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魏征曾用此话来铮谏李世民,夯实了大唐千年基业。此话乾隆曾御笔提来,时时自省,以矫骄妄,现其真迹碑刻仍立于蓟县独乐寺内,留警后人。此话对时下每个人来说也确是一剂处世良方。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不可长: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人一旦染上骄傲,难免自以为是,闭目塞听,再聪明的人也要变得愚蠢。目空一切,刚愎自用,阿谀奉承之词则竞相而进,于是忘乎所以,脱离实际,而且本来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毁损。反之,谦和有礼,待人以诚的人,受人尊敬,居于庙堂,却能胸怀旷达,虚怀若谷,从谏如流,自然耳聪目明,顺应人心。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欲不可纵:人不可能没有欲求。人对自己的欲求,不能不加以节制但却又很难节制。“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人一旦萌生贪欲将日益膨胀,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心不贪,手自然不会乱伸。安身立命,齐家治国,岂不快哉。

志不可满:人需要立志,即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坚持奋斗。志与欲不同,孙中山先生劝导青年立志,说“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要做大事就是“志”,要做大官就是“欲”。一个立志高远的人,坚毅执着地为宏伟目标而奋进不息,就能拒绝个人名利,不会沉湎于一时成就。一旦“志满”,或目标降格以求,或不能实事求是,或不能与时俱进,傲、欲、乐之类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志不可满”可以为“四不”之纲。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乐不可极:求乐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古人早就告诫我们:乐极生悲。“乐”不单指声色方面的感官享受,更包含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理性麻木。乐极之人,必然丧失生命活力,即使危机四伏也视而不见,一旦危机迭起则无能为力。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其实只是一理,凡事可为而必不可逾度,懂得节制之道也可称大智慧了。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有知,一方面要经过世事的磨练,另一方面还要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等方面下功夫。从这些俗语中汲取智慧营养,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

因为滋长骄傲思想,就会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而脱离群众;放纵私欲,就会忘乎所以,任意胡为而不可救药;满足志向,就会固步自封,不求进取而消磨斗志;过分享乐,就会乐而忘忧,困于所溺而招致灾祸。这句俗语给出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四个方面的劝戒,它像一座长鸣的警钟,时时地在耳边敲响。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这句俗语是一句令人深思的警世之言。古人的寓言中对这种现象多有描述。庄子的《秋水》篇中写出“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才改变了骄傲的样子而望洋兴叹;列子的《说符》中的“齐人攫金”,写出一个齐国人在街市上,进至卖黄金的商店,抓了金子就走,当场被差役捉住,审问时,他却说:我一心只想金子,抓取金子的时候,两眼只看到金子,根本没看到人啊;另外在《汤问》中的“薛谭学讴”,写出薛谭向当时著名歌唱家秦青学唱歌,还没等学成就认为自己已经学完秦青的全部技艺,并请辞行回家。

在为他饯行时,秦青高歌一曲,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这时薛谭才知道相差过于悬殊,恳请继续学习。此后,他一辈子再不敢提回家的事了;《韩非子》中的“纣为象箸”,写出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耽于淫乐之中,结果是国亡身死为天下笑。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物壮则老。人们应该学会保持谦虚谨慎,得意了也不要忘形。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定型化的俗语,确是一句名训。如果能戒之勿忘,人们一定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减少困惑,即使不能建功立业,也能活得坦然、踏实和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