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魏徵曾用此話來錚諫李世民,夯實了大唐千年基業。此話乾隆曾御筆提來,時時自省,以矯驕妄,現其真跡碑刻仍立於薊縣獨樂寺內,留警後人。此話對時下每個人來說也確是一劑處世良方。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傲不可長: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人一旦染上驕傲,難免自以為是,閉目塞聽,再聰明的人也要變得愚蠢。目空一切,剛愎自用,阿諛奉承之詞則競相而進,於是忘乎所以,脫離實際,而且本來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會毀損。反之,謙和有禮,待人以誠的人,受人尊敬,居於廟堂,卻能胸懷曠達,虛懷若谷,從諫如流,自然耳聰目明,順應人心。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欲不可縱:人不可能沒有欲求。人對自己的欲求,不能不加以節制但卻又很難節制。“欲不除,如蛾撲燈,焚身乃止。”人一旦萌生貪慾將日益膨脹,最終滑向罪惡的深淵。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心不貪,手自然不會亂伸。安身立命,齊家治國,豈不快哉。

志不可滿:人需要立志,即為實現一個理想而堅持奮鬥。志與欲不同,孫中山先生勸導青年立志,說“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要做大事就是“志”,要做大官就是“欲”。一個立志高遠的人,堅毅執著地為宏偉目標而奮進不息,就能拒絕個人名利,不會沉湎於一時成就。一旦“志滿”,或目標降格以求,或不能實事求是,或不能與時俱進,傲、欲、樂之類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志不可滿”可以為“四不”之綱。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樂不可極:求樂也是人的一種本能,但古人早就告誡我們:樂極生悲。“樂”不單指聲色方面的感官享受,更包含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理性麻木。樂極之人,必然喪失生命活力,即使危機四伏也視而不見,一旦危機迭起則無能為力。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其實只是一理,凡事可為而必不可逾度,懂得節制之道也可稱大智慧了。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從無知到有知,一方面要經過世事的磨練,另一方面還要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意志品質等方面下功夫。從這些俗語中汲取智慧營養,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彎路。

因為滋長驕傲思想,就會剛愎自用,目空一切而脫離群眾;放縱私慾,就會忘乎所以,任意胡為而不可救藥;滿足志向,就會固步自封,不求進取而消磨鬥志;過分享樂,就會樂而忘憂,困於所溺而招致災禍。這句俗語給出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四個方面的勸戒,它像一座長鳴的警鐘,時時地在耳邊敲響。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這句俗語是一句令人深思的警世之言。古人的寓言中對這種現象多有描述。莊子的《秋水》篇中寫出“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但“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才改變了驕傲的樣子而望洋興嘆;列子的《說符》中的“齊人攫金”,寫出一個齊國人在街市上,進至賣黃金的商店,抓了金子就走,當場被差役捉住,審問時,他卻說:我一心只想金子,抓取金子的時候,兩眼只看到金子,根本沒看到人啊;另外在《湯問》中的“薛譚學謳”,寫出薛譚向當時著名歌唱家秦青學唱歌,還沒等學成就認為自己已經學完秦青的全部技藝,並請辭行回家。

在為他餞行時,秦青高歌一曲,聲震林木、響遏行雲。這時薛譚才知道相差過於懸殊,懇請繼續學習。此後,他一輩子再不敢提回家的事了;《韓非子》中的“紂為象箸”,寫出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耽於淫樂之中,結果是國亡身死為天下笑。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物壯則老。人們應該學會保持謙虛謹慎,得意了也不要忘形。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定型化的俗語,確是一句名訓。如果能戒之勿忘,人們一定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減少困惑,即使不能建功立業,也能活得坦然、踏實和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