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廣廉:形成中美關係新的壓艙石


  ——訪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秘書長龐廣廉

  編者按 中美關係是中國外交最重要的國際關係之一,中美貿易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貿易,也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貿易關係。目前,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兩國貿易的重點領域能源化工行業所受影響甚大。當前,新協議簽訂、新冠疫情暴發、油價暴跌等多因素交錯複雜。新階段,中美合作出現了哪些新變化,具有哪些新特徵?能源和化工企業應採取哪些新舉措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中國化工報特邀業內人士理性分析、精準判斷,以饗讀者。

  華盛頓當地時間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正式簽署,協議文本包括序言、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9個章節。同時,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隨著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簽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發佈公告稱,自2020年2月14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2:01起,美國3000億A清單加徵關稅從15%降至7.5%正式生效。自2018年3月9日,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加徵關稅以來,關稅成為兩國相互制衡的武器。截至2019年底,美國已經分4批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也同步作出加徵關稅回擊。對於能源產品而言,中國分別對進口美國的原油、液化天然氣、液化丙烷、液化丁烷、石油焦等產品加徵關稅5%~25%不等的關稅。此時美對華加徵關稅的階段性退坡,標誌著中美關稅之戰緩和,對採用美國產品作為原材料的中國企業來說,進口原材料的來源可選擇性增多。

  對於能源行業而言,協議將帶來兩個方面的影響。其一,中美能源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其二,加徵關稅退坡使得對美化工原材料進口保障性增強。未來兩年,中國將以2017年對美進口額為基準,增購20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能源產品、工業製成品、服務產品。在能源產品方面,原油、液化天然氣、石油產品及煤炭在2020年的進出口增加額不得低於185億美元,2021年不得低於339億美元。據海關總署數據,2017~2019年,中國對美國上述能源產品的進口總金額分別為66.56億美元、95.29億美元、41.10億美元。以2017年末為基準值,上述能源產品在2020、2021年需達到進口額251億美元、405億美元,以2019年末為基準,相應增量分別是209.9億美元、363.9億美元。

  對中國而言,原油和天然氣的進口依賴度一直很高。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聯盟認為,中美雙方此時在能源領域達成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另外,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船用燃料的含硫量將從3.5%降至0.5%,而2018年全國船用油的年消費量月2.8億噸。而進口美國的低硫原油可以更方便地生產低硫燃料油,以滿足IMO2020新規的要求。中國有能力也有意願完成協議中的進口量。

  進入戰略相持新階段

  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2019年,中國GDP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比上年增長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大約在2.3%左右,日本和歐元區的增速略高於1%,印度增長5%多一點,所以中國增長6.1%,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冠軍。2019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了10276美元,突破了1萬美元的大關。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5446億元,比上年增長3.4%。

  中國2019年的GDP已經是美國的2/3,和2018年的比例差不多,這是中美關係的一個質變臨界點。從歷史上看,任何國家的經濟實力如果逼近了美國的2/3,那麼美國將會把其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予以全方位打擊。特朗普政府2017年12月出臺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作為排名第一位的戰略競爭者,甚至提出中國是經濟侵略者。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摩擦的第一步目標是消除美國對華貿易的鉅額逆差,迫使中國按照特朗普的要求開放市場和調整經濟結構。在這一點上,這場貿易摩擦與歷史上的貿易摩擦有相似之處。而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追趕,令美國感到不安,美國於是運用 “301條款”等手段,以中國強制美國企業轉移技術等為藉口,通過限制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以及限制中國對美投資等對 “中國製造2025 ”進行打壓。

  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摩擦又是以制定有利於美國的貿易新規則為著眼點。它在這場貿易戰中以中國拒絕公平貿易、“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等為藉口,違反世界貿易組織準則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甚至濫用 “國家安全”,對中國企業在美正常投資和經營活動製造種種障礙和限制。這些做法實際上是要根據自身利益和需要來制定對美國單方面有利的國際貿易新規則。其主要目的不僅是要消除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而且要除去中國對美國主導和優先地位進行挑戰的能力。

