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超入圣域,大中至正

《传习录》引言

【原文】

先生于《大学》①“格物”②诸说,悉以旧本③为正,盖先儒④所谓误本者也。爱⑤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侠圣人而不惑”⑥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⑦。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⑧。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⑨,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⑩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⑪,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遁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⑫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注释】

①《大学》 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经一章,传十章。程颐以为“入德之门”(《二程遗书》);朱熹以为“修身治人的规模”(《朱子语类》)、“定世立教之大典”。绍熙元年,朱子以《大学》、《论语》、《孟子》与《中庸》为《四书》,为以后儒学之基本典籍。朱子以为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亦有以为子思所作者。

②格物:“物”即“事”。朱子解“格”为“穷”,阳明解“格”为“正”。朱子于《大学》中所补之格物段落见于【评价】。

③旧本:指“十三经”《礼记》之《大学》篇,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程颐、程颢及朱熹认为《礼记·大学》有讹误,故改易其章句。明以后,科举考试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故称郑注孔疏《礼记·大学》为旧本。

④先儒 指程颢、程颐(并称二程)和朱熹。

⑤爱 ,即徐爱(1488—1518年),字曰仁,号横山,余杭马堰横山村人(今属浙江)人。举正德进士,官南京工部郎中。从王守仁游,守仁器之。娶守仁妹为妻,英年早逝。阳明尝曰:“曰仁,吾之颜渊也。”(颜渊卒年三十二,徐爱卒年三十一)

⑥俟圣人而不惑:语出《中庸》第二十九章

⑦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仪表、衣着。

⑧二氏:指佛家与道家,亦即所谓“佛老”。

⑨居夷三载:正德元年二月,太监刘瑾柄政。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以谏忤旨下狱。阳明上疏抗救,亦下诏狱。已而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春至龙场,五年升江西庐陵县知县,前后在贵州三年。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居民尚未开化。阳明始教之筑土架木以居,故称曰夷。

⑩炙:近也。亲受教曰亲炙。

⑪謦欬(qing kài ):原为咳嗽声,此处引申为言笑。

⑫牝牡骊黄:牝牡 (pìn mǔ岳聘母),雌雄。骊,黑色。 这里与“千里”(即是否具有行千里的能力,指更深层次,指事物本质)相对,指事物表象。语出《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又见于《列子·说符篇》,秦穆王使伯乐求马,使者报以牝而黄。使人取之,则牡而骊,穆公不悦。

伯乐叹谓人只见其外而不见其内,见其粗而不见其精。及马至,果千里之马。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的各种说法,均以旧本,亦即前贤所说的误本为标准(认为是正确的)。我刚听说甚觉意外,继而产生怀疑,最后,我用尽心力去思考,(把旧本和程朱新本)互相对照分析,并就正于先生。方才发现,先生的主张就好像水性冰冷、火性炎热一样(完全是实实在在的见解),(正如《中庸》所言)即使是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对此产生疑问。先生天资聪颖,然和蔼可亲,为人坦诚平易,平素不修边幅。早年,先生性格豪迈洒脱,曾热衷于赋诗作文,并广泛深入的研究佛道两家学说。所以,时人一听说他的主张,都把它看做是异端邪说,也不去深入考究。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贬居贵州龙场的三年中,先生处困养静,惟精惟一的功夫,已经步入圣贤的境界,(他的学说)完全是博大而正统的学问。我时刻受先生之教诲,觉得他的学说,刚接触似乎很容易,但研究愈深入就觉得愈发崇高;初看好象很粗疏,但钻研愈仔细就觉得愈发精细;刚接近仿佛很浅显,可探求愈深入就愈觉得没有穷尽。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轮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学者,有的与先生仅有一面之缘,有的只是听说他的名字与学说,有的怀着蔑视、恼怒的心情,就想在立谈之间,依据传言所说,妄加猜想,如此怎么能深谙先生的学说呢?跟从先生游学的人士,听先生教诲,常常得到一点而遗漏两点,这就如同相马时只注意马表面的牝牡黑黄,而忽略了能否驰骋千里的本质特性。因此,我谨把平时所听到的全都详尽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志奉上,以便考核校正,不负先生教育之恩。


传习录: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超入圣域,大中至正


传习录: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超入圣域,大中至正


传习录: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超入圣域,大中至正


传习录: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超入圣域,大中至正


传习录: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超入圣域,大中至正


传习录: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超入圣域,大中至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