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靜態花開”只用1秒鐘,父母磨練出真正的耐心,卻要18年

#

說“靜態花開”只用1秒鐘,父母磨練出真正的耐心,卻要18年


說起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父母們都會說四個字:靜待花開。

這個短語美好,溫暖,流行。可惜,見得太多你會膩,會無法忍受其中的虛假成分:

這麼說的父母很多,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就有一位媽媽問我:我兒子今天入學一年級,才一天功夫,就搞得所有家委會家長都認識他了,因為他根本就坐不住,老師說什麼也不注意聽,我一下子就焦慮起來了,這可怎麼辦?

我跟她說:孩子才入學,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彆著急。

那位媽媽又說:不著急不行啊,他上幼兒園這幾年一直就這樣,真擔心他沒辦法適應小學生活。

我只好告訴她:既然幼兒園就一直這樣,也不會上了小學,一天之間就變成一個“新人”,只能是父母一邊慢慢引導,一邊等待孩子逐漸適應。

但焦慮的父母,通常是等不得的。大家想要的是:

快——孩子能快點成長,快點改掉壞毛病、快點形成好習慣、快點形成自律、快點提升成績,總之,快點讓父母看到開出花來。

順利——最好不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不需要父母做什麼“額外”努力,儘管那些所謂額外的努力,不過是父母份內之事。

超前——原本是6歲孩子才能做到的事,希望3歲孩子就能做到;原本是要經過相當長的學習過程才能做到的事,最好父母只教一遍,甚至只說一遍,孩子就能做到;如果孩子還能自動自發地有超出預期的好表現,那自然最讓人驚喜。

速效——最好是別人能提供什麼妙招、神器,父母拿來、買來用用,自己不費什麼勁兒,孩子的教育就大功告成。

可惜,孩子成長得一定不會像父母期待得那麼快、那麼超前,育兒生活遭遇各種大小挫折也是常態,更沒有什麼神器能真的幫父母教育好自家孩子。

於是,“靜待花開”就常常成為無奈之下的自我安慰,其中不包含對那棵正在成長的小苗的任何欣賞、讚美,稍微細品,還能品出對他沒能儘早開出美麗花朵的失望和埋怨。

所以,這四個字,真的被用得很假。父母們只是想表現出很有耐心的樣子,其實根本沒有足夠多的耐心可以用到孩子身上。

父母的耐心,以對孩子有足夠的理解為前提,知道按照自然、正常的發展規律,孩子到什麼時候有能力做什麼樣的事,才不會但凡遇到一點點自己覺得不那麼理想的狀況就著急起來,但很多父母,常常缺乏這樣的理解。

比如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提問,能把人氣樂了:孩子10個月了,總是把書架上的書弄亂,該怎麼教育他?

10個月,不是10歲,連走路都還不會,用各種在大人看起來是“搗亂”的方式探索世界,是很自然的事,我們難道有什麼法子跟他講講道理,請他懂得尊重媽媽做家務的勞動成果嗎?

我經常挺奇怪一件事,市面上有無數育兒書,其中很多銷量巨大,它們顯然都到了讀者的手裡,各種網絡媒體每天都產出無數育兒文章,很多閱讀量巨大,顯然都是被讀過的,但但作者們傳播的理念(其中相當一部分對父母都會有所幫助)都去哪兒了呢?

為什麼有那麼多父母,讀了那麼多別人的育兒文章育兒書,一直在學習育兒和家庭教育,卻無法帶好一個自己的娃?

我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只是“讀了”,卻沒有“讀到”,沒有讓那些可能與自己認知有差異的理念和方法進入自己的認知體系,更沒有變成自己的行動。換句話說,是為知而知,不是為行而知。

孩子可能遭遇的最壞的事情之一,是父母無法做到知行合一。

說“靜態花開”只用1秒鐘,父母磨練出真正的耐心,卻要經歷漫長的18年,這是踏踏實實、一點都做不得假的努力,你的成果,孩子會在親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中感受得到。

真正的耐心,會給孩子足夠強的支持,讓他有信心發展自己;

虛假的靜待花開,會給孩子足夠的打擊,讓他經常為自己是那朵“遲開的花”而沮喪、自貶。

所以我想,做父母,我們可能不用“知道”得那麼多,也不用熟練地運用那些俗濫的口號,把知道的少數幾件真正重要的事,比如愛,耐心,同理心,尊重,真的做到了,再一直堅持下去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