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奮有新貌丨告別“打零工”實現“穩就業”商南打造群眾脫貧“硬支撐”

編者按:省政府2月27日批准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陝西所有貧困縣全部摘掉貧困帽子,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為進一步總結和展示這些縣(區)在脫貧攻堅中所取得的有益經驗和典型做法,即日起,西部網、陝西頭條客戶端、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臺特別推出“秦奮有新貌——陝西29個縣(區)脫貧摘帽”專題,邀您共同見證陝西人民脫貧攻堅之路,一起感受三秦兒女不懈奮鬥之美。

秦奋有新貌丨告别“打零工”实现“稳就业”商南打造群众脱贫“硬支撑”

陽春三月的商南,茶海綿延,桃紅柳綠,碧波盪漾,風景如畫。

西部網訊(記者 蘇靜萌)丹江兩岸,移民建房熱火朝天 ;示範茶園,高端茶苗綠意盎然 ;牡丹地裡,技能培訓頻受點贊……眼下的陝西商南,處處充滿著生機和希望。2019年,商南縣圍繞茶、菌、果、畜、遊“5+X”產業體系,抓好4個重點環節,著力發展脫貧產業,形成了群眾增收脫貧和脫貧後鞏固有力的“硬支撐”。

脫貧有實招:告別“打零工”成立村級勞務合作組織穩增收

秦奋有新貌丨告别“打零工”实现“稳就业”商南打造群众脱贫“硬支撑”

近年來,商南縣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將帶動農戶實現增收。

在商南縣湘河鎮後坪村,春耕活動正在有序開展,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道路兩邊,村幹部正組織群眾抓緊時間種植優質桃樹、杏樹,發展庭院經濟;在蛋雞養殖場,一個個雞蛋被整整齊齊碼放在蛋托里,等待運輸;花椒、柿子、蒼朮基地裡,貧困戶正在鬆土、除草……

近年來,後坪村積極探索“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發展了千畝大紅袍花椒、千畝柿子、萬隻蛋雞以及蒼朮、連翹、黃姜、香菇、魔芋等產業基地,通過入股分紅、就業扶貧、土地流轉、產業發展等模式,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目前已種植桃樹1000棵、杏樹1000棵,後續將按照每戶5至10棵進行種植和管護。“我們購買的桃樹、杏樹都是從苗木研究所專門購買的,屬於優質矮化苗木,種植週期短,預計今年種植,明年就能掛果。後坪村明年道路兩邊、群眾房前屋後的桃花、杏花盛開後就是一大美景,將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帶動農家樂發展。”後坪村黨支部書記曹培說。

秦奋有新貌丨告别“打零工”实现“稳就业”商南打造群众脱贫“硬支撑”

商南縣同頻共振唱響脫貧“交響曲” 。

想脫貧,必須解決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不穩定、用工組織“招工難”這一難題。商南在脫貧路上探索成立村級勞務合作組織,搭建用工組織和富餘勞動力精準對接平臺,形成了“黨支部+村級勞務合作組織+貧困勞動力”模式,較好地提高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實現穩定就業增收。

近年來,商南縣各村黨支部引導能人大戶、勞務大戶、合作社等各類經濟組織成立村級勞務合作組織,通過與縣內人力資源市場、企業、合作社、創業大戶等用工單位保持密切聯繫,對接用工需求,分類統計就業崗位,對務工人員的分佈區域、務工需求、專業技能等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彙總,實現了精準匹配,加大權益維護,確保貧困群眾就業有門路、維權有渠道。

貧困戶通過加入村級勞務合作組織,定期接受就業指導、各類培訓、勞動維權,有效提升技能水平、就業能力,同時,接受獲取務工信息、招聘信息,從而增加就業機會,實現穩定就業增收。

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縣120個村(社區)建立村級勞務合作組織,吸納8296名靈活就業人員就業,其中非貧困勞動力4293人,貧困勞動力4003人,村覆蓋率達100%,可實現人均增收1.5萬元以上,有效幫助靈活就業人員實現了由“打零工”轉變為穩定就業、穩定增收,提升了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