  從合作中競爭到競爭中合作

  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的有選擇合作成為中美關係新常態。這意味著,過去兩國是合作中存在競爭,現在是在競爭中尋求合作。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雖然中美簽署了第一階段的中美經貿協議,但依然改變不了中美兩國將存續長期摩擦和競爭關係的現實。中美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任何協議都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就算是雙方在貿易方面的衝突暫時平息,在其他更廣泛的領域,甚至可能激化。隨著中國日益走向世界經濟舞臺中心,兩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歷史文化、發展階段、地緣環境上的不同,以及中美經濟的發展以及力量對比的變化,彼此之間的結構性競爭將成為常態,加上近年來中國更富進取性的外交政策,及不斷上升的全球影響力,過去建立在實用主義基礎上的中美關係遲早將變化。

  同時,美國的能源獨立使得美國有能力實現其過往無法實現的目標,也使得美國這一屆政府有能力撕下偽裝,實現其維持霸權地位的戰略利益,建立更加有利於美國經濟與貿易的規則,以期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因此,中美貿易摩擦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或是打打談談、妥協強硬的拉鋸戰和持久戰。

  美國政策調整形成現實壓力,促使中美經貿關係尋找新的平衡。中美現在進入戰略競爭的長期相持階段,兩國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係將持續很長時間。中美貿易摩擦將只是兩國戰略競爭長期相持階段的組成部分,其他還包括國家安全、南海等方面。中美戰略競爭特別表現在高科技領域,美國想方設法阻止華為及其5G技術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應用和發展就是一個例子。

  中美關係可能走向半脫鉤。兩國之間儘管有分歧,也有摩擦,但基於共同利益的合作始終是兩國關係主流。同時,中美兩國的相互依存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果美國完全切斷中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其自身利益也會遭受重大損失。特朗普政府的這些行動將使中美關係走向部分脫鉤,主要涉及高科技、兩軍交流和學者交流等方面。中美兩國社會制度、價值觀、歷史文化背景不同,是深層原因。其次,中美兩國核心國家利益不同,是現實原因。最後,中美兩國在國際體系中的位置是結構原因。所以,對中美關係摩擦和競爭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中美貿易形勢未來可期

  2019年,中美石化貿易總額約410億美元,佔全年石化行業對外貿易總額7100億美元的5.8%。其中,自美國進口175億美元,向美國出口235億美元(注:2019年12月份數字為預估數字,所以全年數字會和實際結果有一些出入)。2018年中美之間石化行業進出口額546億美元,佔石化行業對外貿易總額7433億美元的7.35%,順差不到20億美元,還大幅下降了25.5%。2017年,石化行業的中美貿易額為476億美元,佔石化進出口總額5834億美元的8.1%。其中,自美國進口225億美元,向美國出口251億美元。2014~2016年,中美兩國間的能源及化工產品貿易總額分別達456.32億美元、423.16億美元、390.47億美元,貿易順差分別為85.40億美元、74.22億美元、56.03億美元。由於貿易摩擦的影響,2018年上半年大幅增長勢頭戛然而止。2019年的貿易額還不如2014年的水平。

  綜合分析來看,中美石化領域貿易反映了雙方所處能源化工產業鏈的不同位置:中國對美出口的石化產品大多為低附加值的初級加工產品,而中國自美進口的產品主要為化工原料和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化學品。以2017年為例,排在對美出口金額前5位的分別為紡織材料鞋面、皮革鞋面、輪胎製品、航空煤油、塑料/皮革鞋靴等,自美國進口金額排名前5位的產品分別為石油、液化丙烷、各類乙烯產品、液化天然氣和其他診斷或實驗用試劑及配置試劑/檢定參照物。在第一階段協議簽署後,預計2020年,進出口前幾位的商品可以參照2017年的產品類別。

  中美石化行業之間的相互投資最近幾年也有不錯的進展。在平衡中美貿易差的手段上,應當同時運用對美貿易和對美投資兩種手段。行業對美投資開始於對美磷肥貿易與投資互相促進,然後逐步開展對美上游投資,經驗學習促使中國民企走進美國化工下游行業和配套的物流基礎設施等,進而延伸至創新科技領域。美國對華石化領域的投資在中國的全部外資來源地中僅排第六。隨著中國逐步優化營商環境,埃克森美孚、陶氏、英威達等美國石化巨頭紛紛宣佈在華加大投資。相信,未來考慮到中國巨大的市場和消費潛力,會有更多的美國企業來華投資。

