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杯”字的形成,起源于“抔”字,是双手合捧的意思,正如杯子的功能,捧水盛物。

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杯子发生了无数变化,每一次变化,也展现着那一时期的文化和社会风俗背景。

第一个阶段:椭圆形的耳杯

最早的杯子是椭圆形的,两侧有耳,又名耳杯,双手持耳捧起来用。

商周时饮酒的酒杯叫觚,青铜材质,有耳有把,后来一直到汉代,虽然杯子的材质经历过无数次变化,但整体形制,依然保持着耳杯形式。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汉代漆杯

汉代漆杯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汉代漆杯

汉代漆杯

第二个阶段:广口瓷杯

唐代以后,中国制瓷工艺达到完美,漆器杯子逐渐被瓷杯子取代,由于瓷器是通过拉制成型的,因而耳杯的形制就不适合了,杯子变成了圆形。

此外,伴随着汉代茶文化在唐朝的崛起和兴盛,不管是功能上,还是装饰上,杯子都和茶艺结下了不可分离的缘分。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最早出现的瓷杯是青瓷杯,后来才发展出白瓷杯,也是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最早“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

顺带一提,当时白瓷在民间广受喜爱,但实际上并没有被上层社会接纳,白瓷真正进入上层社会已经是元代了。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唐代邢窑茶碗

唐代邢窑茶碗

当时为了喝茶方便,杯子都是广口的,而且很大,反而更像碗。

不过,瓷器导热性很好,为了不烫手,大家就在杯子下面加了一个托盘,从此杯子多了一个亲密的伴侣,这也是后世三才盖碗的前身了。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有意思的是,自从杯子放弃了“耳”的设计之后,一直到清朝,瓷杯都没有考虑增加把手的功能,直到晚清,西方的马克杯传入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常见的瓷杯。

另外,唐代倒是发展出了另一种握持方式,就是把杯子的底做高,做成足,也起到了把手的功能,就是高足杯。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不得不说,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了朝代之一,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萌芽提供了沃土,是很多文化艺术形式的成型时期。

第三个阶段:为茶艺服务的小巧杯盏

宋代,中国的制瓷工艺达到顶峰,发展出了六大瓷窑体系,杯子的制作工艺也水涨船高。

为了迎合宋代点茶斗茶的风尚,杯子不为喝茶,而是更加注重赏茶,于是黑釉小巧的茶盏出现了。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宋徽宗曾特地写过一篇《大观茶论》,其中有句“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就是讲茶盏的地位。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宋汝窑天青釉碗

宋汝窑天青釉碗

相比较唐代以前的广口大茶杯,茶盏的口略微收束,杯身圆润小巧,十分适合握持。

我们今天常说的建盏,就是这一时期茶杯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不过,好玩的是,茶艺发展到明代,炒茶工艺进一步发展,原本粗糙的斗茶点茶被淘汰,茶艺又回归到泡茶的方式,适合品鉴茶汤色的白瓷又火了。

这算不算风水轮流转呢?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伴随着白瓷杯的崛起,景德镇崛起了,并引领了中国后世数百年的瓷器审美风尚。

第四个阶段:比茶杯更小巧的酒杯

明代算是杯子形制的一大分水岭,酒杯、茶杯、饭碗,各种器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茶杯开始比碗小了,酒杯开始比茶杯小了。

酒杯越来越小,其实是受酒蒸馏技术进步影响的。

明代普及了蒸馏酒技术,因为酒精度上去了,再用过去口径十几厘米的杯子,可能倒一杯都喝不掉,所以像武松那样一口气十八碗的海量,也只会发生在宋朝。

要是换成现如今的二锅头,别说打虎了,武松走出店门都难!

3分钟看完“杯子”的进化史!

清康熙马蹄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