數據看發展:全縣22個村7404人已達到脫貧標準

秦奋有新貌丨告别“打零工”实现“稳就业”商南打造群众脱贫“硬支撑”

脫貧故事匯:“三產聯動扶持貧困戶讓致富路子更寬

秦奋有新貌丨告别“打零工”实现“稳就业”商南打造群众脱贫“硬支撑”

商南縣各個羊肚菌種植基地陸續開始採收,種植戶們喜笑顏開。

回首2019,在商南縣貧困群眾的眼裡,這個平凡的年份,蘊藏著諸多“不平凡”,他們的生活因脫貧攻堅的推進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一年,全縣3643戶、7043人如期順利脫了貧,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我常常告訴自己,不能啥事都靠政府,脫貧還要靠自己,只要勤勞苦幹,一定能夠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如今,我家終於實現了脫貧目標……”宋登山是試馬鎮百雞村人,家中有5口人,之前,一家人僅靠幾分地的玉米、花生維持生活。宋登山妻子是殘疾人,後又因患高血壓、雙下肢截癱伴臂部感染住院多次,高昂的醫療費用對這個原本日子就緊巴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妻子住院享受到了貧困戶醫療救助健康扶貧政策,宋登山也被村上聘請為護林員,家裡的日子逐漸好轉。“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幫我尋找出路,鼓勵我積極發展產業。”宋登山說。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多次到他家瞭解情況,幫助制定脫貧產業計劃,鼓勵他開動腦子,邁開步子,放心大膽地幹。

考慮再三,宋登山決定利用自家現有的14畝山林地,發展食用菌產業。隨即,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協調農商行小額信貸資金5萬元,解決了資金難題。並先後兩次組織宋登山參加食用菌實用技術培訓班,使他掌握種植要領。鎮村幹部、幫扶幹部、農技專家多次上門做技術指導,在大家的幫助下,他種植的5000袋香菇長勢良好,當年就收入了1.5萬元。

同時,幫扶幹部還動員他發展其他產業,現在,宋登山科管茶園4畝,種植中藥材5畝,增收達5000元,還在村上開辦了小賣部,年收入2000元。宋登山光榮地脫貧了,還被評為全村脫貧示範標兵。

秦奋有新貌丨告别“打零工”实现“稳就业”商南打造群众脱贫“硬支撑”

商南縣圍繞穩得住、能脫貧目標,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鞏固提升工作。

“要不是當初‘借鹿還茸’的政策,可能我還在東莞漂著呢。”坐在整潔溫馨的樓房裡,28歲的陳青思緒回到4年前。彼時,被評為貧困戶的陳青決定結束打工生涯回鄉創業。經過4年的耕耘,現在他不僅有了自己的養鹿場,還擁有了這套60平方米的移民搬遷房。

自2016年6月起,商南縣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推行一產“借還”政策。受益於“借鹿還茸”,當年9月,陳青便從上蒼鹿場借來25只梅花鹿,還享受到6.3萬元用於買鹿和場地建設的補貼。經過用心餵養,陳青一年割了兩次鹿茸,還成活了兩隻鹿仔,當年就收入兩萬多元。

在商南縣移民搬遷安置點龍山小區裡,貧困戶胡斯芳正在忙著組合鞋面。2016年9月,她一家6口搬遷到龍山小區,她也被安置在社區工廠就業,一個月有1500元的穩定收入。小區裡,和胡斯芳一樣的90多戶貧困戶也受益於二產“加動”,在6家社區工廠務工,過上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新生活。

一產“借還”、二產“加動”、三產“建帶”,目前商南縣通過“三產聯動”,發展萬畝牡丹基地、萬畝茶園,扶持帶動貧困戶3272戶;12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在7個鎮辦建設社區工廠,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150個;發展28家鎮村電商服務點,實現農特產品網上交易額4億多元,3000多名貧困戶獲得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