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诛杀的几个侄子都是谁?

天高云淡任心遨游


在资治通鉴中有相关记载:”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 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 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 ,仍绝属籍。”

大致意思就是: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 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 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 度,都因为受到牵连而被杀死,有些则被革除宗室的身份。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太宗皇帝在玄武门兵变后,大量排出异己,同宗族的李姓子孙大多都受到了牵连。

李世民迫害自己的10个侄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杀害了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在秦琼,尉迟恭等人的辅助下,逼宫成功,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李渊可能会劝谏李世民放过自己的10个孙子。但是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对于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来说,他们的父亲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甚至如果他们顺利长大,对权力有了欲望之心,他们会想到,如果不是李世民谋权篡位,作为太子李建成子嗣的他们,才是这李唐天下原本的主宰。他们也许会叛乱,他们也许会起兵,总之,不安定的因素太多了。为了自己的统治,太宗皇帝不得不下狠手,除恶务尽。既然自己已经逼宫成功,他的大哥和弟弟都死在自己的手里,早已经背负了天大的骂名,又何必再多背负一点呢?历史上,因为君王手软,子侄辈造反的事业不是没有。例如,汉文帝刘恒继位的时候,他的哥哥刘长不服,居然计划谋反。失败后汉文帝不忍心杀自己的兄弟,就将他流放四川。刘长在路上绝食而死。后来,汉文帝就封刘长八岁的儿子刘安为淮南王。刘安长大后,一直处心积虑想谋反报父仇,事发后被汉武帝赐死。

如果当初汉文帝就处死了刘安,也不会有日后汉武帝登基以后,刘安计划谋反,差点搅乱朝局的这种事情发生了。何况当初只是一个刘安,而几百年后李世民自己面对的,是十个侄子啊,那威力,可不是一个当年刘安所能概括的。前车之鉴,所以对于自己的10个侄子,李世民必须铲除.

个人观点,补习勿喷。有想法的朋友,可以交流探讨一下。


湮灭的辉煌


玄武门之变之后,严格说被李世民诛杀的亲侄子是9个,而不是10个,更不是11.个。

怎么这么说呢?不是太子李建成有6个儿子,齐王李元吉有5个儿子,总计11个侄子吗?

其实不是这样。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死后,当然要斩草除根。

于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家眷全部带到,打算全部杀掉。

李世民的老爹李渊苦苦哀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孙子、孙女们。在苦苦哀求后,李世民还是发了善心的,决定只杀男丁,而把女眷、侄女们留了活口,充作后宫当奴婢,而且还把漂亮的齐王妃杨氏纳入自己宫中为妃。

李建成被杀的时候38岁,虽然他一共有6个儿子,但长子早逝,其余5个儿子分别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其中李承道在被逮捕后为了求得叔叔李世民放过他的母亲和兄弟们,自杀身亡。因此李承道不能算是被李世民诛杀的,而是自杀。李建成的其他4个儿子被李世民全部诛杀。

李元吉被杀的时候24岁,一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李世民把他们全部诛杀。

这样算来,虽然李建成有6个儿子,除去一个早逝,一个是自杀。真正被李世民诛杀的是4个,再加上李元吉的5个儿子,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李世民诛杀了9个亲侄子,而不是10个,更不是11个。


胡子教授


李建成被杀的儿子有:

次子安陆王李承道

三子河东王李承德

四子武安王李承训

五子汝南王李承明

六子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被杀的儿子有:

长子梁郡王李承业

次子渔阳王李承鸾

三子普安王李承奖

四子江夏王李承裕

五子义阳王李承度

“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资治通鉴》


天高云淡任心遨游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即公元626年7月2日的早上,天还没有亮,来觐见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进入了玄武门。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李世民已经带领手下将领埋伏在了周边,随时准备出击。


李建成与李元吉到了到临湖殿,感觉氛围不对,调转马头想跑,这时李世民闪出身来,在后面叫住了他们。


李元吉见势不妙赶紧搭弓射箭,要射杀李世民,但由于紧张竟未射中,李世民则还箭,直接射死了李建成,后李元吉在逃跑中被尉迟敬德射杀。 玄武门内的兄弟相残告一段落,可是更加血腥的屠杀才刚刚开始。


为了斩草除根,李世民钢牙一咬,下令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诛杀。六月初四日当天,李世民的十个亲侄子统统被处死。

李建成的儿子为:

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巨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儿子为:

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处理好这些侄子后,李世民又把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抢入了自己的后宫,不过一直没有给她名分,所以大家一直称呼她为齐王妃或是巣刺王妃(李元吉最后的谥号定为巣刺王),贞观八年为李世民生了幼子李明。


回过头来,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李世民跟父亲李渊达成了协议,实际上是逼迫李渊作出了决定: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紧跟着,李渊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影视猴子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2000多年封建历史,最为大家熟知的政变恐怕就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了,这场政变,让我们看到了在政治利益面前,亲情是那么地脆弱和无奈。

