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什麼是十惡、十善?

世間的善惡行為很少是絕對的,有時候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惡夾雜,讓人很難分辨清楚。

所以佛在《十善業道經》中,為我們講說了善惡行為的區別標準:“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意思就是說要從結果上來判斷行為的善惡,令人招感善業的就是善,招感惡業的就是惡。

佛教常識:什麼是十惡、十善?

善惡行為雖然千差萬別,但最基本的無外乎十種惡行和十種善行。下面先說十惡:

一、殺生。就是以噁心故意殺害有情生命。有殺他的心,也有殺他的準備和行為,不是誤殺。

二、偷盜。就是通過騙取、盜取、搶劫、霸佔、私吞等種種手段,將他人的東西佔為己有的行為。有盜心、知道是別人的東西、有盜竊的動機和準備,並且不是誤取,這就構成偷盜行為。

三、邪淫。就是對合法伴侶之外的人行淫。包括對他人的妻子或父母姐妹行淫、不於正道行淫、在不合時宜的時期行淫、在寺廟或者佛塔旁邊行淫。

四、妄語。就是故意編造謊言欺騙別人。包括自己欺騙別人、教唆別人說謊、通過暗示、點頭、手勢等表現方法達到欺騙目的,這都屬於妄語。

五、兩舌。

就是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故意歪曲事實,挑撥離間他人之間的關係,意圖製造矛盾,挑起他人爭鬥。

佛教常識:什麼是十惡、十善?

六、惡口。就是言語粗魯。包括詆譭、誹謗、中傷、諷刺、挖苦、攻擊、咒罵等尖酸刻薄、傷害他人的言語。

七、綺語。就是花言巧語。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向人說恭維諂媚的言語,或者說的是誨淫誨盜、知見不正的言語,引起他人的邪思邪念。

八、貪慾。對別人擁有的財富、地位、名望、事業、家庭等等一切,都想佔為己有,什麼好的東西都想得到,這就是貪慾。

九、嗔恚。就是因為不如自己的心意,對他人怨恨惱怒而生起傷害他人的心。

十、邪見。就是否則正法,拔無因果的一切邪知邪見。

佛教常識:什麼是十惡、十善?

以上就是佛教常講的“十惡”,與之相反的,就是“十善”: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貪;九、不嗔;十、不邪見。

十善和十惡,都是由我們的身、口、意造作而成的業果。其中的殺生、偷盜、邪淫屬於身業;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屬於口業;貪、嗔、痴則屬於意業。明白了這些標準,我們就要嚴格落實在生活實踐當中,諸惡莫作,諸善奉行,這才是佛弟子應當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