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公眾考古學圖書的前世今生(終篇)

點擊閱讀第一篇:

點擊閱讀第二篇:


增訂版意義何在

通過編輯出版一本書稿而對一個學科專業的認知發生顛覆性變化,並由此找到自己選題策劃的方向,我與《中國考古大發現》的故事就是一個範例。事實的確如此。有了這本書,才有了後來我在畫報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文物考古選題板塊,才有了《最新考古大發現——中國最近20年32次考古新發現》《劍橋插圖考古史》《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發現》,才有了後來的《中國考古謎案》《世界考古謎案》《疾病考古學》《曹操墓事件全記錄》《中華國寶圖典》《世界遺產圖典》,以及現在齊魯書社的《中國考古大發現》(增訂本)、《世界考古大發現》等成系列的選題產品線。所以,我要在此感謝龔良和楊冬梅夫婦,感謝有關書稿的作者或翻譯者郭小凌、耿建軍、後曉榮、劉尊志、賀雲翱、劉慶柱、王子今、劉興林等師友,是他們的竭誠合作和鼎力支持,才成就了這些圖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比如《劍橋插圖考古史》,它於1999年出版上市,在當時分管發行的社領導劉傳喜的運作下,該書一次發行10000多冊,我2000年所承擔的經濟指標就此超額完成,並且從此再也不用為完成社裡下達的經濟指標犯愁了,因為本書以及其他後續文物考古選題板塊和“劍橋插圖系列”圖書,陸續推出且不斷再版加印,年終結算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行文至此,肯定有讀者會問,你在山東畫報出版社幹了20多年,策劃出版了數以百計的一般書選題,轉崗到齊魯書社後,為何要炒以前在老東家吃過的冷飯呢?答案很明確:無論是“大發現大發明”書系,還是“中外故事”叢書,山東畫報出版社與作者簽訂的出版合同都已經遠遠超過了有效期,此其一;有關書系和叢書,經過時間、讀者和市場的檢驗,證明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修訂再版的價值,此其二;齊魯書社的一般市場書基礎比較薄弱,但原創一般書出版週期過長,需要一些短期能見成效的圖書品種,此其三。

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有關書系或者叢書,策劃伊始,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能收能放的開放體系——先推出幾本探探路子,若反應好就繼續,反應不好就停下或掉頭。齊魯書社新近推出的“大發現”書系4本,面世後的初步反應還不錯,兩種發售近2000冊,兩種發售近1000冊,其中的《中國地理大發現》(增訂本)《世界地理大發現》(修訂本)和這本《中國考古大發現》(增訂本)噹噹網歷史類新書排名前300名,其開卷數據的銷售數量也持續增加,有多家外國出版社對其外文版權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其中英文版已經輸出到加拿大。

考古新發現的增益補充

關於齊魯版增訂本《中國考古大發現》,有必要再囉嗦幾句。山東畫報1999年版《中國考古大發現》出版上市後,先後再版2次,連續加印8冊,累計發售30000餘冊;被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重點推薦介紹一次,被臺灣《歷史》雜誌專文推薦介紹一次,被不法書商和出版社盜版侵權一次。時隔20年,齊魯書社又傾心打造推出的該書增訂版,共收入中國近代考古學誕生以來的全國各地重要考古發現32處、文章32篇,按照考古發現對象所處的歷史時代先後為主線排列,儘量覆蓋中國全境和考古發掘的各個門類。主編為南開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尊志教授,分篇文章撰稿者近20人。

該書內容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選自龔良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考古大發現》,一部分選自許虹等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版《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一部分為重新組稿的原創稿件。其中,後面兩部分內容是對畫報版《中國考古大發現》極大增益與補充——新增1980—2018年38年間中國境內的最新重大考古新發現,包括眾說紛紜的河南西高穴曹操墓、揚州曹莊隋煬帝墓,萬眾矚目的南昌海昏侯劉賀墓和張獻忠沉銀的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以及社會知名度不高但學術科研價值很高的陝北石峁遺址、湖北石家河遺址、黑龍江渤海國墓群等的發掘與發現。

中國近代考古學誕生於1921年安特生髮現仰韶文化,上承宋元明清以來的金石學,同時吸收借鑑了近代西方考古學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以中國考古學家主持進行的河南安陽小屯殷墟與山東章丘城子崖遺址的發掘為標誌,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近百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將考古發掘與文獻研究相結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本書所涉及的考古大發現,是對中國考古發掘與發現的重要成果的一次比較集中的通俗化表達,不僅補寫甚至改寫了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史前史,而且以點成線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近代考古學產生髮展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