦索取"徵夷大將軍"封號,而後著手建立一套森嚴的等級制度,一切妥當之後,於1605年退居二線。

不過,儘管家康從將軍最高寶座上退下來,卻並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當起了"綠葉",在幕後操縱政局,一直到1616年去世。

這樣但凡涉及大名、天皇、武士等國家事務,家康都要插手,而其子秀忠也就唯乃父馬首是瞻。

1609年(慶長14年),也即家康退位4年後,天皇后宮發生一起讓後陽成天皇惱羞成怒的事,一名宮女竟然背對著天皇,與年輕的朝廷公卿私通,這讓天皇很沒面子,一般男人都受不了,何況天皇?

惱怒之餘,後陽成天皇決定對通姦者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就在他磨刀霍霍,準備對年輕男女處置的時候,他擔心的事發生了,只見家康反客為主,施加壓力,要求親自過問此事,這樣事件的主導權就不屬於天皇,也就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想到堂堂天皇竟然連家事都被外人干涉,束手無策,不由悲從中來,鬱悶難當,遺憾之餘,"惟有以淚洗面"。

自古以來,日本天皇在政治上大多舉足輕重,權力至上,無人敢欺君犯上,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今非昔比。而今的後陽成天皇乃至1868年前的孝明天皇,如同寄人籬下,難以擁有決策權,天下歸德川氏所有,一切事務包括皇室內事都要受到擺佈,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能忍"惟有以淚洗面"。後陽成天皇的無奈由此可見一斑。

天皇也有難過之時:被戴綠帽,還無權處置,人生

天皇讓位須得外人許可,自己卻做不了主

"惟有以淚洗面",一個"惟"字,表明後陽成天皇的無奈之舉並非絕無僅有,而是具有連續性。由於家康一心要成為超過天皇的"聖人",故而對後陽成天皇以至未來天皇的壓制將不可避免地接二連三地發生。

受"宮女私通事件"的影響,後陽成天皇無心再當天皇,雖然此時他才38歲,卻透露了想要讓位的想法,而家康對此不以為意,要他不要有這個念頭。

後陽成天皇得悉後,又立即讓傳奏帶話給家康,言辭懇切,希望讓位不要延期,家康便許以1610年3月為其舉行退位儀式,誰知到了閏二月,家康之女市姬過世,於是要求繼續延期。面對家康一再拒絕,後陽成天皇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強忍心中的不快。

這樣,一直拖到兩年後,後陽成天皇的讓位儀式才真正舉行。之所以天皇讓位儀式須仰賴幕府,不僅在於德川氏大權在握,要徵得其同意,還在於天皇及皇室囊中羞澀,負擔不起費用。

儀式進行時,家康不僅隨心所欲地控制局面,還順勢向天皇及朝廷"建議",要求天皇及朝廷公卿注重學問修行,潛心研究禮法等,言下之意,就是要其莫問政治,"

如有上述之故,須交由武家處分"。

天皇本身就是政治符號,與政治密不可分,然而事實上天皇不僅大小政事聽命於幕府,還被家康強行規定不許過問政治,這就把天皇的地位一降再降,簡直與天皇的本義大相徑庭,對此,後陽成天皇如何不"悽悽慘慘慼戚"?

天皇也有難過之時:被戴綠帽,還無權處置,人生

《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的出爐,使得天皇及朝廷更在幕府的掌控之中

為進一步控制天皇及朝廷,家康可謂殫精竭慮。1615年一套有針對性的法令制度《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橫空出世,此後,後陽成天皇也"惟有以淚洗面"了。

這套法令共計17條,條條切中要害,使得天皇及朝廷完全掌控於幕府股掌之間。根據法令,朝廷公卿的任命及其封地,都由幕府來決定;天皇必須安排一子嗣住到德川家廟中,充當人質;幕府有權派官員住進京都的"二條城",以監視皇室的一舉一動。

另外,法令再次強調天皇及朝廷公卿要以研修學問為主,其他一切與政治相關的問題勿要觸碰。"天子諸藝能之事,第一御學問也",明文規定天皇只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而不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唯有幕府可以對國內外軍政大事做出決定和部署。

《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的出臺,一來使得朝廷喪失了財政大權,大小開支全由幕府說了算;二來天皇要與骨肉分離,不得團聚,相思之苦不言而喻;三來只管做學問,天皇豈不成了沒用的"書呆子"?追本溯源,天皇才是國家的最高統帥,才有權對國家的大政方針進行決斷,憑什麼武家越俎代庖,凌駕於天皇之上?然而"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後陽成天皇雖貴為天皇,卻毫無權力可言,箇中心酸說與誰人聽?"惟有以淚洗面"。

就在《法度》出臺後不久,家康與後陽成天皇相繼於1616年、1617年去世,前者活到了7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算是心滿意足地走了;後者活到46歲,還沒到"天命之年",應該是鬱鬱而終。

天皇也有難過之時:被戴綠帽,還無權處置,人生

結語

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內憂外患,幕府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在勤王志士的挽救下,天皇終於擺脫德川幕府267年羈絆,並迫使其"大政奉還",這樣天皇才得以由幕後走到臺前,統領國家進行一場維新變革,並在短時間內取得輝煌成果,成了萬眾敬仰的君王,再也不是過去任由武家宰割的"可憐蟲"。

遙想德川幕府初期,後陽成天皇"惟有以淚洗面"的慘況,日本天皇的神秘面紗得以揭開,並非人們想象般高不可攀,而是一副讓人動容的君王形象。

出於加強幕府統治的需要,德川家康步步緊逼,對天皇及朝廷不斷施加壓力,諸如"宮女私通"這樣的小事都要過問,這就彰顯了德川幕府對權力的追逐何等強烈。

此後,家康又在天皇讓位上做文章,並醞釀以法令的形式對天皇加以約束,這樣包括後陽成天皇在內的以後任何一位天皇都成了幕府的監控對象,對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遇,難怪後陽成天皇"惟有以淚洗面",身陷囹圄,形勢太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