1、血腥无比的玄武门事变

公元626年,即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天下大定后,志得意满的唐高祖李渊正在太极宫的海池中优哉游哉地划船,和一旁的宰相裴寂、萧瑀等人谈笑风生,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离他不远处的玄武门内正发生着一场极其惨烈的政变。

李世民带着他的天策府众将和禁军们,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团团包围在玄武门内,最终亲手杀死一母同胞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诛杀两人只是开始,与玄武门事变同步进行的是对太子府和齐王府的进攻,最终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家眷全部被带到李世民面前,瑟瑟发抖。

李渊苦苦哀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孙子、孙女们,但是杀红了眼的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残忍地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所有的女眷全部充入宫中为奴婢。

李建成被杀的时候38岁,他一共有6个儿子,长子早逝,其余5个儿子分别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其中李承道在被逮捕自杀身亡,只为求得叔叔李世民放过他的母亲和兄弟们,还是太天真。

李元吉被杀的时候24岁,一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他们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李世民的侄子,很多人小时候李世民还抱过,另外这10个人中除了李建成的一两个儿子年龄稍大些,其他的都是几岁的孩童,甚至李元吉最小的儿子还未学会走路!

他们跪在地上哭喊的时候,李世民的心有多硬我们真的无法想象,无法身临其境!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女儿都被送入宫中,至少活下来了,后来也有相应的封爵,并出嫁,总算留下点血脉。

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和李元吉的王妃杨氏都出身名门,也活了下来,其中郑观音孀居长乐门,安心抚养李建成的女儿,孤苦一生,活了七十多岁;杨氏则被李世民收入后宫,这也是李世民被世人诟病的污点。

2、无奈的玄武门事变

唐初,以太子李建成为首和以天策上将李世民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已经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了,可以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世民为唐朝立下的功劳太大太大了,长安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等是李世民干掉的,整个大唐江山的北方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李渊都镇不住他,只能设立天策上将府才能安抚!

李渊依靠开国皇帝和父亲的两重身份才勉强压得住李世民,那么太子李建成作为未来的皇帝,他怎么可能压得住李世民?

所以摆在李建成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杀掉李世民,翦除天策上将府的影响,否则他的皇位肯定坐不稳。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要不成为皇帝,要不就成为皇帝的刀下鬼。

两人早就是生死之局,只不过李建成大概没有想到李世民动作这么迅速,他以为有李渊在,李世民不敢轻举妄动,事实证明他的政治警惕性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世人可能也没有想到李世民会这么狠心,对于他的10个侄子,完全有更好或者更有人情味的处理方法,但是他选择了最残忍的,真可谓无毒不丈夫!

玄武门之变是封建历史中宫廷斗争的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在生与死的利益面前,亲情如同白纸一样脆弱,唐朝如此,封建历史如此,现在的世界同样如此!


荣耀历史


李建成的儿子为:\r\r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巨鹿王李承义。\r\r李元吉的儿子为:\r\r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历史地理的那些事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共杀了十个侄子,其中包括哥哥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弟弟李元吉的五个儿子: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是:

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

六子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五个儿子:

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 三子,普安王李承奖, 四子,江夏王李承裕, 五子,义阳王李承度。


本昌谈历史


  众所周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就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直奔皇位而去。然而老皇帝李渊却表示:退位可以,但请求李世民必须放过他的侄子们。起初,李世民被皇位冲昏了头脑,没多想就答应了这个条件。可刚坐上皇位就后悔了,毕竟“斩草要除根”,如今既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若不把他们的后代除尽,后患无穷啊。

  于是在六月四日,秦王府的两队人马朝东宫和齐王府飞驰而去,转眼间十名皇族子弟在绝望的哭嚎中死去,史册只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却没有记下年龄,但他们大的至多刚满弱冠之年,小的可能还在牙牙学语。

李建成被杀的儿子有:

次子安陆王李承道

三子河东王李承德

四子武安王李承训

五子汝南王李承明

六子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被杀的儿子有:

长子梁郡王李承业

次子渔阳王李承鸾

三子普安王李承奖

四子江夏王李承裕

五子义阳王李承度

眼见太子和齐王的后代全部除尽,李世民的部将本想将他们府上人等全部杀绝,还是尉迟敬徳出来反对,认为两位元凶及其后代已经被诛杀,就不必再动手,否则无法安定人心。


小侃热剧


这道题里面的观点很多都是个人观点

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同,也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见

下面我就说说这道题的具体看法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没有问到

他只是很多历史书中所说到的就是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后

只是杀了自己哥哥和弟弟,很多家里人,但是他当时说的是自己的无奈之举

也是底下大臣的意思,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当李世民开始想选我们这边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做已经做好了当得到这个政权的时候,他会做一些什么行为

所以说这些行为不是当上皇帝之后才有的想法,至于智段历史

每个人的评价分享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李世民后来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非常成功的一个皇帝

有很多历史的功绩,但是他对自己的亲人这种残忍的手法还是被大家有所不认同的

但是史书上很多人没有提到这一点,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