  能化領域合作或成突破口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從大選進程來看,2020年美國大選從2月3日開始,到11月3日結束。新總統將於明年1月份就職。特朗普總統為了贏得選舉,會在經濟發展、邊境安全和外交政策上做足文章,對華關係的改善會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能源是中美創造經貿關係新平衡的突破口。通過對中美能源石化等相關商品的國內市場、全球供應、美國出口供應能力及美國商品的競爭力測算,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別實現增加自美石化品與能源進口350億~420億美元。同時,雙方應積極在油氣上游開發、石化產品、化肥、輪胎及油氣基礎設施等領域形成相互滲透的雙邊投資,進一步鞏固中美雙方經濟利益,形成中美關係新的“壓艙石”。

  進一步改革開放是贏得中美貿易戰的關鍵。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聯盟曾對中國油氣市場化及油氣國企改革路徑作了詳細闡述,從近期下游零售市場開放後吸引多個跨國石化巨頭投資的事件看,國內工業體系的完整度和市場巨大的消費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石,開放更多石化領域吸引投資更能強健中國石化行業。

  石化貿易將在中美貿易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聯盟的測算,2020年從美國的產品進口將有如下潛力:原油自美進口潛力約230億美元;LNG自美進口潛力約40億美元;丙烷自美進口潛力約15億美元;乙烯/聚乙烯自美進口潛力約25億美元;化肥及原料(包括甲醇)自美進口潛力約10億美元;燃料乙醇自美進口潛力約8億美元。

  企業聯盟提出希望和建議

  在中美能源化工企業合作方面,行業組織也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國際交流和外企委員會以及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可以通過平臺或機制發揮重要作用。該聯盟對中美貿易關係提出了希望和建議:對國際社會,一是給予兩國在制定多樣的產業政策、科技體系和社會標準等方面更大的自由度;二是允許兩國使用精準的政策措施(包括關稅和非關稅措施)保護本國在產業、技術和社會政策方面的選擇,同時避免對貿易伙伴造成不必要或不對稱的負擔;三是建立一套經貿規則,防止任何國家採取經濟學家所說的“以鄰為壑”的政策。

  中美建交40多年來雖然風雨不斷,但隨著兩國經貿往來規模不斷擴大,中美關係持續深化,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格局。長期以來,中美經濟關係具有發展中國家對於發達國家的依附性特徵,是典型的“中心與外圍”關係。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在增長動力、外部市場、技術、標準、規則、貨幣本位、制度環境甚至能源安全等方面形成對美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的依賴。針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本著“以戰促和”的原則,中國唯有守住權利與義務總體平衡,堅持中國發展的權利,以中國廣闊的市場為條件,與美方建立起新的共同利益圈,以尋求相關利益集團的支持,改變貿易戰的走勢。在應對美國重寫WTO規則的基礎上,中國應引導重構有利於中華民族復興的全球貿易乃至全球治理的規則。

  針對行業,面對複雜多變的經營環境,石油石化企業應充分認識中美貿易摩擦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對內加快轉型升級,強化科技創新,優化調整結構,提升產品品質,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對外則要充分利用國家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的時機,融入國家戰略和部署,搶抓機遇,加快產業升級,優化海外佈局,必須提升競爭力。石化行業應冷靜思考,沉著應對。

  石化行業作為工業領域、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首先應增強創新能力。對美國石化產品加徵關稅,尤其是原來擬採取反傾銷措施的產品,我們可以辯證地視為機遇,瞄準高端石化領域和產品,針對重大關鍵技術、尤其是多年來嚴重製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創新力度,增強行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做大做強做優。

  其次應加快轉型升級。石化產業“低端產品擁擠,高端產品缺乏”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按照由石化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部署,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高端膜材料為主攻目標,加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力度,加快補短板,提升高端石化產品的配套能力。

  最後是要有長期思想準備。中美貿易摩擦和競爭將是長期性的。只要把每一家企業做強做優了、把我國石化產業做大做強了,真正實現了石化強國的目標,就能應對自如。事實上,我們已經具備這樣的基礎,也具備這樣的條件,廣大石化企業和企業家們也具備這樣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