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 e 上雲霄” 好果遠“嫁”千里


果農“ e 上雲霄” 好果遠“嫁”千里

蔡藝勇正在楊桃園裡採摘楊桃 陳逸帆 攝

3月22日訊 (邱丹燕 王一雄 郭 揚)仲春時節,走進雲霄縣下河鄉下河村。沿著山間小道,前往南嶺門山腳下的楊桃園。撲鼻而來的,是清新的草木味,還有淡淡果香。

  “這是昨晚客戶下的訂單,一百多斤。”今年46歲的蔡藝勇和老婆正在園中摘楊桃。個大鮮美的楊桃已快將兩個大籮筐裝滿了。

  “3月初至今,共賣出3500多斤楊桃,還算可以。”下河村脫貧戶蔡藝勇說,“今年本想努力一下,讓收入翻番,無奈遇到疫情,‘翻番’暫時沒辦法。但家裡最困難的日子已經過去,所以要保持信心和努力,爭取比去年好一點點。”

  “大家都在奔小康,我也想著趕緊跟上”

  蔡藝勇原是下河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他實現了脫貧。這與下河楊桃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作為楊桃種植“第一大村”,下河村種植楊桃歷史悠久,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楊桃。然而,早年因缺乏科學的引導和產業佈局,當地農戶各自為戰,下河楊桃產業發展一度陷入困局。2014年,下河村還成了省級貧困村。

  “十多年前,家裡也種楊桃。後來村裡楊桃太多,銷不出去。我只好放棄種植,到縣裡打些建築零工。”蔡藝勇談起家中情況,“父母年紀大,三個女兒小,都需要照顧。老婆有病在身,幹不了太多活。家裡就我一個勞動力。”

  “記得大女兒有一回生病,沒錢帶她上醫院,自己到山裡摘草藥治。不僅沒治好,還害女兒病情加重。後來實在沒辦法,向朋友借,十多個朋友一起湊了7000多元,這才上醫院把女兒的病治好。當時,7000多元相當於我兩年的收入。”回憶起心酸往事,蔡藝勇的眼眶有些發紅。

  改變,從2014年開始。那一年,蔡藝勇成為村裡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正值楊桃產業振興的關鍵期,下河村把產業發展與扶貧結合起來。“扶貧,得讓貧困戶發自內心地想去發展。我們把產業扶貧當成扶貧的重中之重,通過構建全村楊桃產業發展的大環境,帶動貧困戶自力更生。”下河村第一書記蔡勁松說。

  一開始,村裡鼓勵蔡藝勇複種楊桃,蔡藝勇很猶豫,擔心楊桃像以前一樣賣不出去。後來看到村裡全方位推進楊桃產業,鄰居的楊桃都賣得不錯,信心慢慢有了,在村幹部的幫助下,開始複種楊桃。

  “大家都在奔小康,我也想著趕緊跟上。”蔡藝勇說,“村裡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幫扶,讓我們自己走出困境。2018年開始,我的年收入增加到兩萬多元。”

  尋找現代農業“風口”

  “一部手機,一家微小店,一個二維碼。”採摘完楊桃,在果園中,蔡藝勇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脫貧“利器”,“2017年,我開始經營網店。有了網店,市場開闊許多。”

  近年來,雲霄縣電商辦推行“一戶一店一碼”電商扶貧模式,對有條件的貧困戶進行上門輔導,幫助大家開設“e上雲霄”電商平臺下掛的手機微小店,蔡藝勇的網店便是其中一家。

  “一個微小店生成一個二維碼,各地採購商、消費者通過平臺訪問了解貧困戶的產品及產量後,點擊產品展示頁面的二維碼,就可進入貧困戶的微小店採購農產品。”蔡勁松介紹。

  同時,在各級各部門的幫助下,下河村推動合作社與“我有種”手機APP、微小店、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及順豐快遞就優質農產品團購進行簽約,構建楊桃網絡營銷體系,尋找現代農業“風口”。

  “為了讓消費者買得更放心,我村還聯合雲霄縣農業農村局開展楊桃產品溯源體系認證,確保‘一物一批一碼、源頭可追溯、流向可查詢’。”蔡勁松說,“全村楊桃產品可追溯已達70%以上,今年力爭達到百分百。”

  眼下,隨著視商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下河新農人認識並掌握直播與短視頻拍攝技巧,不斷為楊桃的銷售與品牌營銷拓展新路徑。

  抱團發展讓“楊桃村”實至名歸

  值得一提的是,訂單楊桃採摘之後,蔡藝勇並非自己發貨,而是挑往村口的雲尚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包裝和發貨。

  在雲尚果品合作社,只見1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5位村民正給楊桃包裝、裝箱,忙得不亦樂乎。“受疫情影響,前段時間,快遞相對緊張,我們一般會幫較困難的種植戶先發貨。”合作社負責人蔡偉煌介紹,“2月16日至3月21日,從我們這發出的楊桃大概25萬斤,最遠的發往新疆、內蒙古、黑龍江。”

  為破解種植戶單打獨鬥、互相壓價等難題,近年來,下河村組織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種植技術標準、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等,通過全產業鏈方式推進楊桃產業發展。

  目前,全村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8家,吸收農戶超900戶(包含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全村楊桃種植農戶的80%。經過抱團發展,“下河楊桃”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誌認證,下河村成為第三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據統計,下河村楊桃種植面積現有6800畝,年產量2萬噸,產值一個億左右。產業扶貧模式成效顯現,2018年,下河村實現脫貧摘帽,全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65人,全部依靠楊桃產業的發展實現脫貧。去年以來,這些脫貧的村民收入繼續保持穩定,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10000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