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便血1年多,以為是上火?結果從結腸摘出7枚“怪樣”息肉

小希家住永州市,是一名9歲的男孩,身材瘦小,本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齡,小希卻已經被

便血困擾了1年多。

表現為在大便表面粘附少許鮮紅色血絲,不與大便混合,偶爾有少許粘液和便後滴血,每次血量雖然不多,也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

但持續的便血讓父母焦頭爛額,反覆就醫,曾考慮“上火”、“肛裂”等,予調整飲食等處理,問題始終不能解決。

9歲男孩便血1年多,以為是上火?結果從結腸摘出7枚“怪樣”息肉

2月21日小希的父母特地從永州市趕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就診,消化內科門診陶佳主治醫師告訴小希的父母很多疾病可以引起便血。

根據小希的年齡、症狀,腸息肉可能性大,需要與肛裂、炎症性腸病、腺瘤性息肉、結腸癌等鑑別,考慮小希反覆便血時間長達1年多,建議腸鏡檢查

因做普通腸鏡在經過腸道拐彎處時,腸鏡與腸道發生碰撞會比較痛苦,不過每個人情況不一樣,部分人群可對疼痛不敏感。

小希很害怕,最終父母決定選擇無痛腸鏡檢查

考慮麻醉風險,陶佳醫生把小希收住兒童消化內科準備腸鏡檢查。

當天小希就順利辦理了住院手續,主管醫師及時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如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術前抗體、乙肝抗體等,予口服舒泰清等做好腸道準備。

2月25日呂會禮副主任醫師在手術室為小希行腸鏡檢查。

順利麻醉後,小希安靜地“入睡”了。

通過檢查發現小希整個結腸有7枚息肉3枚大息肉,其中一枚大約3cm*4cm,長長的蒂吊在腸腔就像一串葡萄,另外一枚直徑1.5cm的廣基息肉就像田螺一樣緊緊吸附在腸壁上。

9歲男孩便血1年多,以為是上火?結果從結腸摘出7枚“怪樣”息肉

結腸息肉首選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該方法具有簡便安全、快速、創傷小、患者遭受痛苦少、費用低。

但小希的結腸息肉巨大又多,且最大的那枚息肉不能完全排除惡變可能,極大的增加了內鏡下息肉切除的難度和手術併發症可能,難道可憐的小希只能“開腹”取息肉嗎?

呂會禮醫生緊急聯繫了兒童消化內科何志剛主任,僅僅3分鐘,何志剛主任就急匆匆的趕到了手術室。

何志剛主任考慮到大息肉雖然不能排除惡變,但有蒂連接腸壁,邊界清楚,只要完整切除及時病檢,手術還是可行的……

經過細緻而嚴密的快速討論,何志剛主任團隊敲定了方案。

同時手術室外充分和小希的父母溝通,取得一致意見後即刻安排了內鏡下息肉切除術

9歲男孩便血1年多,以為是上火?結果從結腸摘出7枚“怪樣”息肉

最終經過2個小時的細心操作和“艱苦奮鬥”,完整的摘下了“葡萄”、“田螺”等共7枚息肉,沒有出血和穿孔等併發症。

等在手術室外面焦急的父母看到引起小希便血的“罪魁禍首”後驚呼不已,同時終於鬆了一口長長的氣。

術後將息肉及時送檢,最終病理結果為幼年性息肉,沒有惡變,小希一家終於徹底放下了心。

幼年性息肉一般為良性錯構瘤,對於是否惡變尚無定論,但有文獻報道幼年性息肉有惡變。

一般為單發,也有多發,小希就屬於多發病例。

目前息肉形成病因仍不明確,推測可能與慢性炎症刺激、慢性機械刺激如堅硬的大便等、胚胎組織異位、病毒感染、遺傳因素和飲食等相關。

息肉增大後可引起腸套疊、突然脫落大出血等危險情況以及惡變可能,所以診斷後一般首選結腸鏡下息肉切除術。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何志剛主任提醒各位家長:如孩子有腹瀉、腹痛、貧血、腹部包塊等症狀而原因不明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鋇劑灌腸或其他檢查不能確定腸道病變性質者;有結腸癌家族史,需定期腸鏡檢查者;有其他系統疾病或臨床其他發現,需要結腸鏡檢查進行輔助診斷者;不明原因的營養不良、貧血等情況最好及時完善腸鏡檢查。

祝每一位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注 ,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